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子包5千亩地养10只鸡,被村民嘲笑,4年后男子靠鸡年入千万

奋斗少年逐星光 2024-12-18 12:09:10

“他就是个癫子,迟早要把家底全败光喽!”

这是村民们对刘凤秋的评价。

来自湖南农村的刘凤秋在外做了多年生意,已经是个年入百万的大老板,回老家后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承包了5000亩地,养10只鸡!

见村里人都笑话他,刘凤秋却不以为意,表示自己这些鸡哪怕定价168一斤,也有的是人买!

谁也没想到,四年后,他还真卖出去了,甚至供不应求,年入千万!

这鸡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人抢着买?

放弃事业 回家养鸡

2005年春天,成功人士刘凤秋回到了湖南老家,并且表示自己不回广东了,就留在家里创业。

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都非常的热情,想着他要是办个厂子村子里的年轻人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可接下来刘凤秋的话让众人大吃一惊,他说自己要留在家里开个养殖场养鸡。

这下村子里可有话题可以唠了,从村东头到西头,南街到北街,无不议论着他归乡的选择。

大家一致认为,刘凤秋肯定是在广东大城市里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毕竟哪个大老板会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回村养鸡啊,又脏又臭还挣不到啥钱。

这些话落到刘凤秋的耳朵里,他笑了笑并没有解释,而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把养殖场办起来。

而且他不是养普通的鸡,养就养最优质的鸡。

这个想法不是空穴来风,主要还是在儿子身上受到的启发。

就在前不久他的儿子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给孩子补身体,他想着炖点鸡汤,可谁知转遍了广东也没找到一家卖真正的土鸡的商家。

那些被贴上"土鸡"标签的鸡,要么是饲料喂养的快大鸡,要么就是打了激素的肉鸡,根本不是他心目中记忆里那种散养在农村的土鸡。

所以他才觉得这是一个空白的市场,值得做起来。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最终选定了村子附近的一片山地。这片山地地势平缓,植被茂密,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土鸡散养。

为了确保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刘凤秋一次性承包了5000亩山地。

这个规模在当时的村子里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他的想法很简单:要给鸡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让它们在天然环境中生长。

随后,刘凤秋开始在村里招募工人。他承诺给出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很快就招到了十几个村民。

在种鸡的选择上,刘凤秋格外用心,他深知优质的种鸡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他走访了周边多个村庄,仔细观察每一只鸡的品相、活力和生长状况。

最终,他精心挑选了10只最优质的土鸡作为种鸡。

为了确保养殖质量,刘凤秋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首先是绝对禁止使用任何人工饲料,所有的食物必须是天然的。

而且每只鸡都要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不能限制它们的自由活动,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当村民们看到刘凤秋只养了10只鸡时,都傻眼了,承包了这么大的山地,雇了这么多工人,却只养10只鸡,这在村民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人说他是在浪费钱,有人说他是在胡闹,甚至连他雇佣的工人们也开始犯嘀咕。

面对质疑,刘凤秋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标准,终会有回报的一天。

养鸡场的前期准备

为了给鸡群提供充足的天然食物,刘凤秋在山地上种植了各种农作物,还种植了一些中草药,如黄芪、当归等。

这些药材不仅可以增加鸡肉的营养价值,还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

然而,仅靠种植农作物还不足以满足鸡群的蛋白质需求。

刘凤秋想到了一个创新的办法:养殖蚯蚓、苍蝇和白蚁作为鸡的食物。

他在山地的不同区域都设立了养殖点,利用有机废料养殖蚯蚓,在阴凉处设置特制的装置吸引苍蝇产卵,甚至还专门培育白蚁。

这些生物不仅为鸡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还帮助处理了农场的有机废物,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

除此之外,刘凤秋还在山坡上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既为鸡群提供遮阴,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在山地的低洼处,他挖掘了几个小型水塘,既可以蓄水防旱,又为鸡群提供了饮水和嬉戏的场所。

