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湖北武汉的夜,格外沉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一颗为国家核潜艇事业燃烧了一生的巨星陨落,举国同悲,山河含痛。
黄旭华,原名黄绍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在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幼年的他求学之路充满坎坷。小学毕业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当地中学纷纷搬迁,他一度辍学。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参加了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在抗日宣传剧目中挥洒着自己的爱国热情。之后,他辗转于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广东梅县教会学校广益中学、广西桂林中学等多地求学,每一次的转学都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却从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颠沛流离的求学历程中,他目睹了祖国遭受外敌侵略的苦难,一颗科学报国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
1945 年,黄旭华凭借优异的成绩,放弃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航空工程系的保送资格,选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学习。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在辛一心、叶在馥、王公衡等多位名师的教诲下,专业知识和阅读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还在于锡堃的介绍下,加入了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
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通过歌舞、短剧等艺术形式宣传进步思想,在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下,于194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他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征程。
1949年毕业后,黄旭华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上海市港务局、上海市船舶工业管理局等单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58年,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任务降临。因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他被密召进京,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面对领导提出的工作保密性强、一辈子出不了名、要当无名英雄的要求,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开启了长达30年的 “人间蒸发” 生活。
在这30年里,黄旭华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了联系,对自己的工作信息守口如瓶。父亲、二哥去世,他都没能回家奔丧,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底。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
当时,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技术资料,没有先进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但黄旭华和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白手起家,潜心钻研。
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运用系统论思想,坚持 “在综合上发展就是创新”“综合出尖端” 的科研设计思路,大力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的科学设计理念。
他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密切协作,带领科研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同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史称“七朵金花”。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401”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中国海军从此跨入了“核时代”,实现了毛主席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1983年,黄旭华升任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艇毁人亡。但黄旭华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黄旭华的一生,是成就卓著、熠熠生辉的一生。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表彰: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6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1989 年,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荣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2009年,被评为“十大海洋人物”;2014年,荣获“感动中国 2013 年度人物”称号。
2017 年,黄旭华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称号;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获评“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然而,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认为这些是党和国家对中国核潜艇事业的肯定和鼓励,自己只是广大核潜艇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
黄旭华的一生,也是勤俭朴实、甘于奉献的一生。他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其中,他捐资1100万元设立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着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他还多次到大中小学作报告、作科普,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宣讲核潜艇精神,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设立“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勉励青少年爱党爱国、学好本领、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黄旭华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和国防建设奋斗终身,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用自己无声、无悔、无畏、无私的一生,忠实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如今,黄旭华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核潜艇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核潜艇人自立自强、锐意进取、刻苦攻关、创新超越。
黄旭华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核潜艇事业前行的道路;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黄旭华院士的丰功伟绩,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