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很忙!美团,急了?

短平快说 2025-02-20 10:05:11

春节过后,京东动作频频,先后被传出进军外卖、网约车市场,后者可能性不高,而前者则是公司未来的工作重点,并于今日官宣将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在外卖界是史无前例的,开创了先河。

同日,美团宣布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将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显然京东外卖这条“鲶鱼”进入外卖市场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数百万骑手或将受益。

分析来看,京东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低速增长,亟待寻找新增长极,而外卖不仅有着万亿元的体量,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有着很强的抗风险性,各方面都契合京东寻找新增长点的要求。

网约车“昙花一现”?

2月18日,用户在京东APP主页搜索“打车”,会出现“国内打车服务”页面,显示覆盖国内超过400个城市,可选择国内实时、预约及接送机叫车服务。车型多样,覆盖普通、舒适、商务、豪华,接入了包括曹操、飞嘀、阳光等网约车平台。

外界将此视为京东进军网约车的重大举措,而京东则回应媒体称,“京东App2022年接入了一家第三方的打车服务,暂无推广计划。”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京东提及的第三方打车服务是易企出行,是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途径信息)旗下品牌,涵盖滴滴、曹操、神州、首汽、旗妙、T3、如祺等超100+主流网约车资源,覆盖全国超过400个城市,产品拥有30万活跃用户,服务于5000余家企业客户。

企查查显示,途径信息成立于2015年6月9日,注册资本846.08万元,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周强,也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8.12%,间接持股比例4.9%,即持股比例过半。另外公司还有五大股东,包括大连梦想聚合信息技术企业(有限合伙),以及AA投资、小苗朗程、暴龙资本、锐合资本等机构旗下的私募基金企业。

在舆论发酵之际,京东已经悄然下架了“打车”服务,京东对此没有回应。

易企出行则表示,京东因内部调整原因,暂时停止了打车服务的端口,因此该服务目前无法使用,后续会再次上线,但具体上线时间还未接到通知。

这意味着京东现阶段进军网约车的概率很低,市场猜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但公司未来是否会在该市场分一杯羹,则仍有待时间验证。

京东外卖是鲶鱼

事实上,京东现阶段不可能进军网约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这与公司近期进军外卖市场有着直接关联。

2月11日,京东外卖官宣正式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公司将为入驻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商家获益,共同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在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

京东外卖在京东APP里面的秒杀栏目,较为显眼,入驻商家主要以连锁品牌为主,例如海底捞、绝味鸭脖、木屋烧烤、袁记水饺、古茗、霸王茶姬、瑞幸咖啡等等。

目前,京东外卖的商家数量与美团、饿了么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主要是与其刚刚上线以及主打品质堂食商家有关。

回顾外卖的发展历史,美团、饿了么等快速兴起主要与不带堂食的纯外卖店有着直接关联,而京东主打堂食品质商家,显然选择了另一条路线,差异化竞争,这或许与京东电商早前以高端形象面向消费者有着直接关联。

拼多多的快速兴起与其整合一大堆白牌厂家、进攻三、四线城市有关,也就是熟悉的差异化,这也让淘宝、京东认识到了下沉市场巨大的消费前景,纷纷作出改变,推出百亿补贴等举动,希冀以“低价策略”扩大市场份额。

如今,京东外卖采取了与电商截然不同的打法,与同行差异化竞争,能否走通,瓜分该领域的蛋糕,尚有待时间验证。

实际上,京东进军外卖的决心是肉眼可见的。

在今日(2月19日)官宣自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京东将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对于外卖行业而言,骑手、商家是最重要的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其中骑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数量庞大的骑手,也就没有美团、饿了么这两大外卖巨头。

截至2023年底,国内外卖骑手超过1100万人,美团、饿了么的骑手数量分别约为745万人、400万人,但这两家巨头此前并没有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所以京东外卖这步棋对于骑手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利好,能够吸引更多骑手尽快加入平台。

