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究竟能有多厉害?外国网友:只有东方大国能够静止时间

地理侃世界 2024-06-26 13:05:44

建国不到三十年,拳打美利坚脚踢苏联。五六十年代的我们究竟能有多“莽”?明明自身实力不行,发展也差劲,非要去登月碰瓷,与强国一争高下。本以为熊孩子揍两下就老实了,没想到几十年时间过去后,竟有西方学者将我们一并划入美俄争霸格局中,称新世界三足鼎立的强权世界已经到来。甚至,还有不少外国网友直接表示: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够静止时间。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都做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近乎疯狂的“中国速度”。

不得不说,有一种发达,叫美国觉得你发达。2023年,美国国会以415票赞成,0票反对的离谱票数,通过了一项对外法律。在这份法律中,老美大言不惭的表示,应将中国开除出发展中国家之列,因为它早已成为了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个超级大国。

乍一看,美国的这番操作似乎有点多管闲事。毕竟在是否改写国家定位的问题上,最有话语权的理应是我们。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自诩为“和平斗士”的美利坚,似乎对扬我国威这件事十分积极。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为这件事搞了两次声势浩大的投票,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积极却并不是为了向我们示好,毕竟在发展中国家“尽享红利”的逻辑思维下,早一点把我们搞出去,它们就能早一点将这个东方大国甩在身后。

不过,故事的结局可能要让美利坚失望了。因为从数据来看,我们确实依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赛道: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利坚的六分之一,并没有达到联合国所划定的,定额为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

这是由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决定的不争事实。更何况,相比动不动就要靠军事影响力来进行国际震慑的“超级大国”,我们的军事影响力仅仅辐射到亚洲地区及部分印太区域,在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无论怎样看,我们都与美、英、苏这三大“超级大国”有着天壤之别。

之所以能上演“一觉醒来,列强竟是我自己”的离谱戏码,是因为在三个层面上,我们做到了世界顶尖,那就是经济、制造业,及军事行动力。如果将各国发展时间均衡的放到一张坐标轴上,我们就会发现,相比于其他国家,我们的飞速发展轨道,同比而言就像是静止了时间。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也就是经济上的急速腾飞。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美通过种种手段,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它在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打压我们的发展势头。当时,因为还处于冷战时期,美利坚便以西方领头羊的身份,对我们实行了近乎全方位的经济封锁。这就导致在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时间里,我们的每一步发展都举步维艰。而在失去了重要的外贸渠道后,不少人纷纷开始唱衰我们,它们认为,谁敢与美利坚正面较量,谁就要做好亡国的准备。

从当时美利坚的强盛状况来看,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不过幸运的是,我们成功扛过了这波风暴。随着尼克松访华所带来的破冰,不少国外领域陆续向我们敞开大门。虽说这份破冰的背后仍是保护主义色彩明显的对华贸易政策,但对于这个东方大国来说,敌人的松懈,给了我们绝佳的发展机会。

1978年,我国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用整整十年的时间,举国上下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在国民发展信心暴增的1990年,我们向世界上演了一出漂亮的反击战——相比于1978年368元的人均GDP,1990年的人均GDP已经飙升到1662元,暴增了整整4倍有余。这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且这份收益还在不断翻涨。等到时间来到我们更为熟悉的2004年,国民人均GDP已经达到1.25万元。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隔两年,我们的经济就会小范围腾飞一次。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发展神速。更何况,乘着经济腾飞的东风,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下海创业规模,都在急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后,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个体经济开始发力,许家印更是在4年后,一手创办了如今的恒大地产。

再加上后来互联网信息革命的逐渐兴起,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先行者集体敲钟上市,我国迎来了千禧年代的又一个全面腾飞——直至现在,仍有不少人将那段时期浓缩为“中式梦核”,试图用一代人来不及反应的时代变化,去形容那几年快出残影的经济发展。

