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高校“组团“帮扶贵州高校学科建设见成效

多彩贵州网 2025-04-22 11:15:43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 胡宏涛)4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贵州省“人才日”活动暨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省外高水平大学的帮扶下,贵州高校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4年10月,贵州启动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贵州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加快帮助贵州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补短板”:

补学科短板,提升服务发展能力。贵州高等教育存在学科竞争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区域高质量发展。贵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部署,提出通过引入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补齐学科建设短板,提升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为“四新”“四化”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补技术短板,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贵州正围绕“六大产业基地”“3533”产业集群目标和“富矿精开”等重大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本土高校在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能力受限,亟需借助省外高水平大学的科研优势。通过跨省合作,联合组建科研团队、共建实验室,可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实体经济。

补人才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贵州在高层次人才总量上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理工农医领域缺口较大。此次帮扶采用“组团”模式,吸引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顶尖人才领衔,以“传帮带”方式培育本土队伍,不仅带来前沿技术,更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学科团队,为贵州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另据了解,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已制定了《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贵州相关学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多项支持政策,包括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帮扶团队经费保障、科研项目支持以及激励奖补等,为帮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首批16个学科中已有14个学科与省外高水平大学签署了“组团式”帮扶协议并陆续入驻开展工作,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省外高水平大学的帮扶下,贵州高校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团队与贵州大学及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三方深度融合,共同筹建“贵州省高端智能装备实验室”和“贵州省关键零部件实验室”,两大平台建成后将直接服务于航天十院、中航重机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北京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团队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磷化集团共同成立“富矿精开”联合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多方优势,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童肝移植团队的帮助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实施了贵州省首例单肝段活体肝移植手术,标志着贵州在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组团式”帮扶学科建设工作,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通过这一模式,贵州将逐步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推动全省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