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的真实结局:扫堂腿绊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见

流浪的阿航 2023-04-25 12:44:54

高煦为文皇第二子,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而仁宗之在青宫也,性仁柔,体肥足体,高煦轻之,以为可取而代也......

身处皇室之中的人,同室操戈很有可能会伴随每一位皇室成员,毕竟皇位只有一张皇子却有很多,游戏在权力之中的他们,身上流淌着争权夺利的鲜血,所以说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兄弟相残的事情非常常见。

明朝初年,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连续发生军事政变。朱元璋在位时期,由于太子朱标去世得早,为了弥补对自己嫡长子朱标的亏欠,他早早地便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相当于是隔代传承皇位。

然而皇四子朱棣不服,于是乎便在朱允炆削藩的时候,以清君侧为理由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取得了胜利,夺得了至高无上的皇位,成为了明朝时期的第三位皇帝。

俗话说得好“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他的儿子看到自己老爹的壮举之后居然起了效仿之心,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并且还为自己弄了一个千古难觅的死法,这个倒霉鬼就是朱高煦。

那么,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汉王朱高煦

公元1380年,朱高煦出生在北平,其母是徐皇后,所以他也算是嫡系血脉。历史上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仁义之辈,但朱高炽却与哥哥恰恰相反,反而与父亲朱棣的性格很相似。

他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曾与秦、晋、燕、周王的世子一同入京学习,结果他不仅不喜欢学习还经常打架斗殴,古人云“三岁看长”,或许在此时朱高煦勇猛冲动的性格就注定了吧。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称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开始削藩。这一条政策在别人身上都有用,但朱棣却非常不服气,于是乎靖难之役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战争中,朱棣花费了4年的时间攻入了南京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夺取了皇位是件好事,但他应该不想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教给下一代的,但这却不妨碍儿子将他当做榜样。

事实上,朱棣虽然是造反获得皇位的,但朱高煦一直以来都很崇拜他,在儿子的眼里父亲是盖世英雄,大明朝的皇位本就该属于朱棣的。

靖难之役中,为了父亲朱高煦总是身先士卒,追随父亲一路厮杀进了南京城,为朱棣夺取天下立下了悍马功劳。我们都知道,古人都崇尚“嫡长子继承制度”,因为这有利于王朝的稳定。

不过,朱棣的确动过立朱高煦为太子的念头,他随自己征战天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应该要好好地奖励一番,所以在一次战役中他对朱高煦说了这么一句话:“好好干吧,你大哥毕竟身体不好!”

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你的大哥身体不好可能会早死,到那个时候你就是嫡长子了,大明朝的天下也就是你的了,就这么一句话勾起了朱高煦对于皇位的渴望,也为他日后走上穷途末路埋下了祸根。

这种废弃嫡长子继承制的选择明显是取祸之道,成为皇帝后朱棣才懂得其中的道理,所以至死他的这一个承诺都没有兑现,朱高煦空欢喜一场。

待到朱棣老去朱高煦已经成为了藩王,他转念一想自己此时的情况,不正好与当年父亲的情况如出一辙嘛!父亲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靠着血与火有了进身之姿,未来必然会功高震主。

虽然朱棣活着的时候还能庇佑、保佑,能够过两年安稳的日子,可一旦父亲去世大哥朱高炽登上了皇位,自己岂不是也要面临当时父亲的那种处境?

思及此,朱高煦内心惶惶乎不可终日,不过朱高炽是自己的亲大哥,大家一母同胞血浓于水,他也相信大哥还是不会伤害自己的,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皇位的传承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按照朝廷的制度太子朱高炽登基称帝,当时朱高煦的儿子正巧在北京,他窥探到了朝廷的一举一动,朱高煦也有意叛乱。

不过,朱高炽得知此事后并没有防备弟弟,反而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儿子均封为了君王。感到惶惶然不可终日的朱高煦,看到哥哥这样对自己,他放弃了造反把一切交给了上天,是死是活听天由命。

现实表明朱高炽并没有动手杀死朱高煦的征兆,其实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朱高炽本身性格敦厚,根本就不是那种不顾亲情的人。

