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国产C919客机完成商业首航,将成为中国商飞崛起的基石?

军武次位面 2023-05-29 13:26:33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5月28日,国产C919客机完成其生涯中首次商业首航,一时间引发全民关注。如同之前问世的几乎所有国产高水准航空设备一样,C919此次行动,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两种经典观点——“不过是没有核心技术,只生产外壳的组装货而已”、“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成功,辉煌指日可待”。而事实也如之前的例子一样,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与真相都有很大差距。

▲国产C919商业首航引得大量关注

首先,认为C919只是组装货,核心技术全部依赖引进,显然是错误的观点。以社交媒体对官方报道的总结来看,C919客机国产供应商除了提供机身之外,在航电设备、卫生保障、通讯设备等领域也处于主力地位,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几乎集中国内所有航空领域的精华厂家。以国产军用飞行器这些年的实际表现来看,相关技术和装备性能是无需怀疑的。进口设备约占C919项目的40%,主要集中在通讯、导航、燃油、控制、动力等领域,国内全部准备了国产替代型号,其中有些处于可用状态,有些还在测试之中(比如在运-20上试飞的国产CJ-1000发动机)。

▲运-20是目前国内最合适的大推力发动机空中试验平台

从工业设计、制造的角度上来说,这是有选择的在C919上按照需求安放各种国产、进口设备,是掌握项目核心设计元素的典型。而更加现实的因素是,C919想在未来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必然需要向其他国家分润利益,否则别人根本不会接纳一个带有未知风险的新产品。举个例子,空客在全球共有4座总装工厂,分别设置在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美国莫比尔以及中国天津,而这4座工厂所在国家,对空客业务的影响,那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当年美国为了对印度出口AH-64武装直升机,也在印度建造了机身生产工厂,背后的道理都差不多。

▲在印度设立的美制AH-64机身生产工厂

不过,要是认为国产客机从此迅速崛起,短时间就能成为与波音和空客比肩的高端力量,那也是很不现实的。C919在各种报道中都被称为“大飞机”,这一点并没有错,习惯上民航确实是将100座以上的型号称为“大飞机”,不过这其实是有些旧的传统了。随着技术不断推陈出新,300座以上的巨无霸,才是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大客机”,C919的真正学名,应该是“中短程双发窄体民用运输机”。虽然说C919、A320、波音737这一规格的客机,由于适应性强,实际上占到民用客机市场份额60%以上,但300座以上“大客机”仍然有非同寻常的代表意义。况且C919目前也仅仅有一个基础型号,与A320和波音737发展多年,早就按照市场需求演变出多种子型号区别极大。

▲C919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因此,假如参照更加简单鲜明的国产军用战斗机发展过程,C919首次商用大概与国产歼-10A首批出厂的意义差不多,都是刚刚跨出历史性一步,后续还需要解决性能不足、型号演变和技术修正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国产歼-10系列中真正的对外出口型号,还要追溯到2020年的歼-10CE,距离歼-10A首批出厂已经过去整整15年。民用客机虽然与外界合作限制更少,国内技术水平也比当年高,但其安全要求也更高,步伐势必更缓慢。因此,想在完成国内长时间应用检验,并在替换国产发动机后对外批量出口,10到15年时间是必须的。

▲歼-10A代表国产战斗机的新时代

此外,中航工业在数年前曾和俄罗斯合作,推出了CR929这款真正的“大客机”项目。受俄乌战争影响,俄罗斯在CR929项目中的参与度直线下降,国内参与度水涨船高,这才是国产民用大飞机领域,真正地位堪比歼-20A的重型装备。假如一切顺利,那么大概在2035年前后,国产民航客机应该能完成主要机型开发,并在国内占据可观市场,甚至能走出国门进行小规模开拓。这种成绩的最大意义,并不是突破空客和波音的封锁,开拓一片价值数千亿的市场,而是彻底稳固了中航工业的地基,让歼-20、运-20、歼-35等世界一流战机的问世,不再是追随他人脚步,而是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歼-20A则是中航工业崛起的代表作

纵观二战后航空史发展,一个国家民用航空的衰落,总是伴随着军用飞行器设计的落伍。以英国为例,其在50年代凭借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推出了“彗星”喷气式客机,在当时被视为人类进步的标志。然而,工业实力的整体衰落,使得英国几款民航客机屡屡出现致命性问题,最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曾经频频在军用飞机领域有杰出建树,甚至能推出AV-8A“鹞”式垂直起降战机(这是美军在冷战期间唯一整装进口的一线战机)的英国军用航空工业,很快凋零成灰。以至于美国航空工业在80年代对AV-8A进行大幅改造,推出AV-8B后,甚至能返销英国。

▲AV-8B算是英国军用航空工业凋零的典型标志

与之类似的是俄罗斯航空工业,其在2010年之前,尚能凭借苏联遗留技术过得风生水起,但随着苏联遗留技术红利消失,其费尽心血发展的苏霍伊超级-100、MC-21民用客机又不见起色,俄罗斯军用航空工业已颓势尽显。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任何大规模工业都是一个使用、改进、使用的过程,与所有大型工业项目一样,大规模市场使用、反馈和改进,是保证技术进步的核心因素。军用飞机应用领域始终是有限的,以国内庞大的民用需求为基础,所发展的国产民航产业,才能为军用项目提供足够的人才、技术养料,后者的进步也能反哺前者。这种良性循环高速运转,类似歼-20A、歼-35在美制F-22A问世多年后才诞生的窘况,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航工业也才算是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

0 阅读:72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

军迷每周的节日,制作最燃的军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