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当别人的情绪“充电宝”

美阳阳 2024-07-31 21:50:05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各种情绪和压力所困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注意许多人在帮助他人时,反而耗尽了自己的能量,最终变得郁郁寡欢、精疲力竭。这就好比一个充电宝,本该为自己充电,却不断为他人供能,最终电量耗尽。

我们该如何在助人与自我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呢?

著名心理导师威克斯·金曾分享过一个令人深思的经历。他去探望一位失恋的大学同学,对方状态糟糕。蜷缩在床上哭泣不止,手腕上还有自残的痕迹。威克斯·金本想用心理疏导帮助同学振作起来,却不料自己很快就被对方的负面情绪所影响,变得烦躁不安,甚至无法照顾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选择与同学保持距离,才逐渐恢复了正常状态。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度付出会严重消耗自身能量。哈佛大学教授霍布福尔指出,情绪就像充电宝里的电量,使用就会减少,终有耗尽的时候。如果一味地为他人“充电”自己反而会被迅速消耗殆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着“情绪充电宝”的角色。比如,有的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朋友的抱怨,为他们排忧解难;有的人则习惯性地为家人分担压力,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这些行为虽然出于善意,但长期下去却可能适得其反。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可能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最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这句话点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过度付出不仅无法真正帮助他人反而会伤害自己。

我们该如何在助人与自我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呢?心理学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学会设置界限。就像充电宝有容量限制一样,我们的情绪能量也是有限的。在帮助他人时,要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过度透支。当感到疲惫或不适时,要学会说“不”。

2、要注重自我充电。正如蒋勋在面对朋友困境时所做的那样,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可以通过运动、冥想、阅读等方式,为自己补充能量。

3、要学会智慧地帮助他人。不是所有的帮助都需要情绪投入,有时候一个实际的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效。比如,蒋勋选择录制诵经声音送给朋友,既表达了关心,又避免了过度情绪消耗。

4、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可以给予适度的帮助,但不应该承担他人全部的情绪负担。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所说,面对那些容易带来负能量的人,如果无法消化他们的情绪,适当保持距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5、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和同理心,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做别人的情绪“充电宝”,而是成为一个懂得自我充电、能量充沛的人,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人,也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人生。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顾好自己。只有我们自己状态良好,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助人与自爱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个真正智慧而有力量的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