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同治皇帝载淳
01
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七日,济南城西门外丁字街法场。
几名衣衫褴褛的老妪正在朝满是血污的地上泼水,又用扫把卖力地扫了又扫,试图将血迹冲刷干净。
这里,一场斩首行刑刚刚结束。
此时刑场的东侧,一具无头尸身被麻绳套住双臂,正由几个面容消瘦的兵丁牵引着,费力得往木架上吊。而木架上已然悬挂着他那颗仍在滴血的头颅。
密密麻麻的百姓正在围观,有看完行刑还不肯离去的,也有晚来一步的。众人脸上看不到一丝恐惧,仿佛只是在观看一场提线木偶戏。
人群中,城西铁匠铺王铁匠和当铺伙计李二狗也正饶有兴致地看着,时不时交头接耳几句。
“二狗子,俺刚来,这是啥人啊,为啥掉了脑袋还要曝尸?”王铁匠不解地问道。
李二狗朝不远处的告示努了努嘴,颇为玩味地说:“没看到巡抚衙门告示上写着嘛,这可是紫禁城总管大太监安德海安公公,西太后老佛爷跟前的红人!”
蓦地,王铁匠张大嘴巴,下巴跟着咣当一下差点没砸到脚面上。短暂地怔了几秒后,他将信将疑地问道:“这安公公咋就死在咱济南城嘞?”
“说是什么捏称钦差、擅自远出,被咱丁巡抚砍了脑袋。”李二狗紧接着又补充道,“不过看安公公这赤条条的身子,还真是个太监,哈哈,不都说安德海和西太后……”
话没说完,李二狗的嘴巴被一只满是老茧的粗糙大手一把捂住。王铁匠气急败坏地压低声音骂道:“二狗子,你自己不要命了也别拖俺下水!”说完,恶狠狠瞪了李二狗一眼。
李二狗随即缩着脖子看了看四周,对着王铁匠尴尬地笑了笑。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二品巡抚丁宝桢胆敢诛杀慈禧太后身边的当红辣子鸡小安子?
此事还要从同治皇帝载淳的婚事说起……
02
同治七年(1868年)的一天,大清朝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在紫禁城长春宫议定了一件大事——同治皇帝该大婚了。
毕竟清圣祖康熙12岁便已完婚,而此时的同治已年满14岁,按照满清皇室惯例,他也到了该张罗婚事的年纪。
皇帝结婚可不是置办点老三件、新三件那么简单。据史料记载,清廷光是为同治大婚置办的喜瓷就耗费白银13万两,更有龙袍吉服、珠宝器物、绫罗绸缎无算,这些都需要内务府提前几年便开始操办。
△同治皇帝大婚使用的“喜燕同和”款喜瓷
这可是件流油的肥差。但这一次,内务府总管大臣也不得不识趣地靠边站,原因很简单,安德海安公公看上了这件差事。
这安公公的来头可不简单。安德海打小就进宫当了太监,在慈禧还是懿妃之时就随侍左右,以自己圆滑处世的本领一步步讨得慈禧的欢心。
咸丰十一年(1861年),安德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含恨驾崩,将孤儿寡母托付给肃顺、端华等顾命八大臣,但咸丰苦心打造的政治格局转眼便被打破。
就在咸丰死后不久,两宫太后便联合咸丰亲弟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一举除掉八大臣,而在叔嫂之间负责跑腿传递讯息的正是太监安德海。于是,凭借关键时刻的奇功,小安子更得慈禧宠信,年仅26岁便一跃成为紫禁城总管大太监,朝堂内外谁都得敬他三分。
因此,这一次南下为皇帝大婚采办龙袍器物的差事自然没人敢和安公公争,但安德海要走出这道宫门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清一代,为吸取前朝阉宦乱政的教训,朝廷严令宦官不得擅自踏出宫门一步,若确需外出办差,则必须持有上谕,违者按私逃论处。
但在安德海看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自然有自己的办法。安公公专挑了个慈禧心情最好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架不住安德海的软磨硬泡,慈禧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安德海仅仅是拿到了慈禧的一道口谕,在慈禧看来,自己一口唾沫一个钉,自己的口谕可比皇帝的圣旨还管用。安德海也没有多想,满心欢喜地跪谢太后老佛爷的恩典。
殊不知,正当安公公洋洋得意之时,不远处阴暗的角落里,两双眼睛正不怀好意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此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恭亲王奕䜣和同治皇帝载淳。
03
难不成此二人与安德海有仇?
