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维权:4年网暴,一句道歉就够了?

他途说 2025-02-21 14:27:22

草根成名,竟是噩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011年,朱之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凭借着这首充满豪情的歌曲,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他那朴实的形象,醇厚的嗓音,瞬间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草根明星”。

你可能以为,成名后的朱之文,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住豪宅,开豪车,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对于朱之文来说,成名,或许才是噩梦的开始。

想象一下,每天都有几十个人堵在你家门口,拿着手机对着你拍,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聚光灯下,毫无隐私可言。

更可怕的是,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对你进行恶意造谣、P图侮辱,甚至连你的家人都不放过。

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就是朱之文成名后所面临的真实处境。

4年网暴,谁在作恶?

从2020年4月起,一名中年女性自媒体账号主开始盯上了朱之文。

她像一只嗅到血腥味的苍蝇,疯狂地发布着针对朱之文及其家人的侵权视频。

290条,整整290条!

其中29条播放量超过5000次,最高的一条甚至达到了惊人的21万。

这些视频里,充斥着侮辱与诽谤,不堪入目。

她将朱之文的头像P到他人身体上,编造“私生子”的荒诞谣言;她捏造“儿媳出轨”、“儿子啃老”的不实内容,对他的家人进行无情攻击。

四年,整整四年的时间,朱之文和他的家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网络暴力阴影之下。

你可能会问,这个女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仅仅是为了流量吗?

为了那一点可怜的点击量,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践踏道德底线?

或许,在她看来,朱之文是一个“名人”,是可以被随意消费的对象。

或许,在她看来,网络是一个可以随意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但她错了。

大衣哥怒了,要判刑!

面对长达四年的网络暴力,朱之文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拿起法律的武器。

2025年2月18日,这场备受瞩目的庭审将“大衣哥”朱之文再次推至公众视野的中心。

朱之文说,自己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走红后也只想回归正常生活,并不想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赚取网络上的钱。

他极少在网上发声,却没想到无端遭受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网络暴力。

“我不认识我起诉的这个人,她为什么要在网上胡说八道?

她要是穷,发几次我的视频赚钱也就算了,但她P图骂我,在网上发了整整四年,连我的家人也不放过。

” 朱之文的语气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朱之文的代理律师杨安明介绍,根据法律规定,发布带有侮辱、诽谤内容的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次,就可能涉嫌犯罪,该案被告发布了大量类似视频,情节严重,最高或可判3年。

3年!

这个数字,或许能让那些躲在屏幕后面,肆意散播谣言、恶意攻击他人的人,感到一丝震慑。

网暴者:我只是头脑一热!

庭审过程中,被告当庭认罪认罚,辩称自己骂人是“头脑一热,并没有因此获得经济收益”,并多次向朱之文道歉,希望进行调解。

“头脑一热”?

一句轻描淡写的“头脑一热”,就能抹平四年来的伤害?

就能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开脱?

朱之文没有接受调解,他的态度坚决,他要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他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四年伤害不是一句对不起能抹平的。

” 朱之文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这并非朱之文第一次起诉网暴者,此前他已有过三次维权行动,其中一次网暴者被判刑四年。

四年!

这个数字,再次提醒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不能在网络上为所欲为。

“大衣哥”朱之文的维权之路,或许漫长而艰难,但他选择站出来,勇敢地对抗网络暴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他不仅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为其他遭受网络暴力的人树立了榜样。

如今,自媒体蓬勃发展,流量成为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为了获取流量,部分人不惜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就够了吗?

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网络素养,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我们要明白,网络上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一把伤人的利刃。

在敲下每一个字之前,请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善良。

“头脑一热”的代价,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希望“大衣哥”朱之文的经历,能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希望有一天,网络暴力能够真正消失,还网络一片清朗的天空。

一句道歉,真的不够。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反思,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改变。

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0 阅读:5
他途说

他途说

符浩淼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