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和美国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谈。这场会谈可以说是近年来两国关系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事件,因为这是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双方高级别官员首次面对面的对话。
俄方派出了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而美方则由国务卿鲁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领衔出席。会谈持续了大约270分钟,各方表现出了相当的诚意,甚至有一些积极的信号浮现。
这次利雅得会谈,是在特朗普和普京进行电话沟通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虽然双方在会谈后并未达成令人振奋的突破,但已经在多个核心问题上达成了四点共识。
这些共识涵盖了解决两国之间矛盾、结束乌克兰危机的机制和未来双边合作的潜力等问题。

首先,双方同意建立一个磋商机制,以解决各类棘手的问题,并努力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尽管过去多年美俄关系紧张,但双方都意识到,在当前全球形势及地缘政治背景下,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极为必要的。
其次,大家都看到,俄美双方都同意任命专门的高级团队,开始着手以一种持久、可持续、且各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结束乌克兰冲突。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示出两国都希望通过谈判来化解长期的对峙状态。
第三,双方还有意在未来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共同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投资机会方面。这一共识显然是在为后乌克兰冲突时代的俄美关系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双方承诺保持沟通,以确保谈判过程能够及时且富有成效地向前推进。这是一个很务实的态度,表明双方都不愿再回到此前胶着的状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俄外长拉夫罗夫也提醒大家不要过于乐观。
他指出,虽然双方就许多问题达成相互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场上的接近。他还强调,北约若继续扩张至乌克兰,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直接威胁,这依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红线。

而美方在会后也召开了记者会,国务卿鲁比奥表示,此次会谈仅仅是结束乌克兰危机的第一步,仍需继续工作以实现最终的和平目标。
此外,关于为何只有美俄密谈,却不安排乌克兰和欧洲代表团入场,美国也作出了解释。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提到,欧洲和乌克兰将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到相关谈判中,并强调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得到包括乌克兰、欧洲和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相关方接受。
可以看出,美俄这次会谈不仅仅是对乌克兰局势的讨论,也是两国在广泛领域内寻求合作的起点,但前提是先抛开其他国家,洽谈如何“瓜分”乌克兰,最终欧洲能喝口肉汤就不错了。
2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访问土耳其时,对此发表了一系列强硬的表态,强调乌克兰绝不会在领土完整和主权问题上妥协。
他重申了乌克兰渴望和平,但前提是必须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他希望美国、欧盟以及土耳其能够提供这样的保障。

当天,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了会谈,这引起了泽连斯基的不满,因为乌克兰没有被邀请参与。他表示,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在我们背后”进行的谈判,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所谓“最后通牒”。
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推迟了原定于2月19日对沙特的访问,改为3月10日,并且还计划邀请美国官员到基辅进行直接磋商。
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会见泽连斯基后,表达了土耳其愿意为俄乌和谈提供平台的意愿。
埃尔多安的调解努力并非首次,早在2022年3月,他就曾在伊斯坦布尔促成过俄乌的直接谈判。他认为土耳其是促进美、俄、乌三方会谈的理想地点,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动俄乌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冲突。
此外,欧洲层面也在积极斡旋。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布鲁塞尔与美国特使凯洛格会面,讨论了乌克兰和平的前景。科斯塔强调,和平不仅仅是停火,而是需要一项持久的协议,以确保乌克兰和欧洲地区的安全。欧洲已经准备好与美国一道,继续为此目标努力。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也不甘示弱。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美国政府特使凯洛格将在乌克兰和欧洲进行磋商,但美俄之间的直接对话将由美国指定其他代表进行。

普京也将在近日确认与美方沟通的特别代表团队。
从这些动态中可以看出,乌克兰局势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断攀升,各方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最终的和平进程。
虽然所有相关国家元首都表示希望和平,但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克服重重障碍。
尤其是以美俄带头的两个大国,对“瓜分”乌克兰绝对不会手软,俄罗斯盯上的是乌东四州和矿产资源,美国盯上的是3500亿外债和价值数万亿的资源以及战后重建获得的利益。
总之,就2个字:瓜分!
这一点也让我想到了当年二战结束后,美苏对于“瓜分”日本产生的矛盾,以至于后来中国英国苏联竟然都退出了“瓜分”日本的行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尾声,轴心国的败局已定。日本作为轴心国之一,在战败后没有像德国那样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四国瓜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曲折呢?

首先,必须得知道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举行了一场关键的会议,目的是商讨战后世界的格局和利益分配问题。
当时,盟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他们讨论的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理战后的日本。在会议上,三位元首决定日本战败投降后,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区治理日本。
计划中,美国负责日本本州岛的大部分,苏联占领北海道及本州北部,英国则负责九州岛,而中国则管理四国岛的一部分及东京、大阪。
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瓜分计划却因为各自内外因素,没能成为现实。
首先我们来说说苏联。二战期间,为了避免德日两线作战,苏联与日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到了1945年,尽管斯大林在雅尔塔承诺会对日作战,但他心里打的小算盘是让美日两国互相消耗。
直到1945年8月,美军使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战争接近尾声,苏联才撕毁条约,对日宣战,迅速击溃关东军。

但苏联并没有如计划中继续南下占领北海道。原因在于,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苏联抱有敌意,与罗斯福时期的亲苏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
此时,美国的海军实力远超苏联,拥有130多艘航母,而苏联连一艘航母都没有,遑论对抗更具威胁性的美国核武器。权衡利弊,苏联最终放弃了对北海道的野心,主动撤出了“瓜分”日本的行列。
再来看英国。当时的英国正忙于应对自身殖民地独立的浪潮,对日本这个遥远的亚洲国家兴趣缺缺。而且,英国原本希望在战后能维持一定的全球影响力,但无奈实力不济,因此选择把九州岛的管理权交给了美国。
中国方面,本来国民政府计划让孙立人将军率兵进驻日本,管理四国岛。然而,随着内战爆发,蒋介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战中,无法顾及这块远离本土的地域。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局势已定,美国自然不愿再让中国插手日本事务。
因此,瓜分日本的计划最后流产,美国成了唯一的占领者。

这也标志着美国对日本施加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施加的政治与经济改革中,日本得以迅速重建,从战后废墟中崛起为现代化国家。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日本在国际事务中更多跟随美国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来看,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后政治格局并非简单的利益分割,而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当初雅尔塔会议的规划未能实现,但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而如今看来,历史又再次重演了,不过美国若想独霸乌克兰利益,显然是不可能的。
笔者大胆预测,俄乌冲突最终会按照美俄的设想结束,乌克兰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何来谈判的资本,更别说俄方已明确表示,要谈也不和泽连斯基谈,乌克兰必须重新选举!
这事闹的,最后好像受伤最深的就是泽连斯基,不仅总统大位不保,最终或许只能被迫逃亡美国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