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美国人的账单,中国网友释怀了……

公子讲故事 2025-01-17 09:08:44

大家好,我是公子。

都听说了吧,“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以至于现在刷小红书,有种在英语角的感觉,首页各种洋面孔。

起因是美国政府将在1月19日封禁TikTok(海外版抖音,俗称洋抖)。

哪怕特朗普表示他1月20日上任后不禁TikTok,但TikTok顶着“搜集美国网友数据”的罪名,命运还真不好说。

对此,美国网友第一个不同意,他们“打小就信奉言论自由”,但现在不管是ins还是Facebook,都捂嘴不能批评犹太人等。

好不容易有个TikTok能够说真话,且非常好玩,美国却对其下手。

于是,他们逆反地使用中国的应用:

“你们不是整天谎称TikTok搜集我的数据吗,我主动把自己的个人数据送给中国。”

但由于抖音等应用限定中国手机号注册,全球手机号都可注册的小红书因此“捡漏”。

外国网友纷纷涌入,小红书瞬间登上了海外应用商店的榜首。

而且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这次涌入,中美网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账运动”。

简单举几个例子:

收入。

在一些人的嘴里,美国遍地都是高薪工作,就算不工作,领救济都过得很舒服。

但其实,不少美国人过着月薪四五千美元,但房租占1500美元,电费350美元的生活。

而且,四五千美金还算高的,有的人收入只有两千多美元,且房租就要1700美金。

工资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困难,更别提买房和随便旅游了。

医疗。

美国所谓的“免费医疗”也是子虚乌有,而且不仅没有,收费还很贵。

美国网友纷纷吐槽,他们就算买了每月1000美元的保险,医疗费用还是相当贵,像是住院3天花10万美元,生一个孩子花7万美元,叫一次救护车要支付900美元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评论区的中国网友表示,住院半个月花了6000,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才1500元左右。

物价。

一位美国网友好奇询问道:“中国朋友,你们买车厘子贵不贵?”

对此,江苏网友表示,4斤26美元。

美国网友立刻赞叹道,这也太便宜了,如果在他们那,要花费60美元,两倍以上的价格。

工作时间。

在美国,工资不一定高,但物价高。

很多美国人至少要打2份工,每周工时48小时到60小时,有的甚至高达120小时。

这么一对比,“996”都可能不算什么。

至于为啥还有美国“做三休四”的说法传出?

真实情况是美国的劳动法允许兼职,然后大量的美国企业通过兼职来规避给员工买保险。

具体操作是,美国企业只雇佣员工3天,让他一天干13个小时,相当于39个小时,卡在全职的临界点,这样公司就不用给他们交保险。

而员工靠一家公司的兼职,根本不够生活费,只能另外找别的兼职。

只能说,美国企业压榨员工起来,更加离谱。

这下,美国网友惊呼,中国民众不是美媒报道的“水深火热”;中国网友也诧异,真的不是外国的月亮圆,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

毫不夸张地说,小红书打破了所谓的“信息查”和“信息茧房”,让更多的中美普通人打破隔阂,达成共鸣,甚至还吸引不少美国人主动学中文,了解我们这边的梗,到中国旅游。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文化输出”?

不过,正所谓未雨绸缪,有人担忧,不知道这样的交流现象,还能维持多久?

毕竟,对于外国网友来说,当逆反心态逐渐减弱,他们可能回到自己熟悉的本土应用。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小红书跟TikTok一样,从属于中国公司,很大可能禁了TK之后就紧接着打压小红书。

而对于小红书来说,外国网友纷纷注册,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自2021年起,小红书推出Uniik、Spark等应用,但均出海失败,之后小红书基本专注国内市场,也没有推出一键翻译等功能,审核英语的人员更是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外国网友发了不该发的内容,对平台来说就是致命打击。

小红书如何去接“这泼天的流量”,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但不管怎样,就算中美之间的交流只是“昙花一现”。

但想到在俄乌战争和巴以战争的年代,在美国视中国为最大对手的年代,中美两国的网友能友好交流,实在令人动容。

去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说:

“我们在手机上追求陌生人的赞美,为自己建各种墙,然后又奇怪自己为什么孤独。人们之间信任的减少,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彼此。在我们之间的那块空白地,政客和算法教会我们仇恨。”

但在当下的小红书,美国网友用所谓的“猫税”打开话题匣子,评论区有各种可爱的动物。

两边网友互帮互助,写起对方的作业,甚至还让外国人感受地道方言怎么说。

英语考试中的最后一道作文题,我们经常帮李华写的信,如今终于有了回音。

钓鱼佬们开心地分享彼此的成果。

为了和中国网友更好的交流,美国网友特意使用“钞能力”征求名字。

而名字各有各的“亮眼”之处。

以上种种都证明了一点:

哪怕距离再远,文化再不相同,但只要有机会,我们彼此的生活能够和谐相融。

“同住地球村”在此刻具象化。

最后用一句网络热评结尾,一道看不见的柏林墙出现了缝隙,而李华终于收到了回信,而这也许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