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啥样的人能在 23 岁时就有了 14 个孩子呢?在现今社会,这着实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号人——清朝的顺治皇帝便是这样一位“缔造历史”的君王。
瞧瞧这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您肯定会忍不住琢磨,只活了 23 年的顺治皇帝,咋就能在这般年轻的时候娶妻生子呢?为啥他在如此短促的一生里,能留下这么多孩子呢?到底是啥样的过往,让他变成了一个妻妾成群、子女众多的君主呢?
接下来,咱们一块儿回到 17 世纪中叶的清朝,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启顺治那独特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
【正文:】
1638 年,在紫禁城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便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唤作“福临”。这孩子降生在奢华富贵的王宫之中,本应天命不凡,能有个美好灿烂的童年。怎奈,福临年仅 3 岁时,他的生父皇太极便与世长辞,这着实给这个家族增添了一抹阴霾。
皇太极驾崩后,由于没定下接班人,清朝朝堂上围绕皇位继承的事儿立刻就掀起了一场明争暗斗。最终,福临在他叔父多尔衮的操控下,于 1643 年坐上了皇位,当时福临才 6 岁,成了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顺治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年仅 6 岁的孩子登上皇位,这事儿并不稀奇。不过,当朝局陷入动荡之际,由谁来掌控大权,那可是关系到皇室的兴衰存亡。就这样,多尔衮当上了幼帝福临的摄政王,把清朝的军政大权牢牢握在了手中。多尔衮那可是战功卓著,帮着皇太极把都城定在了北京,在军队里的威望相当高。朝廷上下对他都颇为忌惮。凭借自身的势力,这时候的多尔衮差不多可以算是清朝的实际掌权人了。
福临登上皇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和多尔衮唱反调,把多尔衮指定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给废了。这表明,年纪尚小的福临,心里早就对多尔衮心怀不满,急切地想要亲自执政。身为皇帝的福临,被多尔衮压制着,对国家的大事根本做不了主,只能从个人的婚姻方面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废掉皇后,算得上是福临发出的首个政治信号,意味着他迟早会和多尔衮彻底闹掰。
七年后,年满十六岁的福临总算盼来了时机,多尔衮在某次打猎时意外身亡,福临就此开始亲政,还把年号改为了“顺治”。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皇帝开始执掌朝政,朝廷上下都等着看呢。没想到的是,顺治帝掌握权力后,立马显露出超出他这个年纪的才能和胆量。他毫不手软地清除多尔衮的手下,整顿官吏作风,而且还把他的亲生哥哥以及潜在的对手豪格给杀了,权力争斗的污点在这时候被彻底抹掉了。顺治的这些做法让大臣们都大吃一惊,也让他在朝廷中树立了权威。一位伟大的君主,正在慢慢崛起。
就像历史上不少了不起的帝王那样,顺治明白,要想把政权稳固下来,一个管用的办法就是多多地挑选妃嫔,早点儿生儿育女。1650 年,才 12 岁的顺治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成婚典礼。依照习俗来讲,新皇帝登基后得赶紧把大婚办了,这样才能让家族有光。顺治的首任皇后,是他母亲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这桩婚事完完全全是顺治的叔父多尔衮给安排的,顺治自己对这事儿可不怎么感兴趣。
您猜怎么着?多尔衮一没,顺治那可是一点儿没手软,直接就把那位皇后给废了。完了之后呢,他又立了个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但是啊,真正能让顺治动了心的,还得是叫董鄂妃的那妃子。这董鄂妃那叫一个温柔贤惠,把顺治给迷得不行,顺治对她那是宠爱有加。为了能让顺治高兴,董鄂妃也赶紧给皇上生了孩子。就这么着,他俩的感情那是越来越深,在这清宫里都成了一段美谈了。
大伙都讲,董鄂妃乃是顺治的知心人。她不光让帝王的心里得到安抚,还为这位年轻的君主挑起了后宫不少重担子。就像当年顺治在登基典礼上发难,斥责他的乳母想要和自己同坐一乘辇车,这时候董鄂妃就站出来劝解,帮顺治顺顺当当把这难堪的局面给解决了。董鄂妃的温婉贤良,也把年轻顺治在办事方法上的生涩给填补上了。不得不说,要是没董鄂妃从旁协助,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个英明非凡的顺治帝了。
在董鄂妃的助力之下,顺治的后宫规模迅速扩大,人数将近达到 40 人。除了皇后,还有 7 位妃、9 位嫔,以及 17 位皇帝的女官。这些女子成为了顺治繁衍后代的关键力量。据史书记载,顺治总共有 14 个孩子,其中 8 个是皇子,6 个是公主,这样的生育率在皇室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顺治拥有如此多的妻妾,以当时的伦理观念来看,确实有些过于放纵了,然而顺治为了能有更多子嗣,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有些后妃不光给顺治诞下了子嗣,还给予了他真挚的情意。就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她所生的玄烨,便是日后的康熙皇帝。佟佳氏心地善良、品德贤良,因而获得了顺治的喜爱。这和顺治初期所历经的那些尔虞我诈、权谋争斗截然不同,使他体会到了真切的家庭温暖。
多尔衮离世后,顺治奋发图强,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对百姓也关爱有加,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661 年,刚刚亲自执掌朝政的顺治不幸染上疫病,就此离世,当时他仅有 24 岁。在临终之际,他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第四子玄烨,这位皇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康熙大帝。
顺治凭借着超出同龄人水准的才能初露锋芒,然而他短暂的人生中,存有诸多未能达成的愿望。就像他极为宠爱的董鄂妃为其诞下的长子不幸早夭后,顺治曾一度万念俱灰,萌生出家当和尚的想法。虽说这一愿望最终没能成真,却也彰显出顺治内心的孤寂与悲痛。
顺治对佛法甚是痴迷,尤其钟情于禅宗那空灵的思想。他曾拜禅师玉林通琇为师,向其探寻佛法的精髓。待到临终之时,顺治更是留下遗言,要把自己的骨灰分别放置在四方佛寺,期望能迅速修成正果,待来世再续佛缘。顺治之所以有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因为他在紫禁城那争权夺利的环境中待得太久,内心早已疲惫不堪,渴望得到解脱。
要是顺治能活得长久些,一直亲理朝政,那他会成为多么了不起的君主呢?这终究只是历史的一种假设。不过有个事实毋庸置疑,那便是顺治为清朝打下的基础,促成了康熙盛世的璀璨。尽管他的一生较为短暂,可着实缔造了非凡的奇迹,令后人连连称奇。
顺治那仅有 23 年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引发我们的思考颇为复杂。也许我们不太能理解他设立后宫、大量纳娶妃嫔的行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恰是有这些女子的相伴,顺治的内心才得到了安抚,并且国家也因此有了众多的子孙后代。
在仅仅 23 年的时光中,顺治不光让清朝的历史发展有了变化,还创下了一位君主繁衍后代的速度纪录。尽管他没多少机会和众多儿女相处,可就是在这 14 个孩子里,出了康熙这位英明的君主。
【结语】
人生的意义,关键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怎样去度过。顺治凭借自身的努力,铸就了一段非同凡响的传奇。虽说他没能长寿,然而他那充满激情的 23 年,已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咱们每回说起这位开国之君,总会不由自主地怀念他那热烈而又稍纵即逝的璀璨一生。
顺治的事迹让我们明白,有些人的一生尽管短暂,却能够缔造出旁人几代都难以达到的丰功伟绩。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仅依据他的寿命长短,而是应当看他所留下的精神宝藏。对于他的生活模式,我们或许会有各异的见解,然而对于他那永不放弃的奋进精神,我们着实应该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