事实的确如此。
先说说恭亲王奕䜣。辛酉政变后,奕䜣成功当上议政王,与两宫太后共理朝政。这一段时间,奕䜣对功臣小安子也颇有好感,双方相处融洽。但好景不长,在权力的诱惑下,叔嫂之间的微妙平衡很快也被打破。
同治四年(1865年),在取得慈安太后的支持后,慈禧将奕䜣从议政王的位置上撸了下来。而在此期间,安德海眼看主子与奕䜣矛盾渐深,刻意推波助澜,对奕䜣的下野可谓出力不少。
奕䜣当然知道小安子的落井下石,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但私下里已将安德海的名字记在了报复清单的首页,开始寻觅一个痛打慈禧恶犬的良机。
△恭亲王奕䜣,道光皇帝第六子,外号“鬼子六”
如果说开罪一个失势王爷并不算什么大事,那得罪了大清未来的主人同治皇帝,则是小安子一生最大的错误。
慈禧对载淳这个独子的教育和管束是颇为严厉的,安德海为了迎合慈禧,有意窥伺同治的动向,稍有情况便向慈禧汇报,小皇帝时常因为安德海的告密而受到母亲的责罚,诸如戒尺打手心之类的惩罚也是常有之事。为此,将同治视为己出的慈安太后也十分厌恶安德海。
而同治更是从小就恨透了这个谄媚恶奴。他在幼年时就曾恶狠狠地对随侍太监说过,等自己亲政后第一件事便是:杀小安子!
安德海要出宫,奕䜣和同治都意识到,报复的机会来了!
04
在获悉慈禧批准安德海出宫的消息后,奕䜣和同治这叔侄俩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起来。
那第一个问题来了:该由谁来充当这个白手套,执行这项绝密的任务。这里可以断定,必然是通晓朝政的奕䜣向尚未亲政的侄子推荐了丁宝桢。
△丁宝桢(他还是菜肴“宫保鸡丁”的发明人)
其一,安德海下江南走京杭大运河路线,途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江苏、浙江路途遥远,沟通不便。直隶总督曾国藩则是湘军话事人,奕䜣和同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驾驭。唯一的选择只有时年48岁的山东巡抚丁宝桢;
其二,丁宝桢为人忠心耿耿、持正不阿,想当年就连不可一世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也对他礼让有加。秉公执法的倔脾气一上来谁都拦不住,正是办理此案的最佳人选。
当奕䜣陈述理由后,同治立马拍板同意。
1869年正月,同治下旨传召山东巡抚丁宝桢,小皇帝在这位封疆大吏面前痛斥安德海结党营私、惑乱朝纲,分明就是魏忠贤再世。丁宝桢对安德海的恶名早有耳闻,经过皇帝的艺术加工,更是义愤填膺,热血上涌,于是二话不说,叩拜领命。
丁宝桢回到山东后,特意上了一道《回任谢恩折》表明决心,以安皇帝之心:“惟有恪遵圣训,殚竭血诚。于一切应办事宜,正己率属,认真经理……”
丁宝桢在京期间,奕䜣也一样没闲着,多次与其密谋,一出“文臣除奸宦”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05
这一边,猎人们已布下天罗地网,万事俱备。而另一边,作为猎物的小安子却浑然不觉,还在乐呵呵地收拾行装,准备出游。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六,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通州起锚南下。此时,安德海端坐在座船中央,两边赫然竖着两面大旗,上书“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好不气派。
刚出发时,安德海尚且小心翼翼,不敢过分张扬。转眼,船队顺利通过直隶进入山东,安公公眼见直隶各府衙毫无动静,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下来,随即开启了放飞自我的模式。
一路上,船队锣鼓丝弦声、女子吟唱声不绝于耳。在山东德州,安德海更是在船上大摆筵席,风风光光地大办自己26岁的寿辰。安德海甚至取出一件龙袍挂于椅上,自己则与龙袍并排而坐,令随从们行叩拜大礼。一番操作引得运河两岸百姓蜂拥而至,争相围观,热闹的景象一时无两。
安公公不仅成功勾起了普通百姓的好奇心,也引来了众多地方官吏的追捧。
这可是太后老佛爷跟前的红人,官员们争先恐后地溜须拍马,更以贺寿之名公然行贿。而安德海也是来者不拒,大肆收受贿赂,这一路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正当安德海与各色人等觥筹交错之时,来自德州的一骑快马已奔至济南的山东巡抚衙门。在掌握安德海近日行踪及诸多悖逆举动后,丁宝桢当即书写《太监出京招摇饬拿审办折》,直斥安德海未经朝廷许可私自出宫,假冒钦差招摇撞骗。奏折于七月二十九日飞马送往京城。
在送出奏折后,丁宝桢并没有干等朝廷回旨,而是按照同治、奕䜣授意的原定计划直接抓捕安德海。丁宝桢先是以巡抚之名令德州、东昌两府在辖区内截捕安德海,但两府官员畏惧安德海淫威,居然不听号令,敷衍了事。丁宝桢盛怒之下急令山东总兵王正起亲自带兵追捕。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境内被官兵擒获。
△丁宝桢擒拿安德海(插画)
与此同时,紫禁城养心殿内,同治皇帝正与奕䜣、各军机大臣召开御前会议。
“狗奴才安敢如此!”
