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动归还中国领土,只要求中国答应一件事,中国为什么不答应

咦哟观察 2023-03-01 08:48:50

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特征。

古往今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各种领土争端,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往往寸土必争!

而就在一战期间,德国主动归还青岛,只向中国提出了一个要求,但当时的中国政府确严词拒绝!

在那个列强争相瓜分中国的时代,面对德国的主动“示好”,中国为何不愿接受?

趁火打劫,德国强占胶州湾

走进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疯狂瓜分中国,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苦不堪言。中国的重要城市纷纷陷落,青岛、香港等无一幸免。

德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就垂涎我国胶州湾,1896年12月,它向清政府正式提出租借要求,但遭搁置。1897年,德国伙同俄国,“狼狈为奸”,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巨野教案”,借此强占胶州湾。

而后,德国以“既已成为事实”的强者姿态,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清政府就这样将山东的领土、铁路等主权拱手让出。但这并没有满足贪婪的德国侵略者,通过这一条约,以“租借”为名,堂而皇之地将整个山东省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面对这样随意践踏中国主权、侵占中国领土的恶劣行径,清政府表示十分气愤!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刚刚经历了甲午战败,海军战备遭到毁灭性打击,根本无力与德国抗衡,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任其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扩张。

正是因为清政府“有心无力”的默许,使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省直至清朝灭亡,都处在黑暗统治之下。

战略要地,以青岛为跳板

山东省,作为当今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工业大省青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岛市,荣升当今中国的新一线城市,是山东省的显著标签,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整个山东的发展水平。

在近代,这个拥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六分之一海岸线的中心城市,是西方列强争相抢食的“肥肉”。试问!如此便利的地理位置、如此优质的海岸线、如此丰富的海洋资源,谁能不眼馋?

当时的世界,是帝国主义疯狂争夺殖民地的时代。试想!某一个或者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占领了山东青岛,会获得怎样的利益呢?它们可以从这里捞到多少“油水”呢?

青岛一旦沦为殖民地,首当其冲的人口资源,会使列强获得廉价而又繁多的劳动力,建设成本大大降低,为其攫取利润提供了巨大便利。

其次是青岛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列强会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将“手”伸进内地,已达到其资本积累和殖民扩张的目的。

另外,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列强“传教”所需的“地基”,文化渗透是殖民侵略的一种手段,自然会被视为重要突破口。如上所述,这只是山东青岛巨大优势的冰山一角,因此,它的“抢手”是必然的!

事实上,德国以“卑鄙手段”强占胶州湾后。首先就取得了胶州湾的租借权,为期99年,完全由德国管辖。

此外,清政府还将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的权利出卖给了德国,如此一来,包括铁路沿线矿产在内的众多资源,尽收德国囊中;另外,凡是在山东境内举办任何事业,如需用外人、外资等,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

诸如此类“特权”,不仅仅是清政府软弱无能与德国嚣张跋扈的体现,也充分表现出青岛战略地位是何其重要!

一战爆发,德国拉拢盟友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根据自身利益和目的不同程度地投入战争,其实质本就是一场侵略性十足的帝国主义战争。

大国之间互相结盟,进行军事竞赛,国与国之间秘密协定,个个心怀鬼胎,一场世界规模的大战拉开了帷幕。德国作为同盟国的“领军者”,企图引领战争全局,称霸欧洲。

战争初期,德国集结优势兵力,集中进攻能力较强的法国,企图发动一场闪电战,计划在短时间内各个击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样培养了其嚣张的气焰,过分轻视俄、法两国的动员和作战能力,同样轻视了两国负隅顽抗的战斗力,以至于狠狠吃了协约国的“下马威”。

速决战的破产,对德国无疑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战争到了中段,双方发起几次规模巨大的消耗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双方在大战中损失惨重,虽然德国取得一些胜利,但这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尤其是日德兰海战中,德军海上力量同样遭到削弱。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德国形成守势,协约国几次进攻未果。

此时,德国全力发起了无限制潜艇战,这给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海上运输造成极大的损失,霎时间转颓势为优势,协约国猝不及防,急忙开始反制措施,双方再次僵持。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双方尽显疲态。此时,如果哪一方融入一股“新鲜血液”,那么战局便会明朗起来。

而谁能作为这个新鲜血液加入大战呢?新力量的加入又会给大战带来怎么样变化呢?协约国能否扭转颓势?亦或是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持续占据上风?

