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首次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斗机的事情,堪称当时军事圈里的大新闻。苏-27作为一种世界级的第四代战斗机,性能强悍,火力凶猛,一时间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不过,在这个看似“强军之路开启”的大事件背后,其实还有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惊险插曲”,当时这些苏-27回国途中,竟然差点在蒙古上空被“威胁开火”!
那么这部分战斗机后来如何了呢?顺利通关了吗?
一、苏-27的前世今生
苏-27,绝对是航空史上的王炸,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面对美国的F-15战斗机,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对面性能太猛了,怎么办?于是,苏霍伊设计局加班加点,整出了苏-27这款“空中霸主”,这位“霸主”不但机动性超群,还能带着一堆导弹满天飞,让敌人都头皮发麻。
到80年代中期,苏-27已经在西方军事圈里打出名号了,算得上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然而,苏联在军事科技上“卷”得飞起,但经济却开始拉胯,等到90年代初,苏联内部啥情况自然不用多少,内部经济的导致了直接解体,换上了国际习惯名称俄罗斯。
其实还没解体的时候,面对财政窘迫,苏联方立马开始“卖卖卖”,那些先进武器装备就成了创汇的优质货源。但是像苏-27这种高端战斗机,可不是随便卖的,一开始只卖给华约国家,而且卖的时候要把最先进的距空导弹功能去掉。
但是华约国家也都是经济下行啊,苏联这批战斗机自己不想卖给别人,别人也买不起啊。而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空军装备老旧的问题,尤其是“第三代战机”(如F-15、F-16)大行其道的时候,中国的主力机型还停留在性能落后的歼-6、歼-7阶段。
再这么拖下去,差距越拉越大。于是,买苏-27这事儿,就被提上了日程。当时谈判桌上也是一波三折,中国空军的要求很明确:要买最先进的苏-27,而且直接整机带走,咱们先用着,再研究。
毕竟中国买这一趟战斗机,并不是只买战斗机,主要是买下来要自己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战斗机领域科技。
苏联一开始有点犹豫,毕竟这可是家底,卖得太多太快怕影响自家军力,但不过,手头缺钱是真缺钱,加上中国给出的价格相当有诚意,最终拍了板,据当时的数据称中国购买的这批战斗机总价话费了14亿。
1991年,第一批苏-27终于出厂,准备送往中国,对中国空军来说,这批战机的到来不仅是装备更新,更是一种“技术开眼界”的机会。当时的军队内部和科研人员都在憋着一股劲儿,这回总算能摸到世界先进战机了!确实,第一批挺顺利的就运到国内了,可第二批可就出事了,啥事儿呢?
二、蒙古领空的尴尬一幕
首先就是那个空荡,苏联解体了,我们原来合同是和苏联签订的,俄罗斯当然要承担这个订单。俄罗斯方面还是直爽,毕竟这也不是啥小订单,也不是小钱,而且从国际关系方面来说,和中国搞好关系,这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坏处。
另外,其实苏-27的交付过程并不复杂,就是俄罗斯把战机从本国航空基地起飞,直接飞往中国。然而,飞行路线的选择却出现了问题,按照计划,这些战机要途经蒙古领空,再进入中国,不过,问题就出在这个“途经”上。
蒙古虽然地广人稀,但对“外国军机过境”这事儿看得很重,那时候可是1992年,刚刚摆脱苏联影响的蒙古,正忙着强化自己的独立性。
蒙古尤其在外交上,更是不希望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因此,当发现这批苏-27战机准备进入蒙古领空时,蒙古方面直接放了“狠话”:“立刻离开,否则击落!”
试想一下,当时的中俄飞行员听到这话,该有多么头皮发麻?战机飞行途中突然被警告,还是动真格的那种,这分明是要闹大啊!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飞个过境嘛,蒙古至于这么激动吗?其实,这事儿背后还真不简单。
首先,战斗机过境和普通民航飞机完全不是一回事,战斗机速度快,机动性强,携带武器,这些特性让任何国家都会对这种军机飞入特别敏感。其次,当时的中俄关系虽然因为苏-27交易而升温,但蒙古对中俄这两位邻居的历史记忆并不全是美好的。
尤其在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调整政策,希望“远离大国控制”,这才对中俄都保持高度警惕。面对蒙古的警告,中方迅速采取行动,经过紧急沟通,中国向蒙古方面强调了“苏-27只是交付运输,不涉及军事活动”。
同时,俄罗斯方面也出面做了解释,几轮交涉下来,蒙古才松了口气,在交付了20万过路费后,才同意让战机飞过领空。但据说,整件事还是把负责指挥的飞行员们吓出了一身冷汗,万一真挨一发导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幸运的是,苏-27顺利抵达中国,从此,这款先进战机就成为了中国空军的“明星选手”。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不但引进了更多苏-27,还从中学习了不少先进技术,逐步研发出了自己的歼-11系列。
可以说,苏-27的到来,是中国航空工业迈向现代化的一大步。
总结:历史总有波折
回头来看,当年这次险过蒙古的事件,虽然只是苏-27交付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也让人感受到国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对于一款战斗机来说,它的飞行轨迹可能只是穿越几片云彩,但在这背后,却牵扯着各国的利益与博弈。
好在,这些苏-27最终安全抵达,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历史总是充满波折,但正是这些小插曲,让人们在回顾时有更多反思的点。
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故事既是一种记忆,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毕竟,哪怕是军迷,关注的不仅是战机的速度,更是它背后那复杂的人性与历史交汇。
参考:
中国引进苏-27战机始末
2009-11-16来源:环球时报
俄媒眼里的“中国苏 -27”(上)
2018-09-26 文 / 田 聿
中国第三代战机的引进与研制
2018-08-04 来源: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