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末某日,四川自贡仲权公社的大喇叭三次播报出低沉讯息。
地主卢定义需立即前往公社进行报到。
附近居民闻此广播,既好奇又忧虑。好奇因公社久无活动,今何以突召;忧虑则源于不明缘由。
担忧的是,过去数年,卢定义因出身问题屡遭批评,现今广播中他声音低沉,恐怕会再次引来不幸。
半小时内,卢定义惊慌不已,匆匆赶至公社,低头紧张地站立,进行报告。
地主卢定义前来报到,以接受教育改造。
此次,公社众人皆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一人甚至邀请他入座。
卢定义紧张至极,未敢就座,依旧低头。直至平日最惧的公社革委会罗副主任发话:“调查组同志让你坐,你就坐下吧。”
卢定义悄悄坐在长条凳子边,显得紧张。一位同志见状,微笑着走近他,安慰道。
你放心,我们前来是寻求你的配合。请辨认这张照片,指出其中哪位是你的幺叔。
闻言,卢定义骤然振奋,问道:“诸位是来找我幺叔的吗?”
与他交谈之人微微颔首。
我们今日依中宣部及江西省委宣传部指令,前来调查秋收起义总指挥、毛主席战友卢德铭烈士的相关事宜。
卢德铭烈士拥有怎样的辉煌历史?组织需卢德铭协助的具体事务是什么?
【坚定忠诚,不幸牺牲】
卢德铭,1905年生于四川自贡,家有两兄。其父卢安炳为市盐店账房,经营得当,积攒下价值20余担租的土地。
卢德铭之兄卢德丰解放前为国民党区长,实为地主。其另一兄卢德成,即卢定义之父,自幼体弱,生活依赖收租与卢德丰资助。
卢德铭自幼聪慧出众,且富有反抗精神,这与缺乏革命理想的大哥二哥截然不同。
就读白花高小时,卢德铭与同学们察觉校长吸鸦片且贪污经费,对其深恶痛绝。尽管学校无食堂,餐食匮乏,他们却毫不在意,亦不愿出资改善伙食。
校长欲招待客人,暗购老母鸡藏于床下。卢德铭得知后怒,趁夜将鸡窃走。次日校长无物待客,只能作罢,无奈至极。
卢德铭虽性格冲动,不为长辈所喜,但其父友颜湘甫却颇为器重他,于卢德铭十一岁时,将女儿颜瑞琴许配给他。
1921年前后,卢德铭高小毕业后入读成都公学,受“五四运动”启发,他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内心树立起拯救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志向。
黄埔军校成立的消息迅速传至四川,卢德铭怀揣满腔爱国热忱,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投身军旅。
卢德铭之父起初反对,他费尽口舌并邀请老同盟会成员共劝,最终说服了父亲,但遗憾的是,这一过程使他错过了入学考试时间。
卢德铭年幼而心智成熟,抵粤后未贸然访校,而是先探询孙中山心腹情况。
随后,孙中山在心腹中物色亲近之人,终寻得远亲卢思缔相助。在其协助下,孙中山亲自对卢德铭进行了面试。
卢德铭的同学忆述,孙中山对依赖关系的行为不悦,故初见面便给他出了难题,要求撰写《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一文。
卢德铭略作思考即挥毫成文,文通意顺。孙中山虽暗赞,却故作严肃称题或曾写过,另换一题。卢德铭再次迅速完成,文章依旧出色。
孙中山亲笔致函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正式批准补录卢德铭入学。
进入黄埔军校,卢德铭得以直接接受共产党思想熏陶,迅速成长,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2月,陈炯明叛变后,卢德铭参与东征,任学生军探长,率60人屡探敌后,详尽掌握叛军人员、火力及将领情况,为正面战场提供了关键情报支持。
东征获胜后,卢德铭寄家书一封,言及战事告捷之事。