“搅局者”很快就出现了,1971年,美国与德国断交,并正式对德宣战。美国海军的加入,对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起到了特殊的重大作用,并利用本国护航编队把美国部队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安全运送至法国,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德国“何许人也”,岂是坐以待毙的等闲之辈?面对协约国阵营的逐渐强大,德国也在积极寻找盟友。而此时,它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大国——中国!

居心叵测,假意归还青岛

德国为拉拢中国,以青岛为条件,企图“逼迫中国就范”。

其实,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各国就争相“邀请”中国加入,虽然此时的中国军备落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战斗能力,中国参战虽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坐拥“人力”、“资源”两大优势的中国,会在后勤上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由于参战各国在中国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于是,拉拢中国成为必然。德国亦是如此,自战争开始以来,从未放弃过使中国从“中立国”变成同盟国成员。

然而这次,德国为何开出十分“诱人的条件”?其意欲何为?

忙于欧洲作战的德国无暇东顾山东,正在此时,日本帝国主义趁虚而入,企图攻其不备,抢夺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德国自然不舍将这块“肥肉”拱手相让,于是便以归还青岛为由,向中国提出谈判,要求中国参战并加入同盟国一方,作为德军的后援。

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加入,将会起到延长大战时间的作用,加强德军后勤补给,频繁向中国“示好”。

此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审时度势,认为收回青岛并不能如此“草率”,否则必然导致国内局势大乱。

于是,他毅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转而加入协约国阵营。

最终派出14万劳工奔赴前线,帮助协约国进行工业发展,对协约国的持续作战提供了保障力量,最终战胜德国,赢得了大战的胜利。

正当要求遭拒,中国巨变

正是中国的严词拒绝,使中国也成为战争的获胜方,给中国以胜者姿态,“挺起腰杆”参加战后列强的“分赃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企图借此机会取消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不平等条约。然而,令中国代表团始料未及的是,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几大“巨头”的会议。

中国代表团满怀希望赴会,没想到的是,帝国主义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归还租借、废除领事裁判权、关税自由权等七项合理要求,而且,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这对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以此来反抗此次和会所遭到的不公平待遇。消息传到国内,举国上下为了愤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全国人民自发地团结起来声援代表们。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代表首先行动起来,开始自发地聚集起来,进行各种抗议活动,强烈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游行途中,学生们火烧曹宅、痛打章宗祥。自此,上海、天津、杭州、长沙等地的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在北洋政府的镇压中愈演愈烈。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罢工,以此声援和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至上海。于此同时,商人罢市。

学生、工人、商人先后有组织地进行请愿、示威游行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卖国三人组被惩办。

继往开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

中国的无产阶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团结革命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开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各地出现了《新青年》、《晨报》、《每周评论》等一大批进步刊物;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

新的思想必然有新的阶级来拥护,五四运动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实现了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成为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兵强国盛,守我中华疆土

近代中国,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下的中国,是积贫积弱、任人凌辱的中国。我们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肆意践踏,收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竟然要以帝国主义的条件作为交换,这是何等的耻辱。

这也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要想重新拾起丢失的尊严、要想捍卫我们的领土主权,必须发展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华民族素来是主张和平的民族,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遥想当年,大汉王朝,综合实力世界第一,拥有足够的实力抵御外侮,保卫国土,正是这份硬实力和十足的底气,使得万国来朝。

看今朝!祖国强盛,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拥有200万的巨大军队人员储备。

在硬实力方面,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潜艇等均处于世界领先行列。自主研发能力十分强大,从建国初期核弹、氢弹的相继试爆成功,到现在的094型核潜艇、福建舰等,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

从任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东方雄狮”,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保卫国家领土、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主权。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时代的中国,是富强民主的中国,是兵强马壮的中国,坐拥现代化军事体系,此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6 阅读:3821
评论列表
  • 2023-03-03 15:16

    不过德国人留下的建筑工程直至今日还是一流的,这不得不承认。

  • 2023-03-10 21:07

    他媽的1971年还在世界大战吗

咦哟观察

简介:未来的路还很长,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