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防长作卸任总结,得出四个教训,其中一条:别试图对中国动武
当地时间1月10日,正值美国副国防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卸任之际,她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了一场名为《超越中国:从战略竞争中学到的教训》的演讲。
希克斯在讲话中总结了四个重要的战略教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别试图对中国动武”。这一表态为美国对华战略的走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希克斯的讲话不仅体现了美国高层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揭示了美方在面对中国强大实力时的策略调整。
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希克斯明确指出,当前的中国与冷战时期的苏联大不相同。她认为,中国的崛起使得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竞争,而这种竞争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
中国不仅在军事上迅速崛起,且在经济、外交、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综合竞争力。
希克斯表示,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并且越来越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其挑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中国通过综合国力逐步影响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
她指出,过去40年的冷战思维和对苏联的对策已经无法应对中国的崛起。如果美国仍然沿用那些老旧的战略,它将无法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希克斯强调,竞争并不意味着冲突,任何人都不应寻求与中国爆发冲突。美国的目标应当是保持威慑,而非挑衅中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战争。
那么,如何避免与中国的冲突,并在战略上保持竞争优势,成为美国未来对华政策的重要课题。
美国战略的转变与教训
在讲到美国应如何调整战略时,希克斯总结了四个关键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专注于最高优先事项,避免分散注意力”。
她指出,美国必须集中力量应对最为重要的战略挑战——中国的崛起。中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其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美国逐渐感受到竞争压力。
尽管美国国防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识别出中国的潜力,但由于战略目标不够清晰和灵活,导致美国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希克斯提到,过去的25年间,美国虽然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军事进展,但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和目标,这使得中国在多个领域赶超了美国,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了技术优势。
中国的无人装备、先进的反隐身技术以及6代机的研发,已经对美国的军事优势构成了挑战。
她认为,美国需要根据中国的快速进步,动态调整战略目标,确保战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希克斯还强调“执行力至关重要”,她认为,尽管美国在推进对中国的竞争中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仅靠政策和承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执行力。
尤其是在军事投资和装备研发方面,美国必须谨慎公开其军事能力的投资内容。因为中国在军事领域快速跟进,很多美国的技术优势已经被迅速追赶上。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未来走向
希克斯的讲话中的一大亮点,是她对于中美关系的深刻反思。她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尽管中美之间存在战略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爆发冲突。
她强调,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威慑来促进和平,而不是通过军事对抗。希克斯认为,美国应保持对中国的战略威慑,但必须避免突破中国的底线,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避免直接冲突。
她警告美国高层,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军力已经变得十分强大,美国必须小心处理与中国的摩擦,以防战略误判。
希克斯的这一表态也反映了美国内部对中国崛起的不同声音。美国国内的部分强硬派,依然坚持通过军事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甚至主张在台海问题上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
希克斯则明确表示,军事冲突将对全球产生灾难性后果,她的立场显然与那些希望通过武力对抗中国的声音有所不同。
她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任何冲突都可能带来全球性的破坏,这也是美国不应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否会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形成更加平衡的竞争格局?
美国是否能够从战略竞争的角度认识到与中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性,避免因战略误判而引发冲突?
这些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