张玥:浅析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7-09 09:48:36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以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为背景,以青年教师罗永生和西安少女牛桂花的爱情为线索展开故事的,主要讲述了第一代西迁交大人在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巨大的地域差异时的排斥与转变,在面对故土亲情和事业理想的冲突时的徘徊与选择。主人公罗永生在周林教授和陈志鸿老师的鼓励下,在刘村长、牛桂花等西北人们的感动下,迎难而上,带领学生陆家琪和徐阿娇扎根西北,报效祖国。2016年4月6日,该剧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首演。后来又在校内外多次演出。

一、主要思想内容

作为一部原创话剧,《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从最初的构思到精彩上演共历时五年,台词前后更改二十余版,演员排练近一年时间。这对于一部校园话剧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历程。话剧中强调了理想对于当时交通大学学生的影响。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它赋予生命以意义并激励人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也点缀着人们平淡的生活,让每个个体产生不平凡的光芒。

在大学校园里,每年都会有一批批大学生走出校园舒适圈,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抱负走向社会。就像在剧中,罗永生的科研热情、牛桂花的大学梦。草棚的坍塌、科研设备的损坏等客观因素,环境的恶劣、设施的简陋、资源的匮乏都没有动摇西迁师生的家国情怀。永生意气风发,桂花赤诚善良,大壮率性直爽,阿娇与家琪从娇嫩到坚强,一路成长,陈志鸿一句“扎根黄土,不畏严寒”掷地有声,周老教授伤病中仍对科研念念不忘等人物梦想的坚持,与鲜活的人物发自肺腑的真情使人感动。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安交通大学,为什么当时的西迁对于他们来说如此重要呢?原因是西迁孕育了西安交通大学,而西迁精神更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灵魂。西迁的历史,厚重且感人。西迁历史还要从上个世纪50年代说起。为了西部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从那个时候开始,交通大学的师生就已经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将民族情怀与国家情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即将西迁的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梦想和激情,怀揣着报国之志,千里迢迢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当时落后的大西北。等待他们的有生活的困难、物资的紧缺,但同时还有大西北人民的热情好客。每个西迁的交大人心中所想的都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定义无反顾。

就像话剧里所说的一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西迁虽苦,但带来的结果是好的,这也算是没有辜负西迁交大人的期望。在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相继创建。汉唐古都皇家园林旧址上,向现代化进军的著名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从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任何风风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老交大优良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

西安交通大学创作这部话剧的原因也是希望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话剧的形式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 ,同时,话剧也用审美分方式和艺术的力量鼓励同学们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不忘历史、珍惜当下、共创未来。

二、情节线索分析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在艺术上基本上符合话剧艺术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话剧中的一条线索,罗永生与牛桂花的爱情贯穿始终。这其中一反我们所认知在爱情中女子往往会表现的忍让,屈服,依赖,农村妹子牛桂花展现给大家的却是平等,独立,和守候。同样,这种爱情还体现在最后双双决定留在大西北的徐阿娇与陆家琪身上,他们的爱情是系在守望相助,奉献国家的共同理想之上,像他们一样用家国情怀维系的伟大爱情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我志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短短一句话,在当时却激起一片掌声。本就是西迁的交通大学学生们,用一句话简洁明了的表明自己的心意,也表达了他们的决心。话剧中,当天公不作美,滂沱大雨压塌了草棚,陈志鸿老师伤了腿,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喊叫却是“快救设备,你们救我干什么,它是我们十年的心血呀。”由于刚留校任教不久,罗老师不仅每天要上课到晚上10点,同时还要面对科学研究的困难。

面对由于自己疏忽而造成实验的失败,他也曾心里萌生过“回上海去”的想法,然而他深刻的知道,只有坚持下去、克服科研的艰难险阻才能成功。牛桂花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她勤学上进,知恩图报,罗老师帮助村里打了水井,她为罗老师送去了饺子,这是淳朴的村民对这些支援大西北的志士最好的报答。牛桂花通过努力学习成功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了大学生,同时罗永生与牛桂花喜结连理。西迁故交桑榆落,满园桃李旭日升。西安交通大学从无到有,在艰苦的大西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的历史内容。当时交通大学西迁的具体经历,是在戏剧中难以表现出来的。但这部话剧中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在每一幕中的布景、道具以及演员的情绪,都跟随着剧情的走向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泪点也有笑点,将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在全剧里。舞美与表演的写实风格也使观众好评不断。该剧虽不能将真实的历史现场感完全还原,但是相较于西安地区其他校史剧来说已经算是优秀之作了。

