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篇影评误导差点错过《我是刑警》却因其片尾曲又开启了追剧之路

顾白北 2024-12-04 08:36:28

家好,我是陪大家一起追剧的顾白北,看荧屏故事,品百味人生,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是刑警》。

《我是刑警》开播后,火热程度不亚于之前的《小巷人家》。

我一直没看,但拒绝看这部剧的原因是,是之前看了一篇影评,是吐槽于和伟的大概是这么说的“于和伟四五十岁的人了,装嫩扮演刚毕业的大学生,剧里给他开美颜开滤镜痕迹重,跑几步就喘粗气,一点也不像刚毕业的年轻人......”

我个人是挺讨厌,中老年演员装嫩扮年轻人,如张鲁一,他之前的作品《麻雀》、《三体》口碑演技都是不错的,但在《大秦赋》中44岁的张鲁一饰演14岁嬴政,叫朱珠母后,那场面看着多少有点辣眼睛。

还有另一位我喜欢的女演员周迅,在《如懿传》中44岁的她饰演十几岁的少女青樱,面部较深的法令纹等细节,怎么看都有一些违和感。

所以,在那篇影评影响下,我以为于和伟也这是这样......

直到在昨天偶然间听到《少年壮志不言愁》,熟悉的旋律吸引了我,一看结果是《我是刑警》这部剧的片尾曲。

又引起了我追剧的兴趣,当我看过《我是刑警》后,才发现被误导了。

于和伟饰演的刑警秦川,是大学毕业生,但又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大学生,秦川在派出所干了四年,是在职期间考上了大学,大学四年毕业后,见习一年后,才回来当刑警的,秦川此时应该是30岁左右的年纪,演员本身就比普通人显年轻,所以看着是没有违和感的。

《我是刑警》同样也是刑侦剧,但与《白夜追凶》又有所不同,白夜系列故事架构为多单元与主线结合,案件多样,主要是潘粤明饰演的兄弟二人身份悬念,破案主要靠哥哥关宏峰推理。

而《我是刑警》以时间串大案,写实呈现,更贴近现实。塑造了以秦川为代表的一群鲜活的刑警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我是刑警》开篇就是发生在1991年1月的大山子派出所副所长高建设遇害案。没想到白天在集市上备受群众爱戴的老民警,转眼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就在选煤场附近惨遭杀害,而且配枪还被抢走了。

四年了,犯罪嫌疑人一点线索都没有。

紧接着就到了1995年1月28日(除夕前夕),四个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炸药,河昌市西山矿实施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抢劫。

在存放近百万工资款的保卫科,歹徒当场射杀10人其中包括一名10岁小男孩,在尝试用炸药炸开内屋的保卫室,最后在保卫人员的不懈抵抗下最终放弃,逃走前还给自己中枪的同伙补枪,引爆雷管,纵火焚烧,企图毁尸灭迹。

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东北的寒冬,晚上,矿区的保卫室内、楼道,躺着11具尸体,全是被枪击杀害,有的甚至身中数枪,屋内还有爆炸焚烧的痕迹,血液凝固的地板,昏暗的走廊,窗外的寒风,空气中是血腥味和火药味混杂。

由于秦川三人是第一个到达案发现场的,所以那不是于和伟饰演的秦川跑步后喘息声,是面对案发现场这样场景带来的紧张和不适感,所以才有粗重的呼吸声。

以我国当时的治安情况,百分之八十的警察一辈子可能都没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这种犯罪分子多人持枪,蓄意公然攻击同样配有枪支的煤矿保卫科(多人持枪),并造成重大伤亡的事件,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剧中的西山矿“1.28大案”的原型,是 1995 年 1 月 28 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矿的特大抢劫案。在2011年央视《第一线》节目中专门出了两期的专题《枪案启示录》。

许多时候,每篇影评都会带着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情绪,这件事对我还是有触动的,就像之前那篇关于《我是刑警》的影评,仅仅因为作者对演员于和伟的负面评价,便差点让我与这样一部精彩的刑侦剧擦肩而过。

这让我不禁思考,影评作为一种对影视作品的解读和反馈方式,固然能为观众提供参考,但其中夹杂的个人主观因素又何尝不会成为一种误导呢?

我们在浏览影评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作者观点的影响,尤其是当那些观点表述得极具感染力时,很容易就会让我们在还未亲自体验作品之前,就先入为主地形成了某种印象。

然而,每个人对于一部剧的感受和理解其实是千差万别的。就拿于和伟在《我是刑警》中的表现来说,那篇影评指责他装嫩、形象不符等,可当我真正观看剧集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秦川这个角色有着其独特的成长背景,于和伟的演绎不仅没有违和感,反而将角色的特质诠释得十分到位,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历经磨砺的刑警形象。

一部作品的好坏,终究还是要靠自己亲自去感受、去体会,才能得出最为真实和贴切的结论。毕竟,艺术是多元的,每个人眼中的影视世界都可能绽放出不同的光彩。

这也提醒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一些人和事时,不盲目的去跟从,还是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判断。

0 阅读:38

顾白北

简介:不会写作的小菜鸟,要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