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时间过得真快,2024年5月5日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同时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达到黄经45度。“立”表示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夏的到来标志夏天正式开始,万物开始进入生长繁茂的阶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立夏后冬小麦进入灌浆期,油菜将近成熟,夏收作物的收成基本已成定局,因此在我国民间有“立夏看夏”的说法,说的就是人们到了立夏就可以判断夏粮收成的好坏了。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像麦子在生长后期最怕出现两种天气,一是连续阴雨天气,如果在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那么麦子就有倒伏、发芽、发霉的风险,麦子会出现丰收不丰产的现象;二是干热风,如果麦子在灌浆期出现干热风天气(高温、低湿),那么麦子的灌浆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麦子的千粒重会降低,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给农作物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来提高麦子的抗逆能力,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古诗说“时逢立夏出奇谈,巨秤高悬坐竹篮。老小不分奇上秤,扭绳一断最难堪”,在我国民间有立夏“秤人”的习俗,人们在秤钩上固定一个凳子,大家轮流上去称重,在秤人时称秤者会说不同的吉祥话,以祈求上天赐福。进入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体弱者会变得消瘦,据说在这天秤重之后,就不怕夏天消瘦了,因此立夏“秤人”是一种祈福的方式。
老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在食俗方面,在我国民间有吃蛋的习俗,鸡蛋或者鸭蛋是最容易获取的营养品,立夏吃蛋可以为夏天的到来提前起到“进补”的作用,像在我国民间就有“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的说法。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非常多的经验,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早立夏热死牛,晚立夏冷飕飕”,说的就是如果当年是“早立夏”,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就预示着当年夏天比较热;反之,如果当年是“晚立夏”,那么就预示着夏天会相对凉爽。这里的“热死牛”以及“冷飕飕”都是一种相对夸张的表达方法,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夏天冷热的程度,那么今年立夏是“早”还是“晚”?夏天会很热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每年立夏交节的公历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都在每年的5月5日至7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每年立夏交节对应的农历时间有早有晚。
立夏是属于农历四月份的节气,正常来说立夏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四月的上旬,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立夏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三月份,那么就是“早立夏”;而如果立夏交节的农历时间四月的中旬,那么就是“晚立夏”。
今年5月5日立夏,立夏交节的农历时间为三月二十七,很明显属于“早立夏”。根据我们老祖的经验,今年夏天会相对比较热。

当然关于“立夏”是“早”还是晚,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划分方法,那就是根据立夏交节的具体时间来划分。即立夏交节的时间在中午12点以前,那么就是“早立夏”;如果立夏交节的具体时间在12点钟以后,那么就是“晚立夏”,今年立夏交节的时间为5月5日08点09分51秒,根据这种划分方法也属于“早立夏”。
那么哪种划分方法更加合理?根据立夏交节的具体时间来划分,像11点59分和12点01分,仅仅相差两分钟就是“早立夏”和“晚立夏”,根据交节的具体时间来划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根据农历时间来划分立夏的早晚会更加合理。

那么老话有没有道理?立夏后气温越来越热,立夏来得早意味着炎热的天气会提前到来,这样我们自然会感觉夏天很热;而“晚立夏”意味着炎热的天气会来得比较晚,这样我们会感觉夏天炎热的时间比较短,自然会感到夏天相对凉爽,可以说老话很有道理。
今年是“早立夏”,立夏的时间来得比较早,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夏天会相对热;此外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三伏天总共40天,这样看来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你认为农谚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