陈炯明已叛变,我们已将反革命陈炯明逐至东江,并击败敌军。对此胜利,我内心深感喜悦。
11月,叶挺独立团宣告成立,卢德铭任连长一职,他随团在两广地区积极投身农民运动。
闻未婚妻瑞琴愿待其凯旋成婚,卢德铭深感动容,家书中寄语望其多读书、怀革命志、弃缠足陋习,三愿尽显青年对革命爱情的美好憧憬。
1926年,叶挺部北伐时,卢德铭于汀泗桥战役目睹营长曹渊捐躯,深感悲痛,此经历更坚牢了他对革命的忠诚信念。
战后,卢德铭每逢战斗皆身先士卒,参与独立团所有艰难战役。攻克武昌因其卓越军功,卢德铭被晋升为参谋长。
革命深化之际,卢德铭愈发坚定,誓做党和人民的忠臣,甘愿为革命舍弃个人情感,忠诚不渝。
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为免家人受牵连,卢德铭写下绝笔家书,告知家人他无法再通信,并嘱咐家中勿再致信于他。
卢定义忆述,卢德铭兄接家书时感事态有异,未料此信竟成与其弟最后通讯。
1927年8月,卢德铭指挥警卫团计划加入南昌起义,但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参与。
夏曦作为湖南省委委员,要求卢德铭紧跟行动,但向警予反对。她请示中央后,指示卢德铭前往湘南待命,准备参与新起义。
不久后,毛泽东作为中央委员抵达部队,与卢德铭意见相投,迅速制定起义纲领,并任命卢德铭为秋收起义总指挥。
起义启动,因错估敌力,部队受损严重。卢德铭与毛主席协同,指挥部队多方突围。
此时,起义军师长余洒度仍主张攻浏阳取长沙。卢德铭坚决支持毛主席,凭军中威望激励动摇战士重燃斗志,与主席统一战线应对争议。
1927年9月23日,卢德铭在萍乡英勇献身,年仅22岁,他壮烈牺牲是为了掩护部队安全撤退。
他捐躯后,毛主席凝视着被鲜血染红的江水,情绪难以控制,沉痛高呼:“要为我方卢德铭复仇。”
【找寻遗骸,考察真相】
卢德铭烈士牺牲后,党持续搜寻其遗迹。新中国建立,中央多次派员依据秋收起义参与者回忆寻找,但因时间久远且地点变化大,确认工作始终艰难。
1970年,湖南省对芦溪镇周边20名曾掩埋秋收起义红军遗体的老人进行访谈,据此初步推断卢德铭烈士在芦溪镇牺牲。
1977年,湖南宣传部为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将寻找卢德铭烈士遗骸作为重点,派六人成立调查组,深入探究卢德铭烈士牺牲详情。
首要任务是确认卢德铭烈士牺牲地点,关键在于起义军是否驻扎过高安,这直接影响烈士牺牲方位的判断,故需首要核实此问题。
调查组不懈努力后,找到秋收起义参谋处长陈树华。他回忆称,卢德铭与余洒度曾因队伍行军问题产生矛盾。
余洒度在奉新时坚持将部队从武宁转至修水,卢德铭劝解无效,陈树华终无法忍受,大声斥责其道。
对于您提到的“我恭喜你,共产党这点家当全丢在你手里了”这种表述,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和现实贡献,避免使用不当言辞进行评价或调侃。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并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余洒度遭讽后心有不甘,陈树华指出,武宁敌防坚固,正面突围难行,建议改由高安突围,成功率将大增。
卢德铭赞同陈树华的意见,余洒度最终妥协,同意部队自高安启程,但同时强硬留下陈树华,禁止其继续参与起义。
调查组依据所得证据,迅速明确了卢德铭的行军路线。
调查组循线抵达芦溪镇附近,确认该地确为传闻中卢德铭烈士牺牲之处。
此时调查组仅有一张黄埔军校时期卢德铭烈士等人的合照,照片模糊,导致辨认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经多次调查,因缺乏卢德铭烈士的确切照片,当地居民无法确认是否曾为其收殓遗体。