稚气未脱的同治皇帝在大殿中咆哮着,说完,一把将丁宝桢的奏折甩在地上。
紧接着,同治继续说道:“恰逢圣母皇太后(慈禧)抱恙,皇母皇太后(慈安)令朕与恭亲王及诸大臣商议决断,诸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众大臣缄默不语。
奕䜣抬头看了眼同治,微微颔首示意。同治心领神会,对着内务府总管大臣说道:“内臣理应由卿管束,小安子该当何罪?”
内务府总管大臣一时语塞,可能是畏惧慈禧的权势,亦或是急于洗脱自己的失职,在停顿了片刻后急忙开口为安德海开脱。
没等内务府总管大臣说完,同治不耐烦地训斥道:“此曹如此,该杀之至!”
皇帝已经定调,也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军机大臣迅速按照同治的指示拟定谕旨,令山东巡抚在内的沿途各省督抚“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拏,令随从人员指正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同治皇帝下令诛杀安德海的谕旨
06
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六日,山东巡抚衙门,丁宝桢亲自提审安德海。
安德海与丁宝桢是老相识了。此前,丁宝桢曾进宫拜见慈禧,下拜时顶戴不慎掉落,一旁的安德海立马跳出来斥责丁宝桢御前失仪。丁宝桢见状连忙去捡顶戴,却被安德海一脚将顶戴踢远,着实戏耍了一把二品巡抚。
但此时,双方角色反转,丁宝桢端坐大堂之上,而安德海则被几名衙役按着跪坐地上。
狼狈的安德海仍十分嚣张,对着丁宝桢破口大骂道:“我奉皇太后命……汝等自速戾耳(你们这是自己给自己招来罪责)。”
丁宝桢全然不理会这犬吠之声,命左右将从安德海处搜出的无数金银细软搬至公堂,另有多封官员请托信件也一并拿来,当堂对质。随后,丁宝桢义正言辞道:“即系奉差,何以并无谕旨及传牌勘合?又何以携带妇女、妄用禁物?”
安德海听后愣在原地,哑口无言。不可一世的安公公望了望左右怒目圆睁的衙役,不禁开始浑身哆嗦,悔不该当初没有请下太后的一道书面懿旨,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第二日,也就是八月七日丙午(11点-13点),在接到同治皇帝谕旨后,丁宝桢诛杀安德海于济南丁字街法场,并下令曝尸三日。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后向皇帝复命的《拿获私逃出京太监遵旨正法折
07
最后来看看丁宝桢杀安德海后朝堂各方的反应。
首先是同治皇帝载淳以及恭亲王奕䜣。这两人合谋宰了慈禧的恶犬,得偿所愿。同治皇帝通过这次事件初次尝到了皇权的滋味,开始加速自己亲政的步伐,看来也只有载淳这个亲儿子能治得了慈禧这位暴走的老妈。但天不假年,不知道同治如果活久一点,晚清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而恭亲王奕䜣借皇帝侄子之手打击了慈禧的势力,成功出了一口恶气,但也仅是如此。奕䜣在光绪朝一直赋闲在家,再无缘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央。
其次,文官集团弹冠相庆。无论是以翁同龢为首的保守派还是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都对丁宝桢此举大加赞赏。翁同龢作为同治的老师,事先并不知情,虽然对皇帝学生刻意隐瞒自己略感失落,但还是大呼“快哉!快哉!”而曾国藩也对幕僚说:“吾目疾已数月,闻是事积翳为之一开,稚璜(丁宝桢)豪杰士也。”李鸿章对丁宝桢一样钦佩之至,由衷赞道:“稚璜成名矣!”
此事件对宦官群体也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有了前车之鉴,之后无论是李莲英还是小德张,均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求自保以得善终。
当然,不得不聊一聊慈禧的态度。
同治在发出诛杀安德海的圣旨后应该是向慈禧当面解释过的,此时慈禧的权力还远未到光绪时期的地步,面对铁证,也不得不接受同治的处置结果。但作为一个手腕高超的政治家,慈禧必须扳回一城。于是她直接下令严办此次出宫的其他人员,重则斩首,轻则流放,并将本案作为范例宣扬,以警示后人。一番骚操作立马使自己转危为机,朝堂内外赞其“德音焕然,中外颔服。”
而没了小安子,还有小李子,太后身边又怎会缺了贴己的人。
最后,就是本案的白手套丁宝桢了。很多人都为丁宝桢捏一把汗,担心他会被慈禧衔恨报复,但事实证明众人都是多虑了。
此前民间一直谣传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与慈禧有着不可名状的关系,而丁宝桢能想到曝尸这一手妙招,就说明这老头精着呢。果然,慈禧非但没有报复丁宝桢,反而一直重用这位胆识过人的能臣。到了光绪朝,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最后光荣地死在任上,慈禧为他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诚”,备极哀荣。
这场帝国权力的暗战硝烟散尽,没有输家,当然,除了小安子……
清末,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点赞]丁老头曝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