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去世那年,是个初冬。
天刚转凉,风还没彻底刮得透骨,树叶黄得正好,落得稀稀拉拉。
我和阿辉赶回老家,公公的丧事办得简简单单,乡里乡亲帮忙张罗着,倒也没多添麻烦。
婆婆那段时间哭得厉害,眼睛里似乎永远噙着一层泪,话也少了很多。
阿辉在旁边时,她就默默望着他,像是想从他身上找到公公的影子。
丧礼结束后,阿辉对我说:“妈一个人太孤单,还是把她接过来住吧,咱们也能多照顾点。”我其实心里有些犹豫,但看着他一脸坚定,终究没说什么,点了点头。
♫♪ ♫♪ ♫♪ ♫♪ ♫♪婆婆搬来的那天,带了几个小包裹,里面装着些旧衣物和几罐腌菜。
她进门时,拘谨地站在门口,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家里不大,怕给你们添麻烦。”阿辉连忙扶着她进屋:“妈,不麻烦,你住这儿,以后我们就能天天吃到你的手艺了。”婆婆一听,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了。
婆婆的手艺的确好。她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我常常在旁边看着,简单的青菜豆腐到了她手里,总是香得扑鼻。她喜欢用木勺子慢慢搅着锅里的汤,嘴里哼着几句老家的小调,像是回到了从前的日子。
最初的几天,家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饭菜香气。
婆婆每天早早起来,择菜、煮饭,像个熟练的老钟表匠,精准地把一日三餐安排得井井有条。
♫♪ ♫♪ ♫♪ ♫♪ ♫♪阿辉每天下班回来,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菜肴,常常吃得心满意足。
婆婆忙碌的身影,仿佛让这个家多了几分活力。
但我逐渐发现,阿辉对婆婆的态度有些微妙的变化。
最开始,他常常在饭后和婆婆说几句话,聊聊工作的琐事、公司里的烦心事。
可渐渐地,他的话少了,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
我问他:“你是不是工作累了?”他摇摇头,没多说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婆婆依旧勤勤恳恳地操持着家务,但我能感觉到,家里那股子亲切的氛围似乎在悄悄改变。
♫♪ ♫♪ ♫♪ ♫♪ ♫♪阿辉有时会趁婆婆不在时跟我抱怨:“妈每天都做这么多饭,咱们两口子其实吃不了那么多。
她年纪大了,该歇歇,非要像以前在老家一样忙活,搞得我都不自在。”
我听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婆婆来之前,阿辉是主动提议把她接过来的,现在却好像有了些不耐烦。我试探着问他:“那你想怎么办?总不能让妈回老家吧,她一个人怎么过?”阿辉没吭声,低头抽了根烟。
几天后,阿辉突然对我说:“我想带妈回老家看看,她好像挺想回去看看老房子。”我愣了一下,心里有些疑惑。
婆婆搬来之后,似乎从没提过想回老家的事,可阿辉的话却说得那么笃定。
我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那你们什么时候走?”
“就这周末吧,我订了车票。”他说得很平静,仿佛早已计划好。
♫♪ ♫♪ ♫♪ ♫♪ ♫♪周末的早晨,阿辉帮婆婆收拾好了行李,带她去了车站。
我站在门口,看着婆婆上车前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透着几分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复杂神情。
车开走了,院子里突然安静下来,连平日里常来的麻雀也不见了。
阿辉回来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我跟妈说了,让她在老家住一阵子,村里人还都挺关心她的。”我瞅着他,总觉得他还没说完。
果然,他接着说:“其实,妈在咱们家住得也不太习惯。她总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帮我们分担,但其实她的身体根本不允许这么累。你看她每天忙来忙去,我心里反倒更难受。”
我点了点头,心里竟有些松了口气。婆婆每天忙碌的样子,虽说家里多了几分烟火气,但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有些不协调。我明白阿辉的意思,他不是不孝,只是想让婆婆有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天天劳累。
♫♪ ♫♪ ♫♪ ♫♪ ♫♪几天后,婆婆打来电话,声音听起来轻快了不少:“村里人都来看我,给我送了很多菜,说我煮饭的手艺还没丢。”我能听出她语气里的那份欣慰,仿佛回到那个熟悉的小院子,她的心也跟着踏实了。
挂了电话,阿辉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轻声说:“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对他们好,但其实是让他们更难受。”我愣了一下,心里莫名有些触动。
公公在时,婆婆一直是那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如今即便离开了老家,她依然想通过劳作找到存在感,找到心安。
我们都以为,带婆婆来身边是尽孝的最好方式,却忽视了她内心真正的需求。她需要的不是一张饭桌旁的座位,而是一个让她觉得自在的生活。
我走到阿辉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等过段时间,我们再回去看妈吧。”他点点头,眼里有了几分柔和的光。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像是拂去了心里的尘埃。我想,家人之间的相处,或许就像这风,既需要适时的靠近,也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彼此在各自的生活里,找到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