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基辛格访华,回去尼克松提一问题,基辛格:不要和毛泽东为敌

游史渊吖 2025-02-10 17:19:31

基辛格一生共来中国访问过一百多次,他的家人曾经问过他对哪一次来华访问的印象最深刻,他仔细思考后说道:“如果说最让我难忘的访华经历,那肯定是第一次和第二次访华,这两次前往中国我都和毛泽东主席深入交流了很久,他就像一个站在世界顶峰的巨人,他的人格魅力散发着金色光芒,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基辛格

基辛格对毛主席的评价很高,之前有一些人在网上说基辛格对毛主席的高评价是后人杜撰的,看到这样的说法实在令人气愤,所以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基辛格前两次访华的细节,我结合了查阅的资料以及基辛格和尼克松两人的回忆录整理了这篇文章。

基辛格在自己的自传中如此写道:“我第二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的时候是在他的书房中,他的书架上,地上全堆满了书,如果没人和我介绍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书房,我一定以为自己是进入了哪个学者的家里,这一刻我知道毛泽东的大脑里装着的是数不尽的知识财富,当我和他交流了四十几分钟后,我内心已经坚定认为毛泽东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思想家,也明白了戴高乐为何对毛泽东那么推崇。”

1971年因为国际形势的需要,加上美苏关系的日益紧张,美国刚就任的总统尼克松试图在多个外交场合向中国表达交流的意愿,在这个背景下,周总理将尼克松的意思转告给毛主席,毛主席不假思索就说道:“当今世界格局之下,我们不可能永远不和美国打交道,既然是美方主动示好,前期尝试沟通也是可以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毛主席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外交头脑,他敏锐地分析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并能答应美国人来华密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1971年的7月份,基辛格在世界各地多次转机终于踏上了神秘的东方大国的土地,基辛格在自传中这么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我走下飞机的时候看到一帮人站在那里迎接我,第一次看到周恩来总理,他的模样谦和睿智,我原本很平静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因为根据当时美国同僚收集的资料来看,周恩来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对付的外交家,不过我转念一想,我是带着善意来的,我和周恩来总理并非敌对关系,所以我的心情又慢慢平复了下来。”

这是基辛格自己的真实描述,当时基辛格在来华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他作为一个在欧洲访问过很多国家,和很多国家元首交流过的成熟政治家,此刻竟然也紧张起来。

紧接着一辆崭新的红旗轿车载着基辛格前往钓鱼台宾馆,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基辛格住进了钓鱼台的六号楼,就在基辛格仔细思考将如何与周总理和毛主席展开对话的时候,他的助理洛德很着急地跑过来说道:“先生!刚刚接到通知,周恩来总理要到你的房间和你会晤!”

基辛格和周总理握手

基辛格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他立刻说道:“召集所有的人员,我们在外面的会客厅迎接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来基辛格的下榻之处与他进行第一次交谈,这是基辛格万万没想到的,因为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都是国家元首级领导人等待外宾去拜访,基辛格知道这是周恩来对自己极大的礼遇和尊重,这让基辛格内心有些激动。

当周总理向基辛格迎面走来的时候,基辛格的表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周恩来总理脸容瘦削,但是却神采奕奕,双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详,既谨慎又充满信心。他的穿着十分精神,看上去很简单的装束却让人觉得优美,我在想这位上来年纪的外交家年轻时该有多么英俊。”

周总理靠近基辛格后,基辛格主动伸出手和周总理握手,周总理很自然地伸出右手和他握在一起,基辛格先说道:“这是中美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

周总理则笑着说道:“这还是一次不能立刻就松开的握手,要不然整个世界都要为此震动。”

基辛格愣了一下,然后他笑了起来,他在这一刻明白了为什么西方世界要用睿智这样的词汇去评价周恩来了。

紧接着基辛格向周总理介绍起他的随行人员:“这位是理查德斯迈泽。”

周总理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你!我在《外交季刊》上读过你写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以后也能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理查德斯迈泽睁大了眼睛,他没想到眼前的中国重量级领导人之一竟然读过他的文章,紧接着基辛格又介绍了他的助理温斯顿洛德。

周总理依旧如数家珍说道:“正是个年轻的作家,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她是写小说的。你可以转达你的妻子,我愿意看她写的小说。”

此刻基辛格内心涌起一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他觉得自己和周恩来一比,简直成了不懂外交礼节的门外汉,周恩来连基辛格身边的随行人员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这一次基辛格访华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他只能停留48小时,所以在如此紧张的行程之下,双方很快进入了正规议题的交流。正式会晤一开始,洛德助理将一本厚厚的材料摆放在了基辛格面前,而周总理面前只有一张纸,上面简单写着这次会谈准备的提纲。

