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公社讯】“安放时代——王桂勇油画作品展暨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艺术公社 2018-06-04 18:10:03

2018年6月2日,“安放时代”王桂勇油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画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主办,中国艺术公社、三恒美术馆、BB画廊、中方角画廊、北京五道尚格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赞助单位北京云禾田科技有限公司。

王桂勇(三杰), 1969年出生于山东,先后毕业于济宁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法国艺术与多元文化交流协会高级理事。重庆三峡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有《目击道存》(广西师大出版),《山花无界》(江西美术出版社),《三杰油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物观化境》(广西师大出版社)等油画作品集。作品和论文曾发表于《美术观察》、《艺术评论》、《中国艺术时空》等专业性艺术杂志。

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展览,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和画廊收藏。王桂勇以追求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在当代中国油画界崭露头角。他认为:“创新才是艺术本体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又是艺术创新的根本。”他的油画“目击”现实,率性而为。在色彩上着力于固有色的捕捉和铺排,在形象的刻画方面,注意“以神写形、以意写形”。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认为:中国面貌,中国审美,中国意味。其核心就是中国精神。这种面貌和精神不是在文化上的自我修饰,而是一种文化自信,体现着文化的力量和自我生发的文化强音。安放时代油画展呈现出的是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王桂勇用自己的艺术为自己书写的“安放时代”的序曲。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观展后发表评论:认为身为艺术家的王桂勇,在已被物质化生活所消费的时代,以自己切近民生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却又让我们颇感隐痛的底层民众生存状态。在这些画作里,画家很少去主观设定某种审美的样式,也不是去模仿美术史中既有的某种流派或风格,而是真切地直呈其所见所感。他的“目击”是不假思索的,但这种不假思索却意味着他不是戴着别人的眼镜去看待世界,也不以某种固有的成见来看待那些生存在城郊之间带着些许乡土气息并沾染上城市流风的营营众生。王桂勇总是减省对对象的反复覆盖,薄薄的色层促使他尽显那些笔触的韵味。这正像中国人物画在面部与衣着的块面塑造上总是力求以最少的用笔来显现“见笔”的风姿,而这种“见笔”又是如此严谨地要求画家以少代多、以简驭繁;或许说,这种“见笔”也决定了桂勇的油画色层是薄透却不薄轻、是响亮却不火爆。其实“见笔”的笔性,早已成为这些形象“形”与“色”的魂灵,“见笔”之间的空隙既很自然地衔接了色与色之间的关系,也使得形象塑造显得异常的活脱与流畅。他的这种油画或可称作简笔写意,或减色写意。因为,他总是力求以简笔来捕捉那些众生的朴实、以减色来涵盖那些本来驳杂繁复的色相。他对油画当代写意性的追求,显然具有图像因素和漫画成分,而这两者都是绘画当代性必备的视觉修辞。

本次画展同期发布了王桂勇最新油画作品集《物观化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作品研讨会也在中国国家画院同期举行,吕品田、王镛、尚辉、郑工、李一、丁宁、张敢、徐虹、陈明、徐沛君、高天民、杭春晓、张桐瑀、张晓东、张曙光、杨华山等美术界专家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座谈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在评论中指出,王桂勇的油画艺术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追求个性。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在他的人物画中发挥得最为充分。他的人物画也属于新写实油画的范畴,题材更为宽泛,包括城乡百姓、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物,大多仍是社会底层的平民,造型基本上也采用质朴、粗犷略带诙谐、幽默的写实手法,更加带有表现性的倾向,甚至带有漫画式的夸张。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在评论中指出,王桂勇近期深入乡镇农家,为平民百姓造像,写故乡家园之真,画出了一批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幸福时尙老两口》中的乡村老夫妻驾车赶集满载而归的满足神态;《暖冬》中的菜农收获的喜悦心情;《爆米花》的逼真现场情境,《集巿》中的粮米交易瞬间;《剃头》中的乡镇理发者的安详面目....这些作品人物是鲜活的,情景是欢快的,表情是瞬间的,用笔是泼辣的,意境是真实的,准确、本质地塑造了新时代平民百姓的群体形象,真实地表现了新时代故园乡亲的精神面貌。我由此发现,桂勇的近作更加注重当下性、时代性的表现。他力求重返大地,用艺术安放时代,或者说把时代安放在艺术之中,其笔下鲜活的众生相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在评论中指出,王桂勇的绘画视角有着社会学的意义,这与他的人生阅历有关。他曾从警10余年,阅人无数,且出于画家的敏感,更在意于人的形象。可在他的绘画中有悲悯之心,却不见人生的悲情,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一切都在阳光下,笑对人生——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也是很可贵的情怀。看王桂勇的画,有时我就想,如果这批画留存到后世供人研究,最容易被关注的就是他所画的这批基层社会的人。现在美术史研究流行图像学的方法,即以图像证史,因为图像所承载的各种信息,不是文字所能表述的。王桂勇油画的价值,最先体现的也就在图像上,尽管这些图像都是有选择的,被他的眼睛和心境所过滤。但在各个细节处,历史真实都存在,那是被他的眼睛所记录的,没有半点含糊。王桂勇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可贵的历史图像文本。

“安放时代”王桂勇油画作品展共展出人物、风景和花卉等主题作品120余幅,集中展示了画家近年的精品之作,受到了业内外观展人士的一致好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王福州、刘洪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参观展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百度视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书画频道、老故事频道等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

中国艺术公社报道。

展览开幕现场

▲画家王桂勇致答谢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杨华山致开幕词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嘉宾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杨华山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美术》杂志主编、博导尚辉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徐沛君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桐瑀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参展画家王桂勇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研讨会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与王桂勇交谈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

嘉宾合影

画展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先生参观展览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参观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杨华山参观展览

部分参展作品

▲《幸福时尚老两口》,布面油画,2017年,200X200CM

▲《集市--1》,布面油画,2017年,200X150CM

▲《儿时的记忆——爆米花》,布面油画,2017年,180X150CM

艺术公社

文/南海岩(作者系当代著名画家)

艺术公社,有形于陕西成名于京都,其内卧虎藏龙,荟萃人文,臻艺术界振聋发聩之地。社中艺术大家群星灿灿,云蒸霞蔚,地杰人灵,兹树旗立杆者王茂也,此人天性率真、犷达憨厚、朴素纯正、人情练达,天高境远,心怡胸宽。  他主宰媒体报导及策划,心灵智圆,每每使从艺者福祉于此。他徒走大道,尽心竭力为画家穷尽己责,集其所有,不求闻达褒贬之名。  他遇因缘、观自然,体悟业务真言,妙湛圆镜。(他深知学艺者乾坤宇宙如芥子,卓然而立者凤毛麟角,所以须独具慧眼方可。)  他参悟立身之秘籍需“以功德之心,渡善人之事”而为。曰:吾时与公社神思常聚,灵感不绝,对人对事各有其法,各尽其责,全力以赴,终达其心意为止。  故做事行云流水,随缘起用,道契此身,其长思:“没有厚积,难能妙得;没有长年,哪有瞬间;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积雄。天覆地载,万殊一象,辄复其理。”  王茂为艺术界啧啧称赞,这是他文化智慧的体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