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王其和式太极拳传承谱系:从江湖到非遗的百年密码

京京聊太极 2025-03-13 22:07:05

京武功夫如是说:

在太极拳八大门派中,王其和式太极拳以 "融合创新" 著称。

自清末民初创始人王其和集杨式、武式太极精髓创编至今,这套拳法已历经六代传承,不仅成为国家级非遗,更在 2020 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本文将带您揭秘其传承脉络中的关键人物与发展密码。

一、溯源:大陆泽畔的武学融合

王其和(1886-1936),河北任县环水村人。

早年习洪拳、三皇炮锤,后拜郝为真(武式太极)、杨澄甫(杨式太极)为师。

他将武式的紧凑严谨与杨式的舒展大方熔于一炉,形成 "行拳如游龙,发劲似闪电" 的独特风格。

这套拳法在传承初期被称为 "郝杨架",直到 2001 年才正式定名为 "王其和太极拳"。

二、第二代:两位核心传承者

刘仁海(1904-1982):王其和大弟子,被尊为 "武林孔子"。

他将拳架系统化,留存的 84 式拳照成为后世圭臬。

其推手功夫出神入化,姚继祖曾赞 "别人比不上"。晚年代师传艺,弟子遍布冀南。

王景芳(1913-1982):王其和之子,擅长散手实战。

抗战期间曾为邓小平摆渡,腿伤后仍保持 "前蹿一丈" 的功夫。

创编 "太极对劈剑",将技击与艺术完美结合。

三、第三代: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

李剑方:中国武术八段,现任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

他主持编写《邢台武术源流谱》,提出 "武事文为" 理念,推动太极拳进校园、进社区。

2019 年被聘为人民网 "人民太极" 首席专家,将传统武学与现代科学结合。

刘云廷:中国武术六段,著有《王其和太极刀枪剑图册》。多次在国际赛事斩获金奖,其 "行于指尖达以心神" 的理论深化了拳法内涵。

朱占忠:醉心技击教学,曾任河北省协会副主席。其推手 "粘连黏随" 功夫深得真传,培养出多位实战高手。

四、第四代: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创新

赵志国:在任泽区西街小学开设太极社团,用 "二维码学拳" 技术将十三式雕塑融入城市游园。目前全区近 20 所中小学开展太极课程,带动万余名学生参与。

檀俊强:李剑方弟子,多次斩获太极推手 "王中王" 称号。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训练结合,培养年轻竞技人才。

五、传承特色:三大核心理念谱系文化:采用 "和仁顺道,德真悟恒" 八字传承字根,强调武德与悟性并重。文武双修:李剑方等传承人在诗词、书法领域造诣深厚,践行 "太极哲学"。活态传承:通过 "线上云教学 + 线下传习所" 模式,在全国设立 360 个传习站点,覆盖 10 余省市。六、当代发展:从任泽走向世界政府推动:邢台市修建 13 个太极文化公园,以拳式命名并设置互动雕塑。学术研究:李剑方担任《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席编委,开展 "太极拳好" 实证研究。国际影响:2024 年八大门派齐聚任泽,王其和式太极拳被赞 "最具融合创新精神的流派"。

【结语】从大陆泽畔的农家小院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殿堂,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百年传承史,正是中华武学 "守正创新" 的生动写照。

(本文数据来源于邢台市政府官网、中国武术研究院及非遗传承人访谈,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

0 阅读:1
京京聊太极

京京聊太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