基辛格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基辛格照本宣科读起了材料,此时基辛格自己都觉得尴尬,他作为一个演讲的高手竟然在枯燥地读材料,而每当基辛格提出什么问题的时候,周恩来都即兴回答他,所说的话也极具个人魅力。

这一次基辛格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后面的尼克松访华做铺垫,双方就一些简单的议题进行前期的交流,谈定一些原则上的问题,还有一些尼克松访华的准备事宜。

基辛格在会谈结束的时候问周总理:“在西方世界,很多国家的外交家将你描述成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就连尼克松总统都认为我这次访问中国,一定会和周总理拍着桌子在争吵中谈问题。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像你这样的厉害人物在你们国家应该不会有很多。”

周总理摆摆手说道:“首先,我们是来交朋友的,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一回生二回熟,我们干嘛要吵架呢!我们双方有各自的利益,也有共同的愿景,这是这次交流的基础嘛!另外,我不算什么厉害人物,我也是跟随着毛主席走了革命的道路一直到今天。”

此时基辛格提出想见见毛主席,周总理笑着说道:“这次毛主席就不见你了,等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他再接见你们。”

基辛格听到这话后内心有些失望,但是他更多地是感到不安,他只在美国的报纸上见过毛泽东主席的照片,也读了一些毛主席写的文章,他很想当面感受一下毛泽东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领袖,这对他来说也是尼克松交待给他的任务。

在会晤中双方敲定了尼克松访华的时间,就定在了1972年的春天,同时双方决定共同发布一个公告,但是在公告的一处内容细节上双方有些争议,周总理起草的内容是:“尼克松总统要求访问中国,中方发出邀请。”

基辛格认为这样写显得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心情很急迫,似乎有点不太好,他建议将内容改为是中方主动邀请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于是周总理将这个事情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笑着说道:“基辛格这是想给尼克松赚足面子,好让尼克松在美国的大选中显得高人一等。”

毛主席的话一语中的,但是这个争议怎么解决呢?毛主席想了一下说道:“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基辛格说的去改,我认为应该将这个内容改为获悉尼克松总统有访华意愿,我方故特意发出邀请。”

毛主席实在高明,这样改的话既顾全了尼克松的面子,又让我们在这件事上占据了主动。周总理将毛主席改动过的新内容和基辛格一说,基辛格也是满口同意,但是当他得知这个新内容是毛主席的手笔时,他又陷入了沉思,他预感毛主席应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基辛格第一次访华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他途经巴基斯坦转机很快就回到了美国,回国后基辛格马不停蹄去面见尼克松,他对尼克松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绝对想象不到周恩来是一个多么会谈判的高手,他自信睿智,我认为他是我接触过的外交官中,可以和戴高乐媲美的人物。”

尼克松当时不发一言,紧接着他问道:“你和毛泽东交谈过了吗?”

基辛格摇头表示没有,两人都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尼克松又问道:“我们和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我认为和中国建交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你觉得我的做法有没有哪里不合适,有没有太过于着急呢?”

尼克松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

基辛格很认真地说道:“总统先生!我不得不说的是,和中国建交已经是必须马上去做的事情,而且我以我个人的经验去判断,永远不要和毛泽东为敌!”

尼克松听到这话后很惊讶地看着基辛格,他无法理解一件事,就是基辛格连毛泽东的面都没见到,他是基于什么证据说出这么一句话呢?尼克松此刻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他突然很想当面和东方大火的领袖交流一番,他也想看看基辛格为什么要这么说。

时间很快来到1972年的2月,尼克松和基辛格一起坐上了前往中国的专机,这一次美国人不需要转机,他们的飞机直接降落在了北京的机场,2月份的北京依旧十分冷,尼克松和基辛格在飞机上已经交谈了很久,他们商讨着如何在和毛主席交谈时直入重点,既达到和中国建交的目的,也争取到最大化的美国利益。

飞机缓缓降落,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心情都很急切,此刻谁都知道,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一定会震动整个世界,也正在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但是在尼克松下飞机前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他下令让基辛格和其他随行人员暂时不准下飞机,他要一个人率先下飞机并主动和周恩来总理握手,当时他的随行人员都感觉很奇怪,唯独基辛格知道尼克松总统这么做的具体原因。

早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给所有美国代表团下命令说:“会议结束后谁也不准和中国代表团握手。”

这件事国际上的外交家人尽皆知,尼克松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决定要好好和周恩来握手,并且由他主动,他这是想借此机会打破1954年那件事的隔阂。

尼克松走出舱门后,周总理带头轻轻鼓掌,尼克松上前主动伸出自己的右手和周总理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周总理幽默地说道:“总统先生!你的这只手可是伸过了万里海洋,中美双方已经有25年没有握手了!”

当天下午,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接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一见面毛主席就说道:“这次我们先不谈其他的问题,我们聊一聊哲学!”