朱高煦活了下来,内心提着的一口气也放了下来,大哥坐皇位自己做个富裕的王爷也好。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元1425年仅仅当了几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逝,原本已经放弃皇帝之位的朱高煦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当时,太子朱瞻基急忙从外边回到登基称帝,朱高煦一时间感觉到机会来了,开始为了争夺皇位暗自努力着。根据历史的记载,朱高煦本计划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朱瞻基回到北京后登基称帝,眼瞅着夺取皇位无望,朱高煦不由得的心中空荡荡的,仿佛丧失了什么一般,但刺杀失败并不能阻止他为夺取皇位的野心。

此时此刻,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朱棣不就是通过清君侧的靖难之役才夺得了皇帝之位的嘛,自己为什么不能效仿自己的父亲再来一次靖难之役?现在的局面与当年何其相似。

带着这样的念头,朱高煦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之所以说这是一条作死之路,是因为朱高煦给自己找的对手,和永乐皇帝所面临的对手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他以为的朱瞻基是当年的小皇帝朱允炆,事实上,别看朱瞻基喜欢斗蛐蛐并且沉迷于此,但是人家分得清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工作的时候就工作。

治国方面朱瞻基一点都没有懈怠,还创造出了一个盛世,并且他深通权谋之术,为此还开创了司礼监的制度,也就是让太监参与到政事中来。

让太监与文官都给你死我活,朱瞻基却坐山观虎斗,能想出这等妙计的君主岂能是草包?军事实力朱瞻基和朱元璋、朱棣或许没法比,但区别也并不是太大,朱高煦这次选错了对手,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自作孽,不可活

朱瞻基继位后,对朱高煦、朱高燧两位叔叔同样是厚待,尤其是特别照顾前者。凡是朱高煦提出的建议,朱瞻基基本都会同意且会答谢一番。

对于朱瞻基的示好,朱高煦却不将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他甚至还认为侄子这么做是软弱无能的一种表现,以至于在平常的行为中更加骄横狂妄,甚至暗中招兵买马要造反。

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他联合各地的亲信力量威逼北京城。朱高煦实力是有的,可惜的是他有勇无谋,而且还错误地将朱瞻基视为朱允炆之流。

他以为自己的谋反计划做得天衣无缝,根本就不会有别人知道,但是很可惜朱瞻基早就洞察了他的野心,早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捧杀他。

朱高煦造反的时候,朱瞻基在大臣的建议下不动声色的御驾亲征,因行军速度非常快,不久便到了朱高煦的国都城下,直到守城将士报告陛下已到的消息时,朱高煦才感觉到背后一阵凉意。

此时此刻后悔的情绪在朱高煦心中升起,然而一切都已经完了,为今之计只有束手就擒这一条路可以选,最终这一场兵变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朱高煦向自己的侄子投降。

朱瞻基将朱高煦抓起来之后一直都很为难,一方面是文武百官上书要求杀了他,一方面是自己的亲叔叔,身为侄儿的自己不应该杀自己的叔叔。

思虑再三,朱瞻基将朱高炽贬为庶民,其他参加叛乱的主要头目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杀,从某个角度来说,朱高煦的结局算是很不错了,最起码会有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

然而,朱高煦不知道是不是那根弦搭错了,居然开始自己作起死来。有一次,朱瞻基去朱高煦的家中探望他,朱高煦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不知死活地绊倒了思考中的朱瞻基,这明显是对皇帝的一种挑衅。

朱瞻基本就有杀朱高煦之意,此事发生之后索性不再掖着藏着,招呼几个士兵就把朱高煦给五花大绑,而后扔进一口大钟里并将大钟点燃,随即又把大钟扣在地上,里面的朱高煦活活的被烧成了木炭。

话说,虽然朱高煦没有做到登基称皇君临天下,却也体验了一回千古难见的死法,倒也没有枉费了他的一生。只是可惜了他一大家子人,全部都因为朱高煦的谋反而被连坐,一个一个地被处死。

当真是一人作死全家被殃及,一代汉王朱高煦落得个全家被灭门的凄惨结局可悲可叹,但多少也是咎由自取。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34

流浪的阿航

简介:想去远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