调查组前往自贡,计划从卢德铭烈士亲属处着手,以获取其确切照片。
在自贡仲权公社,革委会罗副主任推介了卢德铭侄儿卢定义。因其出身不佳且性格孤僻,调查组多次探寻,均未成功找到卢定义。
罗副主任见状启动大喇叭,佯装愤怒播报寻找卢定义。卢定义闻讯后紧张不已,随即惶恐地赶到公社。
卢定义在了解来意后,积极配合,参与照片辨认,并推荐认识卢德铭的老人给调查组,包括陈毅元帅的弟弟陈季让也参与了辨识工作。
卢定义忆起祖母,即卢德铭之母,常于农历五月初七焚纸钱以祭奠亡子。
调查组确认卢德铭烈士的出生日期为1905年6月9日。
照片初步选定后,调查组携其至北京,请德高望重的何长工同志进行辨认。
何长工比对后确认了卢德铭身份,为纪念战友,他索取照片复印件。经卢德铭烈士生前亲友一致确认,其照片最终得以确定。
调查组其余成员迅速在芦溪镇重启调查,遍访当地居民,均称未参与卢德铭烈士的安葬事宜。
调查组陷入困境时,有人提议卢德铭烈士可能非如记录所示被朱培德部所杀,因此其牺牲地点或许不仅限于芦溪镇周边。
调查组延续思路,走访芦溪镇周边村镇,终在上埠镇寻得老人周仁榜,其所述情况与卢德铭烈士极为相似。
周仁榜老人忆述,秋收起义后,国民党政府拒付掩埋红军烈士遗体费用,遂令村镇居民自行处理散落在自家房屋周边的红军遗体。
周仁榜老人所在的上埠镇战后留下多具遗体,他将一具跨白马、似指挥官的遗体用杉树皮包裹后葬于自家油茶林下,其余烈士遗体均被埋入一处废弃石灰窑。
周仁榜老人回忆卢德铭烈士牺牲细节:身骑白马的指挥官非死于正面交锋,而是在勘察地形时遭后方冷枪,坠马牺牲。
据此推测,卢德铭烈士可能在突围后被当地地主武装伏击牺牲,此观点得到了上埠镇其他老人的认同。
调查组未立即确定卢德铭烈士牺牲原因,因当时公认他是在阻击朱培德部白匪时右侧中弹身亡,需谨慎核实。
周仁榜老人还忆起曾偷偷救治红军战士刘宝忠,1957年刘宝忠来访时透露,周老当年葬的是位大人物,这让周老对往事更加关注。
四川送来的照片被送至江西,周仁榜老人在未知身份的情况下辨认合照,指出右二之人酷似其掩埋的红军军官。经比对确认,该人为卢德铭烈士。
卢德铭烈士可能已摆脱朱培德部阻击,但在芦溪镇又遭地主武装偷袭,不幸牺牲。
【精神长存,永远纪念】
当地湿气重,导致几乎所有掩埋的红军遗骨均化为泥土,故卢德铭烈士的遗骸无法找到。
1979年建军节前,中国解放军博物馆展出卢德铭烈士事迹。此后,多家杂志及自贡市政府相继开展宣传活动,纪念卢德铭烈士。
1982年,芦溪镇建造卢德铭烈士纪念碑,依据周仁榜老人之子所述地点,取用了十多担掩埋烈士的泥土作为纪念碑的地基。
1987年与2007年两次扩建时,均保留了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原址,确保先烈得以安息,未进行位置移动。
2007年,秋收起义烈士陵园扩建,原卢德铭烈士纪念碑纳入其中,该陵园用于安葬更多在秋收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
周边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于宣传卢德铭及秋收起义烈士的光荣事迹。
时光流逝,岁月留痕。卢德铭烈士虽逝,其高尚品德、对党的忠诚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奉献,将永传后世,成为后辈们珍贵的精神指引。
今日头条:平安南阳报道,卢德铭为掩护部队壮烈牺牲,毛泽东悲痛高呼:“还我卢德铭!”
今日头条:长安武穴报道,1927年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
今日头条:封面新闻报道,尘封近百年的墨砚,见证了卢德铭青少年时的革命历程,作为红色文物,它讲述了百年的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