刘凤秋还特别注意保护山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他保留了大部分原生植被,只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了适度的开发。

这样不仅维持了生态平衡,还为鸡群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食物来源。

然而,尽管做了万全的准备,养殖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难倒他的就是小鸡的死亡率实在是太高了。

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他意识到这主要是由于小鸡的饮食不当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研究出一种特制的"鸡宝宝粥"。

主要成分包括小米、黄豆、玉米等谷物,再加入一些中草药如黄芪、当归等。

所有原料都经过细磨和煮熟,形成一种易于消化吸收的糊状。

食用这种"鸡宝宝粥"的小鸡不仅死亡率大大降低,而且生长速度更快,羽毛也更加光亮。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刘凤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鸡群生活在一个近乎完美的自然环境中,吃着最天然的食物,享受着充分的活动空间。

这不仅确保了鸡的健康,也保证了鸡肉的品质。

尽管这种养殖方式投入大、周期长,但刘凤秋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养出真正优质的土鸡。

挫折不断 坚定信心

从刘凤秋的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就能看出有多烧钱。

承包5000亩山地的租金、十几名工人的工资、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每个月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按照他的养殖方式,从小鸡到成年土鸡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收入。

仅仅第一年,刘凤秋就投入了将近200万元。

眼看着银行账户的数字不断减少,但迟迟看不到收益,这种压力让他每晚都难以入眠。

特别是在支付工人工资的日子里,他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发愁。

更让刘凤秋感到难过的是来自家人的反对。

他的父母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在广东稳定的事业回来养鸡。

他们认为儿子是在浪费钱,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广东遇到了什么困难才被迫回家。

除此之外,还有看他养鸡眼红的人不断地给他使坏。

养殖场的围栏被人捣出了好几个大洞,专门用来培育蚯蚓的区域也被人泼了农药,导致大量蚯蚓死亡。

除此之外,他精心设计的引水系统也被人堵塞,供水管道被人剪断,刘凤秋不得不组织工人日夜轮班,用水桶人工运水,确保鸡群有充足的饮用水。

面对这些困境,刘凤秋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山坡上发呆。看着自由自在觅食的鸡群,他既为自己的坚持感到欣慰,又为眼前的困境感到迷茫。

但每当想到自己的初心,想到那些期待吃到真正土鸡的消费者,他又重新燃起了继续坚持的勇气。

成功售出 年入千万

第一批土鸡养成后,刘凤秋将土鸡的售价定在168元一斤。

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普通土鸡的市场价也就二三十元一斤。

这个定价立即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个价格能卖出去就是天方夜谭。

但刘凤秋深知自己的产品价值,他计算过成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在哪里。

他选择在惠州最富裕的小区开设了一个专卖店,在店内设置了大屏幕,循环播放养殖场的实时画面,让顾客可以直观地了解鸡的生长环境。

为了打开市场,刘凤秋亲自站在店里接待每一位顾客,并用鸡熬制鸡汤供感兴趣的顾客进行品尝。

这种真诚的服务方式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第一批尝试的顾客被鸡肉的品质所折服,他们发现这些鸡的肉质确实与普通土鸡有很大不同,肉质紧实有韧性,汤汁浓郁,而且完全没有腥味。

好的口碑很快在高端消费群体中传播,店里的订单也开始激增。

许多客户尝过一次后就成了固定客户,他们不仅自己购买,还经常介绍亲朋好友来买,到了节假日,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面对激增的订单,刘凤秋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他又租下了周边的几片山地,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一万只以上。

他的年收入也从最初的亏损,逐渐增长到了几百万,最后突破千万大关。

成功后的刘凤秋并没有改变初衷。他依然每天早起查看鸡群,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他说:"现在的收入证明了我当初的坚持是对的。但钱不是目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健康的土鸡才是我最大的满足。"

参考信源:

央视网-2010.4.17-《5000亩地养10只鸡的财富真相》

1 阅读:23
奋斗少年逐星光

奋斗少年逐星光

奋斗少年逐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