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后,2024年养老金调整通知即将公布。对于工龄25年的退休人员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今年到底能涨多少钱?能不能突破200元?其实答案就藏在三个关键因素里——缴费年限、养老金基数和倾斜政策。

首先要明确,养老金上涨不是简单按工龄计算。虽然25年工龄算比较长的,但具体能涨多少,得看你的养老金水平。比如同样工龄25年,养老金3000元和6000元的人,上涨金额肯定不同。目前我国养老金调整采用"定额+挂钩+倾斜"三结合模式,定额部分是人人相同的,比如去年每人先统一加35元;挂钩部分就和你的缴费年限、现有养老金水平直接相关,这部分体现"多缴多得"原则;倾斜调整则是给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等群体的额外照顾。

从往年数据看,工龄25年想涨200元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2023年全国人均养老金涨幅3.8%,若你的养老金是5000元,按比例能涨190元,再加上定额调整和可能的倾斜调整,突破200元是有可能的。但要注意,各地具体方案差异很大。像上海去年就大幅提高了挂钩调整比例,而辽宁则更侧重向养老金较低人群倾斜。根据人社部数据,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涨到2023年的3106元,11年间年均涨幅约6%,但近几年涨幅已逐步收窄到4%左右。

今年有三个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城乡居民养老金可能同步上调,目前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98元/月;二是养老金计发基数继续更新,像山东2023年计发基数就比前一年增长6%;三是"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前,缴费年限的价值可能被进一步强化。对于工龄25年但养老金偏低的人群,国家近年通过加大定额调整比重来缩小差距,比如陕西去年定额调整达到40元。所以即便涨幅相同,不同地区的退休人员到手的钱也会有差别。建议退休人员等本地细则出台后,用"定额+本人养老金×百分比+工龄×单价"的公式自己算算,比盲目猜测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