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倒闭60000家门店,曾经火爆全国的KTV,为啥没人去了?

九天揽月呢 2025-01-22 09:36:17

八九十年代,最潮流的娱乐场所,就要数KTV了,不管是朋友聚会、同学重逢,还是商务应酬,去KTV“嗨一嗨”几乎成了默认选项。

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6年的时间,全国约有6万家KTV关门歇业,不少依旧强撑着的KTV也难以为序正常的营业。

KTV行业到底怎么了?如今的KTV为啥没有人愿意去了?

6年倒闭60000家

过去的KTV,之所以能火爆,主要是因为当时娱乐方式有限。

人们没有太多选择,唱歌成为一种性价比高、能快速放松的社交活动。

可是随着时代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模式。

如今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手机游戏抢占了大部分人们的休闲时间。

相比去KTV,拿起手机就能随时刷视频、听音乐、看直播,既便捷又便宜。

此外线下的新兴娱乐方式也在不断抢占市场。

例如密室逃脱、剧本杀、桌游吧、电竞馆等。

尤其是剧本杀和密室逃脱,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还能带动多人互动,正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自主KTV也成为传统KTV的强劲对手。

如今的商场里,随处可见小型自助KTV,一个人就能在玻璃房里尽情高歌。

这种方式既省钱,又没有社交压力,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传统KTV的“社交场景”功能逐渐被取代,失去了过去的独特性。

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

2018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一纸公告,对KTV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

根据规定国内所有KTV,需在11月之前下架6000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中包括《十年》《死了都要爱》《明年今日》等,曾经在KTV中高频点播的曲目。

对于消费者来说,没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KTV吸引力大打折扣。

但对KTV经营者来说,真正的压力还在于高昂的版权费用。

在此之前很多KTV采用的曲库是未经授权的,版权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随着管理协会的严格执行,经营者不得不为合法曲库付费,直接导致运营成本增加。

高成本的直接后果是价格上涨,以往KTV消费属于相对平价的娱乐活动。

但如今为了平衡成本压力,KTV酒水和包厢价格水涨船高,许多消费者开始望而却步。

例如有媒体报道,某些KTV里的普通果冻售价22元,而一包(11个)竟高达242元。

价格的高企,加剧了行业的困境。

KTV的衰落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年轻人对唱歌的兴趣正在减弱。

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消费群体,逐渐步入婚育阶段。

生活重心转向家庭,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有大把时间用于娱乐。

而作为新一代主力消费人群的00后,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

娱乐方式更丰富,对唱歌的兴趣也远低于前几代人。

有人认为,年轻人不再去KTV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好歌可唱”。

过去的KTV依赖华语流行乐坛的鼎盛时期。

周杰伦、陈奕迅、信乐团等人的经典曲目撑起了整个行业。

然而近些年,新歌的传唱度逐渐降低,经典老歌的魅力也在减弱。

年轻人走进KTV时,面对陈旧的曲库,很容易感到“无歌可点”的窘境。

此外社交习惯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更加个性化,很多人倾向于线上社交,而不是通过线下聚会建立联系。

唱歌需要情绪的投入和表达,而许多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已不愿为此耗费精力。

行业的固步自封

KTV的行业发展模式本身也存在问题,自从量贩式KTV在全国推广后。

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太多创新。

不管是装修风格、包厢设计,还是服务模式,都和十几年前几乎没有差别。

一些经营者为了吸引客户,尝试推出“KTV+餐吧”“电竞KTV”等新模式。

但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比如“电竞KTV”,虽然能够吸引部分年轻人。

但最终体验感往往无法兼顾唱歌和游戏,导致两头不讨好。

“KTV+餐吧”的模式看似多元,但在实际运营中,因为餐饮和唱歌的融合度不高。

反而让消费者感到尴尬。这种低效的创新,使得KTV行业无法挽回流失的客户。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线下娱乐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KTV这种高密闭空间本身,就容易让消费者心生顾虑。

再加上多次的营业中断,让本就举步维艰的KTV行业雪上加霜。

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者开始习惯在家娱乐,KTV消费需求被进一步压缩。

部分小型KTV因现金流断裂无法维持,只能彻底关门。

一些大规模的连锁KTV虽然仍在坚持,但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也难以为继。

直播平台的火爆,催生了大批“宅男宅女”。

他们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社交和娱乐需求。

相比起出门去KTV消费,宅在家里的成本更低,体验也更加私密。

但如今在时代的变迁中,它的吸引力显然已经不如从前。

或许KTV不会完全消失,但它能否重现辉煌,还需要更多时间去验证。

如何进行转型

除了KTV有着不断减少的趋势,还有不少的老行业在逐渐转型。

曾经网吧是年轻人最爱的地方,也是家长最头疼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传入中国,网吧应运而生,凭借便捷的上网环境吸引了大批用户。

当时的电脑价格高,家庭负担不起,网吧成了大众接触互联网的首选。

人们在这里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周末更是挤满人。

尤其大学周边的网吧,生意火爆,老板日收入轻松过千。

但从2011年开始,网吧走向衰落。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液晶电脑普及,家用电脑和网络安装逐渐平民化。

人们在家就能上网,网吧失去了吸引力。

同时网吧环境嘈杂、不安全,也让很多人不再愿意去。

国家监管进一步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这一消费主力的流失使网吧生意雪上加霜,一年内关门的网吧超过1.2万家。

随后,“网咖”开始崛起,环境升级、服务提升,成为年轻人玩游戏的新选择。

但网咖收费更高,疫情又使大量网咖无法经营,进一步加速了其衰退。

如今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和手游的普及,让上网和打游戏变得更便捷。

曾经热爱网吧的一代人也逐渐长大,忙于工作和家庭,已无心消费。

网吧和网咖的辉煌成为过去,只有少数高端网咖仍在维持生计。

如今这些曾今火爆大街小巷的店铺,要想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也就只能不断进行转型,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保证大家的认可。

0 阅读:11
九天揽月呢

九天揽月呢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