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最近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在政治上遭遇滑坡之后,刚刚出炉的经济数据也给莫迪“暴击”。印度经济增速水平降至两年最低点,而且主要是莫迪强调的“印度制造”不堪重任,这背后离不开美西方的操作。于是在遭遇滑铁卢之后,印度外长苏杰生对中国发出“求和”信号,中印之间一直悬而未决的事情,似乎有了解决方案。
印度外长苏杰生近日表示:“10月份中印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后,两国有协调双边关系其他领域的可能性”。这番话的背景是印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不单单是印度政府的预期,甚至超出了许多国际评级机构的预期,看来印度今年出问题了,而莫迪的麻烦也越来越大。
今年6月份,印度国会选举中,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只获得239个席位,远低于所需的272个席位的门槛,因此要确保政府顺利组建,就必须要与在野党组成执政联盟。这意味着莫迪不能再像过去十年使用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行政权去施政,甚至在高级成员的任命上都无法全员安排自己的心腹。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经济问题,而主要症结则是莫迪所提倡的“印度制造”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曾几何时,莫迪眼馋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声称要打造属于印度的制造业奇迹,并接二连三提出所谓的五年计划,可实际结果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印度具备优越的潜力不假,2022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但想复刻中国经验,并非生搬照抄就行。最根本的问题是印度始终无法真正解放劳动力,一方面是大部分适合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都是祖传的农民,由于印度政府对农业产品有最低限制的价格保护,人们也都不愿意放弃农民身份,去做累死累活的制造业。另一方面,印度所谓融入全球化的产业,多是些靠英语为主的客服,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制药等等,也是无法具备定价权的。
因此,莫迪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资资本提防得小心翼翼,不是在税务问题上各种筛查、挤兑,就是要求交出核心技术或在管理层安插印度籍人员。同时,印度地方政府不仅与中央政府一样有极强的保护主义色彩,还有各种官僚主义、拖沓之风盛行,一件事来来回回谈个三年五载,是很正常的事情。
凡此种种,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外商大撤资,而在国家层面,美西方也开始狙击印度首富阿达尼集团。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美西方制裁了俄罗斯石油、煤矿等大宗能源商品,而印度仗着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间干起了倒买倒卖的生意,阿达尼更是凭借与莫迪交好并在国内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一跃成为亚洲首富。
别看拜登表面上见着莫迪笑嘻嘻的,实际上总计划着要阴一笔回来,前不久美国检方就对阿达尼提起诉讼,而孟加拉国与法国也在同一时间出手,令该集团股价暴跌,至今仍有被华尔街做空的风险。特朗普要上台,针对印度的关税政策大概是要比盟友重的,而莫迪也顾不上什么四国谈话机制或者G7集团观察员国的身份,抓紧时间“抱团取暖”才是正道。
当然,这件事是印度主动来“求和”的,我们虽然也需要印度庞大的市场来分担外贸压力,但心里也清楚印度的生意并不好做,而投资才是能长久实现“双赢”的办法。因此我们还是要做好合作中夹杂斗争的思想准备,才能更正确地去看待印度此次的“示弱”。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过去一年,双边进出口额度都有较大增幅,而中印高层也在同一时间进行会晤,确定双边关系发展的方向。这次,莫迪应该要先作出让步了。因为印媒称,印度可能会尽快恢复中印直航和加快签证审核,而中方不止一次对印度提出照会的相关问题,印度方面迟迟未作出积极答复。客观上,阻碍了中印两国的正常交流与商业活动,给中国相关人员造成极大地不便。
时隔两年,莫迪终于要点头,但希望这只是对中印关系止跌企稳的一个良好开端,别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腰杆子硬了,什么时候又开始在边境兴风作浪,那可真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战旗团队创作,文责自负】
用户16xxx85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中國要提高警惕。印度算計。印度是狗改不了吃屎本性。
dong fang
这种垃圾少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