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贵为道祖,为何要对观音礼让三分?观音有个头衔很显赫

曦言说人间 2024-05-23 22:19:0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神仙传》中曾记载:“上三皇时为元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玉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

太上老君道祖的身份开始被人们认可,这位人间道祖,常伴玉皇大帝身侧,并且掌管修行、炼丹、飞升等重要事务,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

但是如果你读过《西游记》这部著作的话,你可能会觉得贵为道祖的太上老君居然要对观音礼让三分,那么观音菩萨又是什么身份呢?竟然能够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

一、观音信仰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远超过道家。

观音菩萨,在梵文中意译为“观世自在”,所以观音菩萨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在唐代因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观音菩萨梵文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公元7世纪初,我国的汉藏佛教基本形成并且开始逐渐向外传播。

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修建观音菩萨相,供藏民参拜,据《西藏王统世系明鉴》记载:“释迦牟尼佛在竹林中由众阿罗汉围绕静坐时,他的眉间白毫放射出一道彩虹般的五色光芒,射到北方雪域高原 。”

所以观音菩萨也被藏族人民称为“雪域怙主”和“冈金贡保”,观音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拯救黎明与水深火热中,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了求神拜佛的首选。

《吐蕃人起源图》这幅唐卡上,详细的绘制了观音菩萨化身猕猴重现世间的画面,藏族人民还会将统一吐蕃地区的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尊称为观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在布达拉宫内部,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外围全部都是木石结构,与红宫、白宫、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相互呼应。

公元前139年,百姓刚刚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割据混乱的局面,急需要休养生息,而佛教的传播给了底层人民精神依托,成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百姓心中的慰藉,观音菩萨所宣传的慈悲精神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道德模范。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君主都非常的笃信佛教,并且在国土范围内广泛修建寺庙,梁朝修建寺庙2846座,北魏孝文帝在大同开凿云冈石窟,在洛阳修建龙门石窟,著有佛经415部,1919卷,东晋的佛像雕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保留了佛教传统又结合了本土文化。

而被誉为“佛教三圣”之一的观音菩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就可得到拯救和解脱。

反观太上老君,虽然位列“三清”,但却是排名第二,太上老君的官方名字是“太清道德天尊”。

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是仅次于元始天尊的存在,很多人会把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当做太上老君,因为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对道家思想有过系统的描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但其实太上老君又不是老子,太上老君更像是人们对于老子的神化,随着时间的发展,道家思想开始逐渐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

北宋年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其中择要辑录中的《云笈七签》就曾引《太上老君开天经》所称,“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

太上老君的形象就这样逐渐鲜明了起来,在南梁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中,太上老君被作为“三清”之一,成立了单独的庙宇,但在当时供奉太上老君的人并没有观音菩萨多,这也就导致了太上老君要对观音礼让三分。

二、观音菩萨头衔众多,在神话传说故事中,排名遥遥领先。

《西游记》中对观音菩萨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第六回中曾写道“菩萨引众同入里面,与玉帝礼毕,又与老君、王母相见,各坐下”。

这句话第一次将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放在了一起,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太上老君虽然贵为道祖,但是也要对观音礼让三,而这其中还与观音菩萨的头衔有关系。

观音菩萨的头衔其实有很多,在佛教领域,观音菩萨是被作为七佛之师而存在的,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杂宝藏经》中认为:“想要修成佛,需三阿僧祇劫。”《楞严经》中也表示“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这就证明佛并不是生来就是的,还需要通过漫长的修行才可以得道,在修行过程中能够提携他们的老师也被称为最尊贵的存在。

如果你仔细观察观音菩萨的画像,你就会发现,观音菩萨的右胳膊上面印有七佛像,这七佛就是在《景德传灯录》卷一中提到过的七佛,根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记载:文殊菩萨涅盘之时,“左手执钵,右手擎持大乘经典,现此相已光火皆灭,化琉璃像,于右臂上有七佛印,七佛名字了了分明。”

其实民间对于谁是七佛之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观音菩萨是七佛之师,也有人认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但是因为观音菩萨曾经点化过七位佛门大能助其成佛,再加上观音菩萨本就人气旺盛,所以观音菩萨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七佛之师。

而在道教领域,观音菩萨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五方五老,《周礼·天官·大宰》中首次起到了:“祀五帝”,而这五帝就是道家的五方五老。

唐朝儒家学者贾公彦在他的著作《周礼义疏》写道:“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这也就说明五方五老是出现在“三清”之前的五位道祖,分别是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既然五方五老的出现时间比较靠前,所以五方五老的地位也要远远的高于位列“三清”的太上老君。

但是这个说法在《西游记》中被进行了重新定义,《西游记》中的五方五老分别是西天罗汉、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观音菩萨的地位仅次于西方的如来佛祖,名列第二。

这种排名让观音菩萨成为了法力通天的存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解救众生的形象也逐渐在读者的心中立体了起来。

而相较于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的地位在整本《西游记》中都是要略高于太上老君的,其实这还是要从《西游记》这本书的成书背景进行分析,《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明朝虽然维持着汉人的正统地位。

但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进入了衰败期,关于佛与道的思想碰撞也开始逐渐显露,而《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必然要有很多夸大和渲染的成分,所以在文章中,我们才可以看到太上老君礼让观音菩萨的场景。

三、女性思想异军突起,观音菩萨的母性象征,符合华夏人民的心理需求。

其实在《西游记》这本著作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作者想要传递的女性力量,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是女性,太上老君的形象是男性,太上老君礼让观音菩萨的场景其实是符合整本著作的基调的。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还多次提到了观音菩萨身上的母性光辉,“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慈仁者玉皇 大王尊玄穹高上帝”。

这是吴承恩对于孙悟空的描写,由此可知孙悟空生性顽劣,个性张扬,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一块仙石,长年吸取日月精华,逐渐幻化出来了人身,从石头缝里蹦了出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郎神、哪吒等位列仙班的神仙全都在以武力压制孙悟空,但是效果却一直不理想。

直至观音菩萨的到来,孙悟空才慢慢的接受了教化,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观音菩萨的母性形象发挥了作用,观音菩萨在见到孙悟空的时候一直是面带微笑的状态,保持着温柔宠爱的姿态,更像是在教训一个顽皮的孩童。

观音菩萨还非常耐心的告诉孙悟空人世间的规矩和道理。而且观音菩萨使用的武器,是一个白色陶瓷制作的“净瓶”,能够净化浊气,而且选材方面并不是冰冷的铁器而是柔软洁白的瓷器,这也是母性形象的体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正在悄然消失,而观音菩萨的母性象征,也恰好符合华夏人民的心理需求,所以观音菩萨的地位才会高于太上老君。

四、结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现在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是佛教思想还是道教思想,都在不断融合和发展中展现出来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女性思想的解放也逐渐让男女平等的现象融入了千家万户。

而无论是观音菩萨还是太上老君,他们都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鲜明人物典范,逐渐渗入人心,源远流长。

信息来源:

中国知网《老子形象演变刍议一从《混元老子》等图像溯源太上老君形象之演变》——许宜兰

中国知网《五台山文殊菩萨》——方庆奇、王学斌

2 阅读:455
评论列表
  • 2024-07-18 15:27

    无文化,堂堂师叔还礼让。放屁

  • 2024-08-02 20:08

    菩提祖師才是道教、儒教與佛教共同的祖師

曦言说人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