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让红军全军覆没的李德,被撤下军事最高指挥权后,结果怎样了

慧言说个史 2024-09-07 22:50:44

李德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掌握着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然而只会纸上谈兵的李德,在作战过程中极少前往前线视察地形,每天就是抱着地图进行指挥。

这在后来也被我党不少将领评价为,“地图上的指挥家”这种雅号。

因为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

在渡过湘江后,部队从原本的八万余人减员至三万人。

遵义会议上,差点害得红军全军覆没的李德,被撤销军事指挥权。

那么,在后续的长征中,李德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往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

一、苏区最高军事顾问

1900年,李德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城郊的伊斯玛宁小镇,父亲是当地一名会计,母亲是个教师。

在这种工薪家庭成长的李德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在1913年被慕尼黑一所初等师范学校录取。

在校期间,李德开始参加一些革命活动,最后更是加入了学校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在19岁那年,李德参加了保卫巴伐利亚共和国的战斗。

在长达一个月的街垒战中,李德率领工人与反革命武装进行殊死搏斗,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巴伐利亚保卫战失败后,李德被捕入狱。

在被关押了三个月后,李德因为当地监狱放错人而获得自由。

有了之前的战斗经验,李德更加热心于革命斗争。

最终在1921年加入德共中央军政局,在此期间,李德详细学习了西方战争史,对拿破仑和凯撒等历史人物十分崇拜。

至于东方军事家的作品,李德就显得毫无兴趣。

在随后的革命活动中,李德结识了名为奥尔贝的女性青年,双方坠入爱河,最后结婚。

随着德国内部对共产主义的清洗,李德为了躲避追捕就到了苏联,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从军校毕业后,李德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

之后,为了搜集日军情报,李德被派往中国。

在博古等人的邀请下,李德在1933年抵达江西瑞金,任中央苏区军事委员会顾问。

这一年,正逢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国民党大军来势汹汹,博古在这个时候却将毛主席的军事意见放在一旁,将打赢国民党军队的希望,寄托在李德这个军事学院高材生身上。

初到红区的李德,在军事会议上说起话来一套又一套的,将自己在伏龙芝学到的军事理论照搬全读。

这些“洋理论”唬住了不少人,博古最后就把中央军事指挥权交由李德掌控。

可真实的战场情况,怎么会是书上那么简单。

李德针对国民党铁桶一般的围困,放弃了毛主席之前一直采取的运动战策略,选择与敌人进行正面对抗。

李德下令让红军战士袭击蒋介石修筑的堡垒,并且把每一寸土地都看得十分重要,完全丧失了红军部队原有的灵活性。

对于苏区的诸多重要军事地点,李德也只是靠着地图上的认识来进行排兵布阵。

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有许多地方都与地图上存在偏差。

李德纸上谈兵的行为,让红军损失惨重。

二、被撤销指挥权的李德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伤亡,比之前四次都要高。

更为严重的是,中央红军被敌人围困在仅有的几个小县城里,兵力不足十万人。

弹药粮食也供应不足,随时都有被国民党军队打垮的风险。

此时红军的众多指战员和战士,已经对李德产生强烈不满。

但李德将军事权利牢牢抓在手里,众人也是无可奈何。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持续攻势,中央红军仅剩的八万多人开始转移。

在突破三道封锁线后,进入了湘江上游地区。

湘江战役的惨烈程度让后人为之胆寒,红军战士在湘江两岸损失惨重。

原本的八万多人只有三万人成功渡江,许多红军部队编制被打散。

其中红八军团因为在最后面进行掩护,最后成功渡江的战士只有六百人,被撤销番号。

此时红军内部对李德的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

在周恩来等人的干预下,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被罢免,毛主席重新参与到军事决策中。

被撤销指挥权的李德提出建议,希望自己能到红一军团中进行学习。

在此过程中,毛主席指挥部队四渡赤水,成功完成了战略突围。

这样精湛的指挥艺术,不得不让李德重视起自己以往学到的军事知识,也对毛主席的态度有了改观,开始尊重起来。

在后来张国焘搞阴谋的时候,李德更是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这一方,斥责张国焘的错误行为。

李德为此和反对红军北上的人大吵一架,最后直接喊道,只有跟随毛主席一起北上,才是正确的方针。

张国焘

这次事件,让彭德怀等人对李德有了重新认识。

彭德怀后来遇见李德时候,称赞他这一次站对了地方,做得不错。

毛主席率队北上后,李德一直紧紧跟在长征的队伍中,是见证长征胜利的外国人之一。

红军到达陕北后,李德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等职位。

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指挥作战,负责红军战士的教育工作。

三、婚姻及晚年生活

在此过程中,李德经过妇委会的介绍,认识了第二任妻子萧月华。

两人生下一个男孩,起名为宁宁。

但这段婚姻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萧月华被派往延安抗战大学工作,这对夫妻经常聚少离多,关系开始日渐生疏。

后来,李德又遇到了从上海到延安的音乐演员李丽莲。

相比于萧月华,李德对李丽莲更加喜爱。

最后李德和萧月华离婚,和李丽莲走在了一起。

这一时期,陕北与苏联的联系日益密切。

1939年8月,共产国际发来电报,要求李德回苏联述职。

因为身份受限,李丽莲无法随同李德一起回到苏联,只能留在中国。

李德在陕北机场离开的当天,毛主席、张闻天等一百多名重要军政干部纷纷前来送行。

看着热烈的欢送队伍,李德大为感动。

回到苏联后,因为在反“围剿”作战中的错误指挥,李德受到了苏联当局的审查。

在结束审查工作后,他就被调到了苏联外文出版社工作。

后来,苏联红军与德国军队的作战日益激烈。

李德作为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再一次被派往战场战斗。

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李德继续留在苏联参加工作。

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成立,李德返回家乡定居。

此后的李德一直潜心著作,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中国纪事》一书。

李德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央苏区期间的经历,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李德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作为曾经走完长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他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转折,更是参与其中。

我党领导人在有关苏区的回忆录中,无不提到李德这个名字。

但对于他的风评却十分不好,经常有人将其冠以“地图上的指挥家”这种称号。

不过在这位曾经险些酿成大祸的“红都太上皇”身上,还是有不少人称赞他军事理论课讲得不错。

如果当一个军事学院教员,是完全够格的。

带着这种褒贬不一的评价,1974年8月,李德在德国病逝,享年74岁。

参考资料:

1、上游新闻 《夜雨丨宋海峰:红军“洋教头”李德》

2、领导之友 2016 (24) 《李德是个什么人》高荣伟

1 阅读:548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