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东北面临渤海,南靠黄河,西与孤岛油田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整装披覆背斜构造油田。自1984年发现以来,孤东油田历经30多年开发建设,不仅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一、孤东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初期孤东油田的发现源于对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
1984年,地质勘探人员在沾化凹陷东北部发现了这一大型背斜构造,其丰富的油气储量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1986年,孤东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开发初期遵循“三年配套建成500万吨生产能力,稳产6-8年”的原则,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机械采油等技术,确保地层压力稳定。
1986年3月21日,按照石油工业部的决定,胜利油田从全国调集1.5万名职工、1.8万名民工,动用55部钻机,拉开了孤东会战的帷幕。历时半年到9月20日,钻井794口,投产新井783口,当年生产原油323.8万吨。
开发初期,孤东油田的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走向近南北,两翼不对称,东翼平缓,西翼较复杂。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包括中生界凝灰质砂岩、沙河街组砂泥岩及生物灰岩、东营组砂泥岩等,其中馆上段是主力含油层系,地质储量占全油田的86.1%。为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开发团队采用了精细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细分层系开发、注采井网一次完善等策略,确保了油田的高效开发。
孤东会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滩海整装油田——孤东油田,连续五年保持原油年产量500万吨以上,已累计生产原油7651.64万吨,为国民经济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培育形成了以“舍家忘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战天斗地、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
二、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进入20世纪90年代,孤东油田在产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优化开发方案,油田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开发到多元开发的转变。2000年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孤东油田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取得突破。通过压驱技术、优化钻井工艺等手段,成功开发了GD281区块,预建产能1.6万吨。
近年来,孤东采油厂持续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实施“资源突破工程”。2024年,采油厂投产新井60口,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达到3.6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孤东油田在资源开发上的持续突破,也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产能建设方面的强大实力。
三、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孤东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20年以来,孤东采油厂确立了“一区两线多点”的新能源发展路线,重点推进光伏、光热、余热利用等项目。截至2024年底,孤东油区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52.79兆瓦,年发电能力6300万千瓦时,光伏装机规模和绿电消纳总量稳居胜利油田首位。
2024年10月,孤东油区建成10兆瓦/2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光伏余电的利用效率。通过智能微网技术,采油厂实现了抽油机的高效运转,降低了能耗。此外,孤东采油厂还应用了半直驱永磁电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等技术,进一步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
在生态保护方面,孤东油田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油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推进“无废采油厂”建设。通过微生物快速生化、多级微纳米气浮等技术,将富余采出水转化为生态用水,建成8500余亩人工湿地,显著提升了生物多样性。
四、碳减排与环境效益孤东采油厂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通过新能源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碳减排成效。2024年,孤东油区实现绿电发电量1.47亿千瓦时,绿电应用占比达59%,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3万吨。这一减排量相当于多种植833万棵树。此外,采油厂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