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杭州某创业园灯火通明。95后女生林薇刚谈下一笔500万融资——她开发的AI“虚拟家教”让家长续费率飙到80%。

同一时间,深圳华强北的档口里,一群年轻人正打包印着“丑萌鳄鱼”的拖鞋,这些均价15元的“审丑潮品”在TikTok上被欧美网红疯抢,单日利润超10万。
一、AI落地应用井喷
ChatGPT用户破18亿后,真正的商机藏在“AI+刚需”场景。北京团队用AI改造传统教培,开发数学题诊断系统,单校年付费超50万。
上海创业者推出AI婚礼跟拍剪辑工具,3个月融资2000万。数据显示,2024年AI教育、医疗、法律赛道融资额同比暴涨163%,但纯技术公司正被垂直应用商碾压。
二、审丑经济逆袭
拼多多“丑东西大赛”商品销量翻7倍,义乌“屁桃君”公仔出口量暴增300%。这背后是Z世代“反精致”消费潮:土味表情包定制、魔性解压玩具、搞笑宠物服饰成新宠。
广州00后靠设计“发疯文学”手机壳,月流水破百万。专家预测,审丑赛道规模2025年将达1200亿。
三、低空经济起飞
国家发改委明确“低空经济”新基建规划,深圳已发放2000张无人机物流牌照。创业者分三路掘金:重庆团队开发无人机配送调度系统,成都农户用植保无人机接单年入80万,更有公司专攻“空中交通标识灯”拿下政府大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
四、情绪疗愈刚需化
心理咨询App“简单心理”日活破百万后,新机会转向轻量化产品。杭州公司推出“骂醒电话”服务,包月费198元复购率67%;上海团队研发智能拥抱枕,靠压力感应+语音交互月销5万台。
天猫数据显示,解压玩具成交额同比激增230%,95后成消费主力。
五、小微储能爆发
户外电源品牌正浩科技估值破百亿,县城创业者更在闷声发财。山东夫妻店改造电动车废旧电池为家庭储能设备,单套利润4000元;云南团队开发太阳能充电帐篷,专攻露营市场,毛利率达60%。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家用储能渗透率将超15%,存量替换需求巨大。
结语
所有风口都指向同一真相:在中国创业,要么吃透“政策强推+技术平权”红利,要么抓住“人性弱点+代际更迭”痛点。但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死亡项目中,43%因盲目追风口踩坑。真正稳赚的生意,永远是解决那些“不够性感但足够痛”的问题。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