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只需“换壳”?宁德时代造底盘,汽车也要跨入“预制”时代?

车轱辘 2025-04-10 09:19:32

“我们都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很多车企高管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无奈。确实,要说在新能源时代最大的赢家是谁,宁德时代当之无愧。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突破300GWh,高达339.3GWh,以断层式的领先蝉联榜首,占据了全球37.9%的市场份额。

说得更直白点,宁德时代间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定价权。对于宁德时代来说,野心也不仅仅是卖电池赚钱,更要借着自身在新能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赚更多利润,就比如此前发布的磐石底盘,标志着宁德时代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向“汽车技术平台商”跃迁。

不只有预制菜,更有“预制车”?

吃了这么多年预制菜,怎么也没想到将来还会开上“预制车”,去年底宁德时代发布的磐石底盘本质其实就是“预制车”。

具体来看,磐石底盘以电池为中心展开设计,采用电池到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中,实现和底盘的结构共用。该底盘采用立体仿生龟甲结构,甚至在实测中带电情况下可达到120km/h正面碰撞不起火、不爆炸。

对于车企来讲,如果用宁德时代的磐石底盘,就无需自研底盘技术,只需基于磐石底盘开发车身和内饰,新车型开发周期可从3-4年缩短至12-18个月,这不拖拖的“预制车”吗?不过对于中小车企甚至跨界玩家来说,有了磐石底盘就意味着可快速入局汽车市场,再一次降低了造车门槛。

就对行业的影响来说,宁德时代发布的磐石底盘就类似智能手机行业的联发科“交钥匙方案”,2010年代让山寨手机厂商爆发式增长,宁德时代此举无异于是要成为电动车领域的“联发科”。但是,一整套底盘技术毕竟是一家车企的“灵魂”,如果所有人都用宁德时代的底盘,对于大厂来说难免脸上也挂不住,更存在被宁德时代卡脖子的风险。

讲得更透彻一点,宁德时代磐石底盘的本质就是将电动车制造从“土木工程”(重资产、长周期)变为“乐高积木”(模块化、即插即用),理论上讲所有人都能对车辆进行DIY。短期来看,这将加速电动车的普及和价格下探;但长期而言,当底盘、电池、智能系统全部由外部掌控,车企自身又还剩下什么核心竞争力呢?

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还需要磐石底盘?

不知道你们觉不觉得,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来到了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阶段。以前大家买车,不同车企的不同车型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当下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甚至智驾系统上都高度雷同,不同价位和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带来的新鲜感也就只剩下造型设计和车身尺寸大小,其本质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宁德时代磐石底盘得到更多车企的引入,同质化的问题则将变得更加严峻。同时,宁德时代所影响到的也不仅仅只有车企,更是对供应链的一次大洗牌,像是博世线控转向、大陆电子悬架等子系统就将被宁德时代“打包集成”,部分供应商更是将退化为二级模块商。

至于其它电池厂商,更是失去了与宁德时代直接对抗的资格,只能被迫转型储能、低速车等利基市场。对于宁德时代自身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赚到更多利润,甚至可让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再次实现大跨步增长。可一旦宁德市场市占率超过50%,是否就要触发全球反垄断调查呢?

总体来看,目前对宁德时代磐石底盘感兴趣的车企并不多,整套底盘系统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虽然确实能够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也能通过底盘统一大幅增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提升安全标准,但不并非所有车企都愿意交出“灵魂”让宁德时代拿捏。

更致命的是,一体化底盘也并非没有短板,即便是发生轻微碰撞就可能需要更换整套底盘,天价维修费用不可避免。而且,既然底盘是宁德时代提供的,车企只是提供了外壳和内饰装潢,发生意外时,用户到底是找宁德时代呢?还是找车企呢?背后难免会发生相互踢皮球的情况。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宁德时代的磐石底盘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已经实现了电池和车身的一体化,宁德时代只是想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赚更多利润,不满足于只是个电池供应商。对消费者而言,更低的购车成本和更高的续航是福音;但对行业而言,则需警惕“所有车企都变成宁德时代的代工厂”,未来十年汽车产业的胜负手,或许不在于谁能造出最好的底盘,而在于谁能定义下一代移动生活的终极体验。

0 阅读:144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60

用户11xxx60

1
2025-04-13 08:27

电池都没造明白,还要向上伸一脚,这种企业最恶心!估计离死不远了!

伊藤城 回复 04-16 08:57
这年头,造手机都能造汽车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用户11xxx60

用户11xxx60

1
2025-04-13 08:23

你牛逼你直接造车

车轱辘

车轱辘

车轱辘关注汽车产业、公司、车型、后市场和汽车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