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纠葛”叫那英和刀郎,过了13年后,才明白是刀郎“错了”

许文聊娱乐 2024-11-05 04:59:03

2024年,华语乐坛忽然刮起一阵"罗刹风暴"。

刀郎,这个消失多年的名字,因为一首《罗刹海市》再次霸占各大社交平台。不同于以往的苍茫豪迈,这次的歌词锋芒毕露,辛辣异常。

一时间,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开始"考古式"解读。

"未曾开言先转腚",真就这么巧是在说《中国好声音》?"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这个"又鸟"莫非在内涵那英?网友们的脑洞一个比一个大,这波联想也是绝了。

不到24小时,那英的社交平台就沦陷了。评论区里全是来"清算旧账"的网友,一场13年前的恩怨就这样被重新扒了出来。

但真相往往比传言更耐人寻味。

《罗刹海市》的灵感其实来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述的是一个反乌托邦的奇幻国度:在这里,丑为美,媚为上,是非颠倒,黑白难辨。

主角马骥因为不肯同流合污,处处遭受排挤。

这篇小说虽然离奇,但处处透着讽刺意味。丑陋的外表下,折射的是人性的扭曲。

面对漫天猜测,刀郎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不是示弱,反而透着一股淡然。就像他在歌里写的:"我本是个过客,不愿久留"。

或许在他看来,真正的音乐从来不需要过多解释。

但网友们不干了。他们扒出了13年前那场风波的始末,从音乐风云榜到那英的评价,从主流圈的围剿到刀郎的无奈退场。

一首歌,重启了人们对音乐本质的思考。

而这,可能才是《罗刹海市》真正想表达的。

这场风波还在继续,但刀郎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姿态:不解释,不回应,让音乐自己说话。或许,这份淡然才是对当年那场风波最好的回答。

说起2004年的华语乐坛,谁能想到一个没背景、没公司、没宣传的草根歌手,能搅动整个乐坛的风云。

刀郎,凭着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西海情歌》,用沙哑醇厚的嗓音,唱出了一个惊人的成绩:正版专辑销量270万张!要知道,那年的天王周杰伦也才卖了260万张。

更夸张的是,刀郎的盗版专辑更是疯狂到了600万张。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可是,成名容易保名难。

人红是非多,刀郎的爆红引来了不少人的眼红。那年的中国音乐风云榜盛典,成了转折点。谁能想到,评委主席那英一句"他的歌不具备审美观点",就给刀郎贴上了"低俗"的标签。

这一说不要紧,京城的"主流音乐"圈子顿时沸腾了。

有人阴阳怪气地说:"他的歌很普通,之所以会受人喜欢是因为大众新鲜,那是农民喜爱的。"还有人嫌弃他的歌"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

更有甚者,出身高干家庭的高晓峰直接放话要"把刀郎的唱片丢进垃圾桶"。

一时间,这些京城音乐圈的"大人物",像商量好似的,一起对刀郎开炮。他们一抵制,那些不明就里的粉丝也跟着起哄。

就这样,刀郎那张销量最高的专辑,硬是被批评得一无是处。

面对这样的围攻,刀郎没有反击,只是对着镜头苦笑一声:"哎,我斗不过他们!"一句话,道尽了心酸。

但刀郎选择了用实力说话。面对外界的恶意,他不管不问,专心搞创作。有记者追问他怎么看那英等人的指责,他淡定地回了句:"娱乐性的奖项不认真,一旦认真你就输了。

这话说得多有水平。不认真,是他看透了这个圈子的虚伪;不较真,是他选择了跟自己较真。

可谁又能说得清,到底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那些被说成"农民喜欢"的歌,难道就真的没有艺术价值?刀郎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好音乐不分出身,真情动人才是王道。

想想那年那英的老师给她的评价:"长了个好嗓子,配了个猪脑子!"如今看来,这句话似乎别有深意。音乐本该是无界的,一旦给它划分等级,可能错的就不是刀郎了。

时过境迁,2024年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往事,或许能看得更清楚:在音乐面前,没有高低贵贱,只有真情与共鸣。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2004年,当京城主流音乐圈对刀郎围追堵截时,却有两位真正的音乐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一个是素有"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

