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警告:在编人员限期返岗背后,在编不在岗为何屡屡发生?

言行大千事 2024-11-24 18:40:43

卫健委“最后通牒”:在编不在岗,何去何从?

近日,一则关于某县卫生健康系统在编不在岗人员限期返岗的公告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那些“拿着编制,却不见人影”的怪现象上。公告里,那两名擅自离岗超过15天的卫生院员工,仿佛成了万千公职人员队伍中的两颗“老鼠屎”,让人不禁要问:在编不在岗,为何屡屡发生?卫健委那“5天内返岗,否则开除、取消编制”的喊话,是治标之策,还是治本之方?

先说说这背景事件吧,简单明了:某县两家卫生院,两名员工长期“失踪”,县里一看,这哪行啊,得整治!于是,就有了那份限期返岗的公告,还有后续的一波操作——一人乖乖回来,一人选择拜拜。看似问题解决了,实则留下的疑问比那两人的离岗还要深。

首先,咱得说说这“在编不在岗”的怪病。要说这病吧,它不传染,但胜在“普及率高”,从湖南到江西,再到西北的某个角落,这病可都没少过。为啥?有人说,基层医疗机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员工们心灰意冷,自然就“躺平”了,或者干脆另寻出路。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毕竟,谁不想往高处走,谁又想在清水衙门里混日子呢?

但话又说回来,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就能成为离岗的“正当理由”吗?显然不能。编制,那可是多少人心中的“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稳定”。既然端了这碗饭,就得守这碗饭的规矩,哪能说走就走,说不在岗就不在岗呢?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公职人员管理制度的漏洞,是激励机制的缺失,更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漠视。试想,如果每个公职人员都因为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就选择离岗,那国家的公共服务还怎么保障?民众的利益还怎么维护?

所以,卫健委这“最后通牒”,虽然看似严厉,但更像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公职人员管理制度了。

要解决“在编不在岗”的问题,单靠开除、取消编制这些“狠招”显然是不够的。得从根子上找原因,从制度上想办法。一方面,政府得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提高公职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全心投入。毕竟,人都是现实的,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另一方面,也得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为公职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归属感。

当然,改善待遇和发展环境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和要求。相反,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其履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对于那些确实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人员,必须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最后,咱得说回这某县卫健委的公告。虽然这公告看似只是一次简单的整治行动,但实则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它告诉我们:公职人员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也给予公职人员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在编不在岗”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既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到时候,“在编不在岗”这种怪现象也就自然会烟消云散了。

0 阅读:254
评论列表
  • 2024-11-25 07:06

    我就一直纳闷,既然长期不在岗都可以运行,那叫回来干什么,不能直接取消这个岗位吗?

言行大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