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最近几年,很多历史资料显示,二战期间,德国人是受了希特勒的蛊惑,所以选择支持纳粹对外发动战争。直到今天,二战期间,希特勒极富煽动的演讲视频,还流传在网络上,成为那个年代德国被带入歧途的证据。
即便当时的德国陷入到一片狂热之中,但作为一个打过仗懂军事的人,希特勒似乎对一些关键问题视而不见,这个关键问题,就是石油。根据二战后解密资料显示,1939年的德国本土石油储备不过888吨,相比同时期的美国、英国要少的多。
要知道,二战时期的德军,已经达到准机械化,天上有斯图卡战斗机、地面有虎式坦克,没有石油,这些武器毫无用处,既然如此,没有足够石油储备的德国,为什么还要主动发起战争了?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和当时大环境有关。二战前期,欧洲和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单德国失业人员就超过300多万。失业导致的饥荒和动乱,严重困扰欧洲和美国。这种情况下,欧洲的德国和美国走了完全不同的道理。
德国用对外发动战争,来增加所谓的就业。但这么做战争的规模就只能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说,1939年如果再不发动战争,他自己不但会被赶下台,德国也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二,债务问题,1939年的德国深陷债务之中,从1938年3月到1939年3月,德国债务暴涨3倍!1939年到1940年,同期债务暴涨3倍!短短2年时间,德国政府债务增长6倍!如果不打仗,德国将无力支付债务,暴涨的债务会压垮德国,所以只能发动战争。
第三,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虽然1939年世界经济环境很糟,而且德国还深陷债务之中。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希特勒下定决心发动战争,事实上,希特勒并非如史料记载是个疯子,他在早期做事还是很有规划和远见。
之所以德国最终会发动战争,根本原因还在军事实力上。从战术上说,二战初期的德军,就相当于海湾战争的美军。在英法联军还在打一战堑壕战时,德国军队已经学会了装甲集群突击,以及空地协同作战。
面对快速突进的德军装甲部队,以及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精确打击,英法联军瞬间崩溃。一个月法国宣告投降,这也让希特勒有了更多信心。
此外在武器装备上,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坦克、战斗机性能一直领先盟军。比如虎式坦克在苏德战场,在2500米距离就能击穿T-34正面装甲,而T-34在1500米距离,都无法击穿虎式正面装甲。
要不是德国坦克数量太少,很难说苏德战场最后走势会如何。
因此,对1939年的德国来说,债务经济是外部环境,武器装备和军事理念是内功。即便当时德国元首不是希特勒,换别人大概率也是要发动战争的。只不过历史选择了,这个来自奥地利的落魄画家。这一切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