在那个群起而攻之的年代,罗大佑在一档节目中说了句让圈内人侧目的话:"刀郎生来就是唱歌的。"

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一个音乐人最朴实的认可。不谈出身,不论背景,单听这声音,就知道是块璞玉。这话不偏不倚,却比那些所谓的"专业评价"更有分量。

而另一位,则是曾经风头盖过四大天王的谭咏麟。

在刀郎最艰难的时候,"校长"谭咏麟做了一件让整个娱乐圈都震惊的事:自掏腰包,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为刀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告别演唱会。

要知道,能在红馆开演唱会,这在华语乐坛可是个含金量十足的认可。

这两位音乐圈的前辈,用最实在的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有趣的是,刀郎曾经感慨过:"不管是杨宗胜,还是谭咏麟,他们对音乐始终是抱有开放的心态,愿意去接受它的。

"反观那些自诩高雅的"主流音乐人",却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封闭的圈子里。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

在音乐这条路上,有人为你设限,有人为你开路。刀郎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懂音乐的人,从来不会用身份和地位来定义音乐的好坏。

那些曾经的质疑和嘲讽,在时间的检验下,反而衬托出罗大佑和谭咏麟的眼光和胸襟。这或许就是华语乐坛最该记住的一课。

在刀郎淡出乐坛的日子里,突然有一个声音,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首《我的楼兰》,唱的人叫云朵。这嗓音,这曲风,这气势,简直就是当年刀郎再现。一时间,网上的猜测声四起。

直到云朵亲口承认:没错,我就是刀郎的徒弟。

这个消息一出,华语乐坛又炸锅了。

但真正让圈内震动的是云朵的下一步棋:她参加了《我是歌手》,而且直接踢馆那英。这操作,不能说不高明,简直就是奔着"报仇"去的。

你说巧不巧,云朵一上场就选了师父的《爱是你我》。那气场,那架势,明显是冲着当年那些质疑来的。台下的那英脸色立马就变了,表情说不出的尴尬。

更绝的是第二首,云朵直接甩出了师父为她量身定制的《我的楼兰》。当时云朵放出的狠话现在想来都带着火药味:"这次我要用老师的代表作以及他为我所创的音乐来让他们看看,老师那不具备审美的音乐如今是可以和他们同台竞技的。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当年你们说我师父的音乐不够格,现在我就要用他的作品来打你们的脸。

说白了,这哪是什么比赛,分明是一场师徒联手的艺术复仇。虽然刀郎本人从未现身,但通过徒弟的演唱,他的音乐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这一仗打得漂亮。云朵用实力证明:那些被说成"不具备审美"的音乐,一样可以震撼全场。那些被贴上"低俗"标签的作品,同样能打动人心。

从这个角度看,云朵的出现不仅仅是为师傅出气,更像是给华语乐坛上了一课:音乐的价值,从来就不是靠一两个人的评判来定义的。

这场隔空较量,把当年那些未说完的话,都用音乐说完了。即便刀郎本人一直保持沉默,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音乐,不需要解释,时间会给出答案。

当《罗刹海市》的风波闹到最高点时,那英的粉丝坐不住了。他们放出了当年的完整视频,原话是这样的:"如果在刘欢和刀郎之间选择,我选刘欢,因为刀郎不具备什么观点。

这一下,事情有意思了。

原来那句广为流传的"不具备审美观点",是被人断章取义了。前半句被剪掉后,意思完全变了味。这么多年的误解,竟是一场剪辑引发的蝴蝶效应。

但说到底,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那英。就像郭德纲说的:"相声最讲究雅俗共赏。"其实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正好的音乐,不是看它有多高深,也不是非得让大家听不懂才叫格调。而是要让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能从中听出自己的故事。

再看看刀郎这些年的沉默。面对争议,他选择用新作说话;面对误解,他选择让时间证明。这份淡然,反而显出了格局。

或许,这就是《罗刹海市》想告诉我们的:在音乐这条路上,没有对错,只有选择;没有高低,只有共鸣。

就像刀郎说的:"不管是杨宗胜,还是谭咏麟,他们对音乐始终是抱有开放的心态。"这才是音乐人该有的样子。

所以,错的真的是刀郎吗?还是那些给音乐设限的成见?

答案,或许就在每个人心里。

0 阅读:14
许文聊娱乐

许文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