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早在去年9月份,台湾“海鲲”号潜艇就已经宣布下水,但是当时的下水仪式却被很多人诟病为“假下水”——因为“海鲲”号根本没有离开船厂。很多人解读认为,或许是“海鲲”号的建造工艺并不过关,可能是漏水潜艇所以不敢下水。不过这种观点到今年2月份,算是被彻底否定了。
▲“海鲲”号大量细节曝光,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2月底,“海鲲”号由浮动干船坞拖出厂房并正式开始系泊试验,海试预计也将在今年4月份进行。下水时,“海鲲”号几乎毫无遮掩,大量高清图片被曝光,算是让这艘潜艇的众多技术细节彻底曝光。
从台湾公开展示的照片上来看,“海鲲”号潜艇的艇首上部有一个呈圆柱形的拦截声纳阵列。它的主要作用是从潜艇正面被动探明其他潜艇的声纳信号,从而确定对方潜艇的位置、距离、运动速度等信息。从外形来看,这台声呐设备具备360度全向信号接收能力。在这台拦截声呐的正下方,隐隐约约可见六个圆孔,它就是“海鲲”号的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这样的发射管“海鲲”号一共装备了六根,既可以用来发射MK-48型鱼雷,也可以发射“鱼叉”潜射反舰导弹。排列在“海鲲”号533毫米鱼雷管下方的,是潜艇的艇艏主动声呐。它是“海鲲”号潜艇最主要的侦察搜索设备。一般来说,艇首声呐有多种不同的构型,主要包括柱面阵、球形阵、共型阵。它们各自有各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点和问题。
▲“维克多”级潜艇的柱面阵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柱面阵声呐阵列的发展历史最长,技术水平也最为成熟。为了防止它的发射和接收阵列相互干扰,它们常被部署在不同的位置。比如俄罗斯的636.3型常规动力潜艇,其艇首主动声呐发射阵列位于指挥塔前下部,而柱面阵声呐接收阵列则位于艇首下方。这种部署方式除了能够避开干扰,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不会挤占鱼雷舱空间。声呐阵列被拆分成两个部分后,不管是操作、维护、更换都可以互不干扰的进行,后勤维护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但柱面阵声呐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存在探测盲区,尤其是对来自于潜艇后方的威胁可能存在感知不足。
▲柱面阵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弥补柱面阵声呐的缺陷,有发展出了球形阵声呐。球形阵声呐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其发射和接收装置全部位于球形装置中。由于是球形,其形成的波束也更加立体均匀。不管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上,这种声呐探测的能力都很均匀。但球形阵声呐也有缺点,就是它对设计和制造的水平要求非常高。球形阵声呐不仅造价昂贵,而且维护起来也相当麻烦。在空间利用上,因为它的直径和潜艇宽度相当,差不多占据了艇首下方的全部空间,这样一来鱼雷发射管的位置就要重新设计,往往就是被挤到了潜艇侧方。
▲“拉达”级潜艇的共形阵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球形阵列的直径过大,耐压壳体也就很难再采用双壳体结构。可以说球形阵声呐在提升潜艇探测性能的同时,附带性问题也非常多。在潜艇发展的过程中,潜艇技术人员又改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声呐部署方式,这就是共形阵声呐。共形阵声呐的外形结合了柱形阵声呐以及球形阵声呐两者的特点将其合二为一。共形阵声呐的前半部分类似于一个半圆,与艇首外形高度吻合,其两侧则又和柱形阵声呐一样继续向艇身中后部分延伸。
共形阵声呐在获得球形声纳探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不影响鱼雷舱的空间。但共形阵声呐同样存在问题,要制造共形阵声呐,必须要在设计之初就考量到潜艇自身的诸多特点然后进行量身定制。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共形阵声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更换检查都相对比较麻烦,因此成本必然也是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各国的潜艇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合适本国潜艇的一种声呐。但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却在“海狼”级潜艇上同时使用了三种声呐。
▲“海狼”级潜艇的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海狼”级潜艇在获得三款不同外形声纳优点的同时,自然也会受到三种不同外形声纳的所有问题的困扰。只能说美国不仅有钱,而且技术属实先进。“海鲲”号潜艇用的又是哪种声呐呢?几乎可以确定,它使用的声呐是柱形阵。因为柱形阵更加容易被台湾方面获取,它的造价也相对比较便宜。虽然台湾方面想获得球形阵或者共型阵声纳,但是目前并不具备独立研制以及对外购买的可能。
为了最大限度弥补柱形阵声呐存在的探测盲区,台湾方面在“海鲲”号的两侧还补充了舷侧阵声呐。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被动侦测噪声,同时对噪声来源进行定位。为了尽可能扩大它的探测区域,诸如德国和美国等国家都将舷侧阵声呐尽可能沿着潜艇的两侧从舰艇延伸到舰首进行布置。
▲ISUS-100型侧弦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ISUS-100型侧弦声呐,这种舷侧阵声呐呈长条形沿着潜艇艇身排列。而美国的潜艇身上则多使用三个大型的舷侧阵声呐模块并且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排列。但这两者只是外观上的不同,并不影响探测性能。台湾的“海鲲”号潜艇没有采取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只使用了单个面积更大的侧舷声呐。由于部署的位置太过靠前,其对于后方和后侧的被动探测能力可能极为有限。
按照常理而言,有了以上的声呐,“海鲲”号似乎并不需要再安装一套测距声呐了。因为测距声呐的功能往往被包含在潜艇的艇艏主/被动多功能声呐中。但是从曝光的图片上看,“海鲲”号的潜艇上半部分似乎还是安装了3块测距声呐。安装测距声纳的部分,从外观上还能看到有非常明显的凸起。这可能意味着台湾“海鲲”号的主声呐系统的性能并未达到预期,也可能意味着台湾方面对“海鲲”号做了一个声呐备份,还可能是台湾在测试这套测距声呐的具体性能究竟如何。总之用“冗余”来简单解释,可能还不够全面。
▲“海鲲”号粗糙的外部细节,图片来源:网络
从“海鲲”号潜艇的外形来看,它还安装了鱼雷诱饵发射器。诱饵弹就是为了保存潜艇的,可以称之为潜艇最后的自卫手段。总而言之,目前全世界能独立制造潜艇的还真不多,虽然“海鲲”号潜艇缺点明显,但至少该有的东西确实是都有了。另外其真实的性能到底如何,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起码要等到其海试后更多的信息得到曝光。而“海鲲”号最引人诟病的地方之一,还在于它极为粗糙的做工。其实早在亮相之初,就有人发现“海鲲”号潜艇的细节处理简直是极其马虎。比如其指挥塔表面上,能清晰地看到各种各样的凹凸不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其潜艇耐压壳体制造工艺不过关而导致的。
▲“海鲲”号粗糙的外部细节,图片来源:网络
“海鲲”号使用的似乎是双、单、复合型耐压壳体,也就是潜艇的首、尾都采用了双壳体结构,但是潜艇的艇身采用了单壳体。这样设计的好处就在增加潜艇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留出最多的内部空间。但这种复杂设计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非常考验加工工艺。从“海鲲”号身上,我们明显能够看出台湾这方面的水平是比较有限的。“海鲲”号单双壳体的过渡衔接处,处理的非常粗糙,仅凭外观就能很容易分辨出来。另外两侧的声呐也几乎像是“用胶水粘的”,与潜艇艇身还有相当大的缝隙不说,侧声呐上半部分明显很不平整。总而言之,“海鲲”号的声呐系统明显有待提高,细节处理更是不忍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