毛主席的话让尼克松有些措手不及,尼克松在飞机上准备了好几种开场白,他没想到毛主席上来就和他聊哲学,而他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尼克松笑着说道:“主席先生!我对哲学的研究不多,不过你可以和基辛格谈论一番,他在哈佛大学教授过哲学课。”

毛主席和尼克松

基辛格此时说道:“是的!我会要求我的学生们学习毛主席的文选,毛主席的著作改变了这个世界!”

毛主席谦虚地说道:“改变这个世界夸张了,顶多就改变了北京附近的这几个地方!”

紧接着毛主席指着基辛格说道:“他不像是个特工嘛!”

尼克松立刻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上次基辛格访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访华的消息一点都没有泄露出来,所以毛主席才这么幽默地说话。

尼克松也笑着回答说:“他一向谨慎,我想他有做特工的潜力,上次访华的消息几乎无人知晓,除了基辛格熟悉的几个美国姑娘以外。”

尼克松突然开起了基辛格的玩笑,毛主席哈哈一笑,然后他继续说:“这么说来,你们都喜欢利用自己国家的姑娘打掩护了?”

尼克松连忙解释说:“我指的是基辛格博士喜欢这么干,我如果拿美国姑娘打掩护可就要出大事了!”

周总理连忙说道:“尤其在美国大选的时候!”

众人立即哈哈大笑起来,几句玩笑话一下子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轻松,但是接下来毛主席依旧聊起了哲学问题,这一段时间尼克松很少说话,几乎都是基辛格在和毛主席谈论。

后来尼克松在自己自传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感受,他是这样写的:“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就拉着我谈论哲学,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整个过程我仿佛在云雾之中找不到方向,只能跟着毛泽东的节奏频频点头。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在毛泽东面前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接受老师的教诲,他年纪虽然很大,但是谈吐清晰,思维缜密,明亮的眼神一眼就将我看透了。我忽然明白之前基辛格为什么要提醒我不要和毛泽东为敌了。”

这段话可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找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找这本书中的原文。

在毛主席谈论哲学问题谈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尼克松想要和毛主席谈谈越南、朝鲜、日本、台湾等问题,毛主席笑着摆摆手说道:“这个问题我不你们谈,你们应该找周总理谈,他是主要负责这些事的,和我谈的话只能谈家常。”

毛主席的话让尼克松很惊讶,同时他也十分羡慕毛主席和周总理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和周总理交流了很多主要问题后,尼克松说道:“让我们再次握手吧!”

周总理开玩笑说道:“以前你们的杜勒斯不肯和我们握手,如今我们不还是握手了吗?”

尼克松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个时候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如今我们是朋友!”

周总理大度地说道:“不过那个时候我也不怪你们,你们以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而很多人又觉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如今我们一起踹开了这块铁板!”

晚宴的时候,尼克松和他的夫人一起出席了宴会,他们刚一进场,我们的军乐队就演奏起了一首美国的歌曲《美丽的阿美利加》,尼克松当时就感觉到很不可思议,因为这是他在1969年就职总统时亲自挑选的在典礼上播放的歌。

宴会开始后,尼克松的目光一直盯着周总理放在桌上的熊猫牌香烟看,周总理笑着指着香烟说:“我要送给你们这个!”

尼克松总统说道:“香烟吗?我确实还没有抽过中国的香烟!”

周总理摇摇头说道:“不是香烟!是香烟盒上画着的熊猫,我要送你们两只大熊猫!”

尼克松的夫人立刻惊呼起来,她感觉很开心,尼克松也十分开心地笑起来。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周恩来总理是一个心思极其缜密的人,他考虑事情细致周到,竟然在晚宴上为我演奏了《美丽的阿美利加》。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是我就职总统时的歌曲呢?而且他很懂美国人民的心思,他送来的两只熊猫成功感染了美国人民的心。”

尼克松

1976年,那个时候的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毛主席邀请他在当年的二月份来中国访问,尼克松和基辛格一行人再次来到中国,这一年毛主席已经82岁的高龄了。

一见面尼克松就问道:“亲爱的毛主席先生,你的身体怎么样啊?”

毛主席指着腿和心脏的位置说道:“这里和这里都不太行,我已经接到你们上帝的邀请了!”

尼克松说道:“你千万要拒绝他的邀请,你太伟大了,如果让你和上帝一起住在天堂,上帝都会没有容身之处。”

紧接着毛主席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尼克松和妻子走出毛主席的住所时,他的妻子说道:“毛泽东主席是我见到过的最伟大的领导人!”

尼克松点点头表示认同,他说道:“我看20世纪这么多杰出人物中,没有人可以比得上毛泽东!”

0 阅读:19
游史渊吖

游史渊吖

宗政子淳晨帛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