受京东外卖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消息刺激,美团于今日傍晚官宣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将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而饿了么目前并没有就社保事宜作出回应。

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多家第三方平台以京东外卖的名义正在招兵买马,包括招聘商务经理、地推专员邀请商家入驻,邀请成功则有100至150元的奖励,同时还在招聘全职骑手、兼职骑手,后者还可以实现日结工资。

目前,外卖行业已经进入寡头局面,美团一家独大,去年上半年市占率高达68.2%,接近七成,而饿了么市占率25.4%,两家企业合计占据93.6%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骑手、商家基本只能够选择这两大外卖平台。

因为行业的高度垄断,骑手、商家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前者面临着配送单价逐年下滑的局面,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加剧这种境地;后者面临着平台的高比例综合抽成,具体约在15%至30%之间(含履约配送服务费),如果算上平台推广项目,该费率会有进一步上升。

美团在近日表示,公司从商户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平台佣金(涵盖商家在美团外卖平台经营所享受的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服务、商服及客服服务、IT运维服务、研发成本、客服成本等)和外卖订单履约配送服务费。其中佣金率为6%至8%。

至于京东外卖,消息称佣金率在5%,但具体如何有待确认,不过目前入驻的商家可以享受全面免佣,符合条件的商家应当尽快抓住这个机会,创造更多收益。

短平快解读认为,京东外卖是行业的鲶鱼,可以搅浑原本波澜不惊的行业格局,这对于骑手、商家而言无疑是一种利好,可以从中获益,而美团、饿了么等则将面临着冲击,冲击力度则有待时间验证。

京东急寻增长极

自成立以来,京东的经营规模是逐年扩大的,但伴随着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以及电商进入红海市场,公司的收入增速放缓明显。wind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京东的收入增速均为十位数,最高为95.85%,最低为24.86%,此后两年的收入增速均为个位数,分别为9.95%、3.67%。

去年前三季度,京东实现营业收入8118.33亿元,同比增长4.27%;京东零售、京东物流、新业务分别为7088.93亿元、1307.4亿元、14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48%、-27.03%。

显而易见,京东各个业务的增长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其中以达达、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等在内的新业务更是大幅下滑。

二级市场上,港股京东在2021年2月达到412.448港元/股的高点后,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低点至78.575港元/股,跌幅一度超八成。截至2月19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54.2港元/股,较高点仍跌幅超六成,较低点涨幅超九成,目前总市值4909亿港元,TTM市盈率12.54。

不管是为了自身业绩,还是为了稳定投资者,京东都需要探索新的增长点,以公司万亿元的体量来讲,寻找的领域必须足够大、而且还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外卖行业显然是符合这两点要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约占网民整体的五成;《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另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在线餐饮销售额增长48.2%。

数据背后,外卖餐饮市场前景广阔,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24年前三季度,美团实现营业收入2511.27亿元,同比增长21.15%,净利润295.86亿元,同比增长154.17%,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能力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在餐饮行业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美团的业绩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显然平台型企业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叠加目前市场并没有见顶,这对于寻找增长极的巨头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外卖市场无疑是香饽饽,吸引了很多巨头,典型企业如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外卖,不过其虽然在初期引起了较大反响,但最终成绩则不尽人意,目前已划归至抖音电商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中,主要是骑手数量少,配送履约能力不足所致。

回到京东,由于其本身有着完善的物流体系,长期管理着数十万快递小哥,在管理基数庞大的工作人员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另外,京东外卖目前仅邀请品质堂食商家,现阶段的配送履约能力基本是较为稳妥的;后期配送履约能力上来后,或许将会向纯外卖店大开方便之门,直面美团、饿了么。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市场份额的获取往往与“烧钱”补贴有关,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也并不例外,这也意味着京东外卖未来启动补贴的可能性较大,前期的工作重点在于吸引商家、骑手,后期的工作重点在于培养消费者心智,即补贴、吸引消费者前来平台下单。

京东外卖,未来是否有为?不妨交给时间验证!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0 阅读:0
短平快说

短平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