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MBA以“中国管理实践”为核心竞争力,2025级分为:
全日制MBA(国际班):学制2年,聚焦“金融科技+管理创新”,全英文授课,对标全球视野;
非全日制MBA:学制2年(周末授课),设综合管理、数字化运营、金融投资方向,直击企业痛点。
硬门槛:
本科毕业满3年/硕士毕业满2年;
非全需提交工作证明及职业规划书;
隐性标准:
行业经验>名校背景(国企、金融、制造业申请者占60%);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管理职级。
四、考试流程:双通道灵活上岸提前批(6-10月):
材料预审→小组案例讨论→个人深度面试(通过后笔试国家线即录取);
常规批(12月联考+复试):
笔试(管综+英语二)→复试(政治笔试+个人面试)。
考试内容:
笔试:数学(初高中难度)、逻辑(题海战术可破)、写作(商业思辨);
面试:必考“中国本土商业案例”,拒绝纸上谈兵。
五、奖学金:覆盖30%新生联考奖学金:总分220+奖励5万,230+奖励8万;
院长特别奖:面试成绩Top 5%者,减免50%学费;
行业专项奖:针对制造业、乡村振兴领域人才。
六、谁该选择人大MBA?全日制:
金融/咨询行业转型者;
家族企业二代(接地气管理方法论);
外企中国区骨干(本土化晋升刚需)。
非全日制:
国企/央企中层(资源整合需求强);
实体行业创业者(数字化升级痛点);
政府经济部门干部(政商协同思维)。
七、师资:学术派+实战派双加持学术王牌:毛基业、刘军等领衔,国家级管理课题主导者;
企业导师:华为、京东等高管带教,50%课程含企业实地调研;
校友网络:国资委、四大行、央企中高层占比超40%,政商资源密集。
人大MBA不拼“光环溢价”,专注培养“能带队打硬仗”的管理者。
2026级申请马上启动,与其在清北“陪跑”,不如在此稳扎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