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译者受到原文形式桎梏,而产出的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的译文,呈现出不自然、不流畅、生硬难懂、令人费解等特点。
说起翻译腔,就会让人不禁想起那些老译制片的独特腔调:
“噢,上帝,我相信这不是真的。”
“噢,伙计们,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喔我的天哪,杰克,你快上来,别泡在海里了。”
“噢,真该死,柔丝,这块该死的木头承受不了两个人的重量,我上去一定会翻的。”
译制腔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为了契合影片所在国的语言特色,另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演员的口型,让翻译配音和人物更加贴合,不产生游离、违和感。
虽然现在“原音+字幕”的影片译制更受到观众的喜欢,但曾经曾经风靡一时的译制片,依然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更是被网友们通过二次创作,将这种语言风格糅合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因其极佳的喜剧效果,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话又说回来,影视翻译配音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翻译门类。对于外语专业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来说,一定不会希望自己的文字中充满“翻译腔”。“翻译腔”泛滥,给人感觉生硬蹩脚的译文,不仅不是对原文风格的传达,更是对汉语美感的荼毒。
为什么会产生翻译腔?1、对原文理解不到位
译者对原文内容缺乏深入理解,只能通过形式上的逐词逐句与原文对应,而勉强进行翻译。这样的译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却与原文的意思相去甚远,导致生搬硬套、文笔拙劣、意义牵强,可接受性差等问题。
例子:
Three academic programs are authorized to offer post-doctoral floating centers.
解析:“博士后流动站”中的“流动”被硬译成了floating,而实际上“博士后流动站”应译为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2、过于追求原文形式
译者受制于原文表达方式、句型结构,而忽视了汉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导致译文机械化,美感缺失,甚至造成理解困难。翻译应注重翻译意思而非形式,突破表层结构,追求真正的语义对等。
例子:
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 their hands when their names are called.
翻译腔: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汉语习惯表达:学生们站在一起,点到谁的名字,谁就把手举起来。
3、缺乏文化差异认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会特定的文化背景,如果译者缺乏这种文化差异认知,缺乏对原文文化内涵的理解,或者不注重目标语文化形态、民族心理和受众者心理的分析,就可能导致生搬硬套或不求甚解引进异域文化,使译文缺乏美感,同时也无法传达原文的意境。
例子:
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the game.
直译:约翰是能够依靠的,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
正确方式: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正直。
例句中有两个英语的习惯表达toeatnofish和toplaythegame,属于典故和习语,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如果只是简单地直译,就会造成前后意思不明,让读者不知所云。
如何有效避免翻译腔?1、 同步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对比学习
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并通过英汉对比的深入学习,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效解决“翻译腔”问题。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摆脱源语言的限制,应当以符合译语习惯的方式表达原文的意义。
2、深入研究文化差异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与文化的沟通。译者在加强英汉语言学习的同时,特别需要深入理解本土文化与欧美文化的差异。只有打破文化障碍的译文,才能获得更高的接受度。
3、增强汉语修养
在英汉翻译中,汉语的表达是决定翻译成败的关键。一个翻译者必须对本国文字有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译者的汉语程度越差,他受到原文的束缚就越大,从而也就越容易产生翻译腔。
素材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