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娱乐圈女明星都爱嫁豪门?
有人偏偏不走寻常路。
当年,女演员徐露一句“嫌老公丑”,直接把她和导演姜凯阳的婚姻推上了风口浪尖。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据说她还因为245万的“生育基金”才勉强答应生娃。
这事儿,是真的吗?
现在,他们的女儿又长啥样了?
“可云”徐露,后悔了吗?
说起徐露,可能很多人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但一提到《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可云”,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徐露把可云这个角色演得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她就是那个疯疯癫癫、命运悲惨的可怜女孩。
可现实生活中的徐露,可比可云有主见多了。
她出生于1975年,家境不错,从小就学习舞蹈,还当过模特。
按理说,凭她的颜值和才艺,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不成问题。
但她偏偏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结婚生子,而且结婚对象还是个其貌不扬的导演姜凯阳。
这段婚姻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
毕竟,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徐露的老公姜凯阳,确实算不上帅哥。
甚至有传言说,徐露当时并不满意姜凯阳的长相,甚至一度不想生孩子。
嫌丑不生?
真相了!
“我害怕影响我的下一代!
” 这句话,是徐露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她坦言,自己对孩子的长相有些担忧,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要孩子。
这句话一出,舆论哗然。
很多人觉得徐露太看重外貌了,甚至有人骂她“嫌贫爱富”。
但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其实,徐露的担忧,更多的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
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外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当然,这种想法可能有些片面,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当今社会,颜值确实很重要。
徐露的坦诚,或许也正是她真实的一面。
245万,值不值?
据说,为了让徐露安心生孩子,姜凯阳给了她245万作为“生育基金”。
这笔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人觉得,徐露是为了钱才生的孩子,简直是“拜金女”。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姜凯阳对妻子的爱和承诺,无可厚非。
其实,这笔钱的真正意义,恐怕只有徐露和姜凯阳自己才清楚。
或许,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份保障,一份对未来的承诺,一份对家庭的责任。
245万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徐露来说,这笔钱或许让她更有安全感,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对于姜凯阳来说,这笔钱或许是他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是他对妻子和家庭的承诺。
“丑”导演,啥来头?
话说回来,这个被徐露“嫌丑”的导演姜凯阳,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
姜凯阳比徐露大7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
他执导过不少电视剧,像《决不妥协》、《哈尔滨往事》等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更重要的是,姜凯阳对徐露非常体贴。
两人结婚后,姜凯阳一直把徐露捧在手心里,对她呵护备至。
徐露也坦言,姜凯阳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和爱,让她能够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事实证明,徐露的选择是正确的。
虽然姜凯阳的长相不是那么出众,但他却是一个有才华、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好男人。
2001年,两人结婚,婚后,徐露慢慢淡出了娱乐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她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徐露十月怀胎,终于迎来了女儿的诞生。
当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徐露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女儿完美地遗传了父母的优点,长相甜美可爱,眼睛又大又亮,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十分惹人喜爱。
从怀孕到生产,再到抚养初生的婴儿,徐露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母亲这个角色中。
三年后,徐露决定重新回到荧屏。
这一次,她和丈夫姜凯阳携手合作了电视剧《绝不妥协》。
在剧组里,徐露完全遵从丈夫的导演指令,两人配合默契,相处融洽无间。
之后,他们又陆续合作了《哈尔滨往事》等多部影视作品,每一部都收获了很好的口碑。
如今,他们的女儿也已经长大了,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艺。
徐露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女儿的照片,看得出来,她对女儿非常骄傲。
女儿也十分争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先后获得了多个国内外的电影制作大奖。
看着女儿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徐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作为母亲独有的欣慰与满足。
徐露和姜凯阳的婚姻,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外貌并不是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的。
所以,徐露后悔了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她不仅没有后悔,反而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因为她找到了一个真正爱她、懂她、珍惜她的好男人,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外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品质。
选择一个爱你的人,比选择一个好看的人,更重要。
爱情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徐露的选择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她却用自己的幸福,打破了世俗的偏见。
或许,真正的幸福,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去爱,勇敢地去选择。
而那些曾经的争议和质疑,在幸福的家庭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