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看电视,总有一些瞬间让人忍不住发笑。
今年春晚,撒贝宁扶着一个机器人,在舞台上迈着滑稽的机械步登场。
这个画面成了微博上的热门梗,“撒贝宁和机器人,到底谁该扶谁?
”有人这么调侃。
没想到,这个机器人还有个让很多人都颇感兴趣的背景故事。
它不仅是“春晚同款”,还在元宵节上线开售,标价65万元引发大量讨论。
但奇怪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后,它就悄悄下架了。
从这个有趣又迷惑的现象说起,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撒贝宁节目“神还原”机器人,同款售价引关注如果回忆起春晚的画面,那个身着花马甲、舞步机械的机器人不知道逗笑了多少观众。
撒贝宁模仿它的动作,一边扶一边走,动作神似,连机器人旁边的花纹外套也不放过,简直可以称为“人形机器人代言人”。
这一幕打破了很多人对机器人的“冷酷”想象,大家没想到,原来机器人还能这么接地气、有喜剧效果。
但有趣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关它的“出圈”。
这款机器人来自杭州宇树科技公司,其实早在春晚亮相时,它就因为灵活的步态和较高的协调性备受关注。
据说,这个机器人不仅可以走路、跑步,还能跳单腿,甚至能在复杂地形中活动自如。
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样的“高级”技术放到家庭里好像无法直接“派上用场”。
所以当得知它的售价高达65万元时,许多人开始疑问:这样的价格合理吗?
谁会买?
这款机器人真的有人买吗?
根据相关信息,这款名为Unitree H1的人形机器人,是国内第一台全尺寸通用型机器人。
厂家表示,它不仅能跑步、跳跃,还装配了多种传感器,能够完成复杂任务。
针对不同用户还推出了4种配置。
看起来,应用远比“扭秧歌”要广泛。
开售后,“65万元”的定价确实把不少人“吓”住了。
不过让大家更意外的是,这台机器人上线不久后就在销售平台下架了。
对此,有客服解释称,上架的版本属于普通功能版,并不能展示完全实力,所以才进行了下架处理。
有趣的是,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却给出了另一个回应。
他们表示,由于Robot的技术更适合“极客玩家”,所以个人用户如果要买,得具备一定改造或开发能力,这就让这台机器人的目标人群显得更为小众了。
尽管如此,很多网友还是好奇:这样一个“高门槛”的机器人,是否真能走进消费市场,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还是说,它会一直霸占舞台和实验室高地,离普通人生活还远得很?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发展,但面临哪些挑战?
事实上,宇树科技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展示机器人。
作为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这家公司从2016年成立至今,已经推出过各种机器人产品,包括能跑跳的四足机器狗和多用途人形机器人。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它们在机械关节、电机控制等方面确实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即便技术看上去足够酷,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始终存在壁垒:定价太高、用途不够明确、维护操作需要专业化……这些问题在当下还没有很好解决。
正如市场分析所说,机器人产业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但要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即便像Unitree H1这样具备前沿技术的机器人,依然没办法突破高精尖产品的局限,成为人人都能轻松使用的消费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未来看不到希望。
市场数据显示,随着产品成本持续下降,未来几年,家庭用机器人或许真的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但是当前,从工业应用开始逐渐渗透到家庭场景,或许是更现实的发展节奏。
未来有多远: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还需多久?
如果你觉得离我们还有点遥远,不妨看看身边的实例。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扫地机器人、配餐机器人、甚至一些教育陪伴型小机器人,早已不再新鲜。
这提醒我们,机器人从工具到个人助手的角色转变,其实正在慢慢发生。
但问题是,一台要价65万元的人形机器人,仅凭几个“机械步”或“扭秧歌”动作,显然不够说服普通消费者。
未来,当机器人不仅能打扫家务、照顾孩子,还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交流互动、提供帮助的智能伙伴时,它们才能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至于像撒贝宁同款的这种高端机器人,现在或许更像是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它告诉我们:有些事现在无法实现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可能。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有一天,当我们插着腰指挥机器人掸灰、煮饭、陪孩子写作业,机器人在厨房唱着元宵晚会上的热闹秧歌……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日常?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场景真会成为现实。
而今天的这台“高门槛”机器人,则是在为任何一个这样的画面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