三、舞台艺术呈现

舞台布景并非一组组背景,而是一个环境。演员在布景中,而不是在布景前表演。舞台空间是很有限的,因此只需要选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和道具,为人物创造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空间即可。灯光也可以用来创造环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还可以将景物组织起来并赋予它生命。音响也可以刻画人物、解释剧情。灯光与音乐是可以说话的。在舞台美术上,《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的部分场面布景都用到了电子屏幕。电子屏幕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可以模拟实景、再现自然,还能表现出独特的光影效果,具有传统布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虚拟性。但在使用电子屏幕做布景时容出现一些问题。而且通过LED屏幕进行展示景物容易给观众以固定的视觉图像,致使观众缺乏想象的空间,难以有身临其境的观感。

在一幕幕的表演中,少不了道具的存在,而且这些道具还具有营造气氛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舞台空间,为演员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表演环境。话剧中的布景也同样重要,无论是再好的题材、再好的演技,都需要有道具的衬托来增加真实感,给演员和观众现场性,更有代入感。这部剧对处理这一个细节很重视,也达到了戏剧应该有的效果。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融合众多艺术之长,对观众个人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一部好的戏剧可以培养观众对于真、善、美的感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戏剧也将生活提炼成艺术。从《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中可以知道,梦想是那么平凡,再渺小的人都可以拥有;梦想又是那么不凡,多少人终其一生苦苦追寻也可能难以实现。但梦想是人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梦想的指导才有希望,梦想也需要从现实的奋斗中实现。当生活逼迫我们不得不选择现实时,我们理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只要拼搏向上,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梦想一直在陪伴我们成长,它就鲜活地存在于我们踏过的每一个脚印下,就存在于一滴滴汗水中,这便是《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给我们的启示。

四、演员深情表演

从演员的人物造型来看,帝王将相、走卒贩夫,穿着打扮各有其行。生旦净丑,妆容行头各有各的不同勾画。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戏曲艺术中各种行当的角色已经和脸谱戏衣融为一体。但戏曲的人物造型是类型化的。而话剧的人物造型要求生活化和性格化。不同身份、地位、个性和心境的人会有不同的穿着打扮。服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服化需要考虑人与人、人与景的协调。它们都是为了整部戏剧而服务的。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的服装基本达到了真实化和性格化的要求。村民牛桂花和西迁学生罗永生的服装就很符合当时大西北人民的穿搭:碎花的衬衫与西服的碰撞,也是上海学生与西安学生的碰撞,更是两地文化的交流。

有了服装的加分,对演员表演也有一种助推的功能,更容易让演员融入角色,为角色塑造更真实的情感。剧中的男女主角选的也很好,感情真实到位,表演形体、肢体语言协调。其中扮演牛桂花的女演员说过:“出演这部话剧是我大学时代最难忘的一段回忆。我了解了交大西迁的历史,为老一辈西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排练很辛苦,但一想起西迁的老教授们,就深深感受到,弘扬西迁精神,让更多的人熟知西迁历史,是我们这一代交大人的使命,也就不觉得疲倦。”剧中的演员能有这种悟性,无论是戏里戏外都是有收获的。演员通过《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了解了西迁的历史,激励了自己继续向前的决心,同时也带给了话剧不小的成绩与收获。这部话剧也激励着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们在新时代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发扬好西迁精神。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迁校成功作出巨大努力。西部人民群众满腔热忱迎接交通大学的到来。学校精心擘划,教授带头西迁。开发大西北成为全校共同心声,多少人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师生员工开拓奋进,艰辛备尝,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充分体现交大人崇高风范。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西迁精神丰碑,世世代代给人教育和启迪。

五、结论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是弘扬西迁精神的一部佳作。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们的精神指南,同时传达出的种种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是戏里戏外,都有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西北政法大学也有校史剧《汉吏张汤》和《庄严的审判》。两部话剧也在校内外演出多场,引起校内外观众,特别是广大高校师生的强烈共鸣。艺术欣赏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戏剧艺术更具有这种特点。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戏剧被搬上舞台,只能算是完成了全部创作活动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在观众欣赏和接受过程中完成的。基于戏剧的这种独特艺术个性,它需要更加直接的表达效果。西安交通大学和我校的校园戏剧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艺术观念,才能越办越好,无论是《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还是《汉吏张汤》《庄严的审判》,都遵循了戏剧艺术的基本原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戏剧艺术,永远都拥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