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期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大幅降低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商品关税比例,该国经济部长在近期表示:印度尼西亚已提议将从美国“增购价值超过190亿美元的商品”,以消除他们与华盛顿的贸易顺差。
本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了所谓的“对等关税”名单,对来自印度尼西亚制造的商品要加征32%的关税。数天后,可能由于担心中国的强烈反制措施会引起其他国家、地区效仿,他又搞出了90天的豁免期新政。
要求各国与美国代表谈判,若能在豁免期内达成对美国有利,让特朗普满意的新协议,那这个新增的关税税率就可以下降——目前设定的是降至10%的低位,若再加上原有的几个点税率,合计不到20%。
包括日本、印尼、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与美国频繁接触。尽管还是要加关税,但毕竟只加10个点了,对绝大多数没有反制能力的国家而言,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这些国家讨好了美国,却可能给其他国家及自己带来伤害
以印度尼西亚对美“妥协”案例为准,经济部长承诺增购的美国商品主要要能源、粮食、汽车及零部件等。其中,预计将“增加购买100亿美元的能源”。南生注意到,印尼进口的石油中“略微超过50%都来自新加坡”。
新加坡并不出产石油,但却是全球能源贸易的重要中转国。提到石油贸易的倒卖行为,我们通常都会联想到俄罗斯,但新加坡与美国、欧盟的关系很紧密,预计不会干出转卖俄罗斯石油的事情。
那只能是转卖中东各大产油国的原油或成品油了。印尼经济部长在提到增购美国商品时表示,自身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扩大进口美国商品的同时“只能降低从其他国家、地区采购同类商品的力度来对冲”。
液化天然气也是印尼能源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阿联酋、阿塔尔、澳大利亚,美国也是重要的进口渠道。既然还要从美国增购,那就只能委屈阿联酋、阿塔尔、澳大利亚等国了。
除了能源,印尼还要从美国增加购买大量的“小麦、玉米、大豆和豆粕”。印尼购买的大豆,美国占比早已接近90%,即使再提升几个点,也不可能增加多大的购买力。但豆粕却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而印度尼西亚的豆粕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若今后要大幅从美国增购,那这两个南美洲的国家将会遭受巨额损失。
再看小麦,澳大利亚大约占据印尼小麦进口的40%,26%的份额来自乌克兰,大约16%来自加拿大,美国占比不到4%。既然今后要从美国大幅增购,那就得减少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等国的订单了。
反过来,其他国家若承诺大幅增购美国制造的商品,也将会削减“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订单”。起码,印尼出口中的拳头产量——煤炭、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成品油的订单会减少。
看到了吧,这就是特朗普根本不可能建立围剿中国外贸包围圈的原因
要求这个国家在和美国的贸易中“抹平几百亿美元的顺差”,要求那个国家增购价值千亿美元的商品,不准再有顺差。并且还要在90天的豁免期内与美国达成协议,这些国家要么做不到。
要么只能增加从美国进口石油、天然气、小麦、玉米、大豆与豆粕、猪肉、牛肉等商品。若如此,就需要他们大幅降低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国的采购量。
特朗普虽然对电动汽车不太感兴趣,但却推崇传统的内燃机车,若要求其他国家从美国大幅增购——且不说美国境内的汽车产量能否快速提升,这种要求就会直接伤害日本、德国、韩国……
若再考虑到特朗普还有其他的无理要求,例如:各国必须大幅增购长期低息美债,甚至是无息美债——即使忍辱负重答应了,他们也做不到啊。因为各国对美贸易都没有顺差了,哪有美元来买美债啊。
南生再一次奉劝那些担心在特朗普的讹诈、威胁、逼迫政策下,美国成功构建对华贸易包围圈的网友们不要再杞人忧天了。除了极个别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承受对美妥协而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他们必然会采用“拖延”战术,耗尽特朗普、万斯、贝森特等人的耐心。或者是经常说一些对美妥协的言论,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行动。甚至期待共和党在中期大选中失败,特朗普的精力被迫放在国内。
对等关税政策是个蠢招,要求各国抹平对美贸易顺差也是个蠢招,逼迫他国增幅长期低息或无息美债还是一个蠢招。特朗普与越多的国家进行谈判,提出越多的无理要求,就会让这些国家的智囊。
一次又一次的研判出“对美妥协而由此造成的其他损失是多么的巨大”,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认清“美国的确很重要,但世界更为广阔的观点”。然后主动疏远美国,构建非美贸易市场体系。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不要急着与美国谈判。在积极反制美国的同时,多派代表在全球各地走一走,宣扬自由贸易。即使暂时碰壁,也要对他国展示善意。等他们对美耐心消失后,我国就会看到胜利曙光。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载、转发、评论、留言、分享!
周Da鼎
190亿有个屁用
廖雄风
印尼这国不靠谱
用户13xxx31
分析对头,世界贸易发展不可能按美国的愿望进行,你得到一点在其他方面必失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