2010年,中国GDP更是首度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连美国华尔街日报都极为震惊,以至于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场巨变。也正是由此,西方社会第一次看到了我们的变化,开始真正从心底认可了一个可敬对手的出现。特别是在发现美利坚的GDP购买力折算下来不如这个东方大国后,“威胁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这是很自然的反应。毕竟经济的腾飞会带动其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发展速度近乎碾压的情况下,害怕自家的其他领域被同样赶超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从前那个腐朽落后的东方大国,一直在毫不停歇的散发新的生机。

比如说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制造业。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更是强国之基。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制造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一国发展的真正实力与底气。古往今来的诸多强国,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发家的。哪怕是曾经“一超多强”的世界霸主美利坚,1800年前后也仅仅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直到在南北战争中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美国制造业才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并以年均增长40%的惊人速度,跃居制造业大国之位。

也正是因为掌握了发家的秘诀,美利坚才会对所有可能的“接班人”报以最大的敌意——当然,站在客观的角度,一国的制造业想要完成腾飞,国土面积、资源丰富度、劳动力数量、地理环境支持,这些因素都至关重要,这在无形中就为美利坚排除了大量的竞争对手。然而唯有我们是个例外,在国土面积全球第三,资源丰富度全球第三,人口数量全球第二的显著优势下,这个东方大国的制造业隐患,成为了老美发展道路上数一数二的风险因素。

更让美利坚生气的是,这个东方大国,远比它预料中更加争气。1999年,世界经济学之父福格尔曾大胆预测,称201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惊人的1000万辆。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福格尔的这个猜测显然有些太过大胆,因为在1998年,我国一整年的汽车产量都不到100辆。所以虽然福格尔据理力争,但国际舆论仍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结果2009年时,我们就以白纸黑字的实力狠狠打了西方社会的脸——仅仅用了11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就突破了1000万辆,甚至比福格尔当年的预测还要早上几年。

无独有偶,除去汽车制造领域,在钢铁领域,我们也曾狠狠打脸日本。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但因为种种因素,日本并不看好我国后续的钢铁领域发展,甚至,为了打消国人的发展热情,日本海特意放下狠话,扬言我国的钢铁产量永远无法突破2亿吨。然而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2020年,我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0.65亿吨,不仅是美利坚钢铁产量的10倍,还打破了全球钢铁的战略版图,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让世界都为之震惊。

也正是由此,国外舆论开始正式中国在制造业上的逆天实力。他们发现,在智能手机领域,我国的国产货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75%;在无人机领域,我国的国产货占比约为80%;就连西方社会曾经最拿手的光伏产业,都被我国控制了70%的市场占比……而这一切,从无到有,中国只用了不到百年。即便是美利坚,也只能屈居其后。

俗话说,实力代表着话语权。在一切都开始跃居人前的时候,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量不容小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不那么发达的上个世纪,我们同样在立场问题上有着绝对的态度。换句话来说就是,论军事行动力,无论发达落后,无论贫穷或是富贵,没有哪个国家能比我们更快。

举个简单的例子。1949年前,在全国还处于一盘散沙的时候,我们敢直接向英国皇家海军开炮;刚建国一年,南部战区还没完全归于平静,我们就能直接向老美宣战,带着朝鲜与联合国军死磕;1958年核武器的研发还没正式开始,我们就果断与苏联老大哥翻脸,冒着被核武器轰炸的危险,历时几年完成了本国的核武器建设;甚至,1959年,在与印度的那场战争中,我们直接把印度打出了在心理阴影,整整60年印度都不敢再生事端。

毫不夸张的说,在刚刚建国的30年里,我们炮轰美利坚,拳打前苏联,几乎把周边国家得罪了个遍。以至于法新社的独家大片中,我们都从柔弱的兔子变成了凶猛无比的恶龙。

这是举国崛起下的震慑力。然而回过头再看,一切开始不过仅仅75年。如果将一切放到视频轨道,或许3分钟,我们就能领略到一个大国的强势崛起。这无可置疑是属于东方的破晓神话,但神话远没有画上句号。在前人肩膀上的我们,只会拥有更快于从前的发展步伐。

0 阅读:8

地理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