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央3次邀请她出任要职,为何她都婉拒了?

陌上花开香 2024-12-31 19:07:39

前言

“你做了多年的地下工作,也该到‘地上’来了。”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王一知陷入沉思,风风雨雨半辈子,总算等到了伟人带领老百姓建立了新中国。

可就连毛主席都没想到,当组织给王一知安排工作时,却遭到了她的婉拒。

惊愕之余,领导人们也十分清楚王一知同志更深层次的用意。

中央前后三次都邀请过她出任要职,但最终王一知却做出了“不做高官,甘做‘园丁’”举动,这究竟是为何?

1

早在1922年,王一知在刘少奇同志的介绍下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绝对是我党的资深成员。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王一知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淡泊明志”的内涵所在。

1928年,王一知转入上海中公中央机关工作,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展开了长达10年的地下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抓捕我党人员邀功请赏,无所不用其极。

上海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危机,时时刻刻都面临生命危险。

即便条件艰苦,即便危机重重,但王一知却始终坚守在地下一线组织工作,让我党在上海的情报网络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1938年年初,王一知在和周总理取得联系后,临危受命,承担起了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党中央直接联系的重任。

大上海危机重重,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三个秘密电台,在敌人地毯式的调查下与中央保持密切联系。

抗战结束后,重庆谈判召开,然而毛主席却在《双十协定》正式签订的几天前,专门提出要见一见王一知同志。

事发突然,来不及多想王一知就秘密赶往重庆。

原来此时伟人早就觉察到了老蒋召开谈判的真实用意,于是给王一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定要坚守在地下开展工作。

王一知当时虽然不解,明明抗战已经结束,为何自己还不能前往延安锻炼呢?

直到蒋介石举兵进攻解放区,她才恍然大悟,深刻理解了毛主席的用意。

几年的时间,王一知始终坚守在危机四伏的地下战场。

直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她终于在1949年2月等到了前往西柏坡的机会。

再一次和毛主席重逢,王一知心中百感交集,上一次情况岌岌可危,但这一次局势已经万分明了,主席将要带领人民迎来伟大胜利了!

“一知同志啊,解放后你就在组织内部找一个合适的岗位工作。”

王一知点了点头,可真让她挑一个合适的岗位,她却感到犯难。

当王一知跟随中央进入北京城后,她思考良久,最终还是来到了上海找到地下党领导人——刘晓。

“我请求组织在解放后,能让我从事教育工作。”

虽然婉拒了政府内部任职的邀请,但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万分重要呢!

上海解放后,组织深入了解了王一知的想法,命其接管当时上海最大的学校——吴淞中学。

这座中学有着二十多年的历史,是袁希涛老先生在1924年创办的。

可位于长江和黄浦江的出海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饱受战争困扰。

校内早就满目疮痍,瓦砾成堆杂草丛生,甚至墙壁上都有数不清的子弹孔。

王一知以身作则,带着全校师生共同修整校园,大家都被她的精神深深打动。

几天下来,当校园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教育道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奋斗的道路也迎来了曙光。

2

随着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中央还是想让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更为重要的职位上大放异彩

——打算将其安排在教育部担任重要职务。

当毛主席说出“该到‘地上’来了吧”后,王一知极为触动。

从事了长达十几年的地下工作,多年隐姓埋名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宣泄出来了!

从校长到教育部担任重要职务,如此巨大的飞跃放在普通人身上想都不敢想。

可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王一知又一次选择了婉拒,这究竟是为何?

“对于我个人而言,前往教育部工作固然能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但我还是打算留在基层。

基层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况且我还有基层工作经验……”

当学校里的学生得知中央为王一知安排职务调动后,内心满是不舍。

全校师生在两块红绸布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主题为“王校长,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的师生签。

做出坚守在教育一线这一举动,一方面是王一知对实际情况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她和教育事业之间的缘分。

1921年毕业后,王一知来到溆浦小学担任小学班主任以及国文教员。

溆浦小学不仅解决了王一知同志的生计问题,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接触到了李大钊和《新青年》发表的文章。

让她对共产主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为后来加入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这所小学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典故,五年前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向警予,曾经接管过这所小学。

在溆浦小学任教的日子里,向警予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王一知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从那个时候她就立下志向,以后一定要以向警予为榜样,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后续离开了溆浦小学前往上海平民女校继续读书,但她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牵挂却从未因此衰减。

这也是她日后做出坚守在教育事业基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根据多年以来王一知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地给其定了8级的行政级别。

但王一知却多次主动申请将自己的工资下调为12级。

吴淞中学的两块红绸布跟随了她大半辈子,来到101中学后,她同样发光发热。

三年困难时期,社会上曾经刮起片面之风,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

王一知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她力排众议带领101中学一如既往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当这件事传入毛主席耳中,主席感慨颇深,甚至教育部还专门派出调查组,总结101中学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的经验。

特殊时期,王一知同志遭到错误批斗,万幸的是当“十年浩荡”结束后,她的身份终于得以平反。

而此时中央向她发出了第三次邀请,希望其能出任高职参与规划国家教育的设计。

很多人以为这一次王一知一定会答应组织的邀请,可谁也没想到,与其担任高职,她更愿意回到教育事业的第一线。

1991年12月7日,王一知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中,许多人纷纷前来为她送行。

有人民政府中的干部,有戎马疆场的军人,更多的则是她曾经的学生。

有的人成为了科研学者,有人的成为了艺术家,也有人是工厂中的劳动工人……

结语

“三十年精心办学,忠于党,忠于民,继往开来,永固千秋业;七十载献身革命,不要名,不要利,披肝沥胆,堪为后世师。”

三次受到出任重要职务的邀请,但王一知却愿意到祖国、到人民最需要她的地方去。

高官的伟大功绩固然会给她带来彪炳史册的无限荣光,但坚守在教育底层奋斗,却是她内心真正的追求。

参考资料:

1、王一知:不做高官 甘做“园丁”——《文史春秋》 2005年第5期21-22,共2页

2、淞中教育 《第一位女校长王一知》

0 阅读:0
陌上花开香

陌上花开香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