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之乡”广西贵港:龙眼产业迅速衰落,农村农民为何不种了

小农民挖穿地球 2024-12-05 23:10:22

种菜很有趣,关注我,一个狂爱种东西的小农青

龙眼,也就是桂圆,广西是中国龙眼产业的龙头省,其中,广西贵港平南县是翘楚。

平南县,是名副其实的龙眼之乡,也是我国最大的龙眼产业基地。

但是,我的贵港朋友这几年跟我说,这几年的龙眼大不如前了。

以前的龙眼,个头大,汁水丰富,又甜,而现在,个头小,核大,味道淡。

继续聊下去,得知原来是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龙眼了。

种龙眼最出名的平南县,近几年的龙眼产业一再下滑。

我纳闷,是因为种的少导致品质差了,还是因为品质差才导致种的少?

平南县=龙眼之乡:当之无愧

平南县当得起“龙眼之乡”这名号。

地理位置好啊,处在亚热带季风区,雨水够足,阳光够亮,土地还富含硒元素——

这个元素稀罕,抗氧化,还有防癌作用。

县里70%的土地都富硒,这条件种啥能不好?

石硖龙眼肉多、核小、甜香。咬下去肉厚,汁水又多,一口满满是甜味,吃完嘴里还有股淡淡的清香。

石硖龙眼还因为富硒,被叫作长寿果。

其实,这品种还和一个叫覃敬清的老先生有关系。

他是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回来的,学了果树嫁接技术,把石硖龙眼的母本树给弄了出来。

平南县的龙眼产业,最好的时候,全县有20万亩的面积,每年能产18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产地。

为啥近些年龙眼越来越小、核大、味道淡?

气候不配合平南县的春天雨季多,雨水哗啦啦地下,龙眼树开花的时候花就容易被打掉,剩下的能结出果子的少。

果子少,品质自然就跟不上去。

尤其是近几年的雨季有多严重,看新闻便可知道。

花不好,授粉差龙眼的花质量差,授粉就麻烦了。

没有好花粉,受精率低,幼果就发育得慢。

营养供不上幼果期需要养分多,但树上营养不足,果子个头就小,味道也淡。

种得多,管不过来人一多了就乱,果园也是这道理。

规模上去了,管理跟不上。土壤用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全是问题。

地力透支了,土壤里的营养没跟上,施肥还不讲究,这龙眼品质就没了保障。

三、为啥平南县的龙眼产业越来越不行了?

平南县龙眼种得多,可产业化并不顺利。

采摘下来就装箱卖,啥分级、包装、保鲜基本没影儿。

这种混装,品相好坏全靠运气。

买家嫌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压得低,果农看着不划算,干劲也不足。

技术上也不占先手。

高产优质技术推广慢,新技术用不起来。

病虫害问题更是个老大难,防治成本高,还容易出纰漏。

再说了,现在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

对新技术接受慢,这让果园的管理更不上趟。

市场竞争也是压着平南龙眼的一座大山。

龙眼在全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广西周边的地方、甚至海南、福建的龙眼品质都越来越高。

终极内卷下,平南县的独一份招牌,也招架不住。

广西还有哪些地方情况相似?

不光是平南,广西其他龙眼产区也都在叫苦。

龙眼本是广西的宝,但各地情况说到底都差不多。

像南宁、钦州、崇左、玉林、贵港和梧州,这些地方也是重要的龙眼种植区,

却也一样在面临天气变化带来的麻烦:春季雨水多、花被打掉,果实产量和品质都受影响。

产业化不够,包装、分级这些后续处理跟不上。

再加上果农普遍缺乏新技术支持,老一套的种植方式,抵不过越来越高的市场标准。

不同的地方可能问题有轻有重,但根子上还是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上提升。

该咋办?

学技术是关键。

村里要有培训班或者农业技术推广,得上心去听,学点能用的果树管理办法。

像改良施肥方式、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都能提高龙眼品质。

我看今年上半年,平南县政府也出了个龙眼改良方案,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提上日程了。

管理上也得用心。

龙眼树的生长离不开好土壤,土得肥、透气性得好。

施肥不能胡来,随便撒化肥,结果反而越种越贫瘠。

平常还要细心观察,病虫害来了得及时治,不然一场虫灾,果子都没法看。

最后,龙眼品质好的,也别埋没了名声。

平南县的石硖龙眼,拿出去就是个响亮的牌子。

凭啥贵。人家海南的妃子笑、福建的荔枝王,就是靠牌子打的市场。

石硖龙眼也得宣传,政府和果农一块儿把品牌做响,收入肯定能翻倍。

话说回来,这些路子都得实打实去做。

眼下问题虽多,可也不是没路走。

天底下的事,方法总比困难多。

关键是咱得下劲,把细节琢磨透,把地种好,把龙眼管精了,钱就来了。

最后,农民也就愿意种了。

0 阅读:3

小农民挖穿地球

简介:种植技巧分享 植物,蔬菜,水果冷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