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多元宇宙中,《出走的决心》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细腻真实的情感刻画,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这部由尹丽川执导,阿美、尹丽川编剧,咏梅、姜武、吴倩等主演的影片,改编自郑州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的真人故事,讲述了50岁女性李红在家庭的重重压抑下,勇敢觉醒、驾车出走,追寻自我人生的历程。
影片伊始,便将观众带入李红那被家庭琐事充斥的生活。李红操劳半生,却在家庭中毫无地位与尊严。她渴望的大学生活被父亲无情剥夺,只为减轻家庭负担、供养弟弟;婚姻生活中,丈夫孙大勇的大男子主义尽显,对她颐指气使、漠不关心,她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比如做饭时,她精心准备的红烧鱼,换来的是丈夫不满的指责,只因未按其要求熬鱼汤;她辛苦操持家务,丈夫却只顾打乒乓球、钓鱼,还对她横加挑剔,一句“你就是懒”,将她的付出全盘否定。长期的压抑与忽视,让李红患上中度抑郁,也为她后来的出走埋下伏笔。
女儿晓雪的出现,为影片增添了复杂的情感线索。晓雪虽理解母亲的不易,也曾劝母亲离婚,支持她追求自我,但在自己成为母亲后,却也陷入家庭困境,不自觉地成为母亲追求自由的阻碍。她多次因自身的家庭问题,让李红放弃出走计划,如怀孕、育儿、失业等,李红出于对女儿的爱一次次妥协。这深刻展现出中国式母女关系的微妙与困境,以及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代际传承与挣扎。晓雪在母亲出走后,独自面对家庭重担时,才真正共情母亲的痛苦,也让观众看到女性在家庭中面临的结构性压迫。
在视听语言方面,《出走的决心》亮点颇多。镜头运用极为精妙,电影开场的晃动手摇镜头,生动具象化了李红内心的压抑和所处环境的恶劣,使观众能迅速共情其处境。母亲提车和女儿走向新职场的降格镜头,表面上呈现梦想实现,实则暗喻深层矛盾——车虽有但人仍被困家庭,工作虽有却仍要平衡家庭与事业,为李红的出走铺垫出坚定决心。而出走后的升格镜头,展现绵延雪山和蔚蓝天空,象征李红心灵的净化与自由的获得。色彩运用也极具象征意义,前期家庭场景多以灰暗色调为主,暗示李红生活的压抑与沉闷;后期自驾游途中的明亮色彩,则代表她重获新生与自由。
影片主题深刻,围绕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解放展开。李红的出走,不仅是个人对家庭束缚的反抗,更是对传统女性角色定位的挑战。它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长期被忽视、被牺牲的现实,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价值,打破沉默,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不仅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让人们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处境,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关系。
当然,影片并非完美无缺。在角色塑造上,男性角色相对脸谱化、单一化,孙大勇这一角色从前期的冷漠自私到后期的行为转变,略显突兀,缺乏足够铺垫,导致角色行为动机不够清晰,难以让观众完全信服。在情节构建上,影片试图涵盖多个方面,如家庭关系、女性困境、代际传承等,这使得整体节奏稍显拖沓,情节紧凑性和张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情感冲击力。
《出走的决心》以其真实的故事、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视听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触动心灵的观影体验。它让我们看到女性在困境中不屈的力量,以及追求自由与自我的决心。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所引发的关于女性、家庭与社会的思考,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在观影后细细品味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