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来自河南的吕政志吕先生满怀激动地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抵达上海后,吕先生的激动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民警的带领下,吕先生以近乎跑的速度,走进了接机的车子。民警也明白吕先生的心情,连忙开车,前往目的地。
车子开到了一个小区门口,吕先生一下车,不顾自己的行李以及领路的民警,顺着小路往前冲。54岁的人,生生跑出了二十多岁小伙子的速度。
不远处,还未见人,吕先生就看见了一个大大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赵氏家族欢迎亲人吕政志回家”。那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方向!吕先生再一次奔跑起来,这次,速度更快,脚步更实!
终于,吕先生看见了在横幅下的场景。一群从未见过却又分外眼熟的人聚在一起,他们的中间,摆着一张凳子,坐着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妇人。一股熟悉感冲上心头,吕先生一个滑跪,冲进了老妇人的怀里。二人紧紧相拥,抱头痛哭。
情感影响到了周围的人,他们都默默地抹着眼泪。只有不知情地摄影师呆愣在一旁。看见呆愣的摄像师,在一旁抹着眼泪的黄警官走到摄像师身边。
“吕先生这是找到了自己的根。”黄警官意味深长地说。
“找到了自己的根?”摄像师疑惑,据他所知,吕先生不是有母亲吗?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黄警官说。
灾难下的无奈选择
1961年,我国农田连续几年遭遇了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出现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新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的经济困难,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在这三年期间,许多农村家庭无以为继,长大的孩子承受饥饿,新生的孩子没有饭吃,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新生的孩子们带到城市里遗弃,希望他们可以得到好心人收养,能吃上一口饭,能活下来。
在那段时间里,光是上海市收养的弃婴,保守估计就有五万名。为了解决弃婴们的生活问题,上海市政府在各区成立了弃婴堂,由专员负责弃婴们的生活问题。
但是,此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就是政府,也没有长期喂养婴儿们的条件,于是上海市各个弃婴堂纷纷对外宣告,可以在弃婴堂合法领养孩子。
这时,一个来自河南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喜出望外地联系了自己的姐姐。他的姐姐和姐夫都是在铁路局工作的,没有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条件较好。唯一的遗憾就是,结婚几年了,都没能怀上自己的孩子。
听到弟弟传来的消息,吕先生一家都十分高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孩子,只可惜一直没能如愿,现在看来,领养孩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与姐姐姐夫商量过后,他开始在上海为自己的姐姐姐夫置办领养手续。
男人拿着姐姐姐夫给的钱和介绍信,找到了当时可以领养孩子的宝山县政府。宝山县政府在介绍信后写了一行字——建议到罗店领养一名孩子。
接着,男人通过两封介绍信、两分钱,成功地从罗店带回了两个小男孩。吕父吕母喜出望外,将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好景不长,其中一个男孩领养不久就病死了,吕家只剩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吕政志吕先生。失去了一个领养的孩子的吕父吕母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吕先生。
古话说:“好人有好报。”或许是老天爷怜惜这对善良的夫妻,领养吕先生四年后,吕父吕母有了自己亲生的儿子。虽然有了自己亲生的儿子,但是吕父吕母依旧是最疼爱吕先生,在他们看来,“抱子得子”,如果没有吕先生,他们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从此以后,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成长中的不同
很快,吕先生长大了。到了他青春时期,一些不同还是出现了。
青春时期的吕先生发现,在生活中,常常有邻居说自己与父母长得不一样,但是吕先生不以为意。
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和父母不一样,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是,吕先生不止是和父母长得不一样,就连他的兄弟,都和吕先生长得不一样。
不仅如此,吕先生与父母兄弟的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河南人喜好面食,但是吕先生更喜欢吃米饭。哪怕是从小生活在河南,吕先生也无法习惯河南的饮食。
虽然相貌和习惯大不相同,但是吕父吕母对吕先生视如己出,甚至疼他甚过亲生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爱的环境中长大,吕先生怎么会怀疑吕父吕母不是亲生父母呢?
这样的信任一直持续了五十多年,直到吕先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时,年过耄耋的老母亲,才告诉了吕先生真相。
得知真相的吕先生有些崩溃,他不敢相信这么多年的父母到头来却是养父母。吕先生质问母亲,为什么现在才告诉他真相,都过了大半辈子,就不能一直隐瞒下去吗?
吕母告诉吕先生,之所以会告诉他真相,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吕母心中明白对于自己的“根”的归属感,她不希望带着这个秘密离开;另一方面是因为,最疼爱,最反对将真相告知吕先生的吕父去世了。
此时,吕先生心中还是抱着一丝侥幸,他颤抖着双手,拨通了舅舅,也就是当年那个男子的电话。得知姐姐将真相告诉了吕先生,吕舅舅的内心也终于释怀了,他也不愿意带着这个秘密离开,他也希望,有生之年吕先生能够找到自己的“根”。
挂断电话后,吕先生终于绷不住了,年过半百的他抱着手机痛哭,肆意地发泄自己的委屈。
虽然委屈,但是已为人父的吕先生还是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父母的隐瞒,给了他美好的童年,对于年幼的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但是,此时的吕先生却觉得自己是湖中漂浮不定的浮萍,没有自己的“根”,在吕母的鼓励下,吕先生决定,要去寻亲,找到自己的“根”。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寻亲之路
确定要寻亲的吕先生先是拜访了自己的舅舅,也就是当年把吕先生带回河南的人。据吕舅舅回忆,五十多年前,他在上海市宝山民政部门为吕先生办理了收养手续,接着又到上海宝山区罗店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最后才在罗店的育婴堂带走了吕先生。
有了舅舅的提示,吕先生先是联系了上海市宝山区罗店派出所,想要请派出所的民警帮忙找到当年的户籍资料,看一下有没有自己亲人的消息。
接通吕先生电话的,正是黄警官。黄警官平时就是个乐于助人的警察,听完吕先生的故事后,黄警官立刻到派出所的档案室里,找到了当年的户籍档案,全部是纸质资料,足足有七大本。
黄警官一页一页地查找,很快,便有了线索。
1960年,罗店确实是有育婴堂的集体户口,由于孩子们都是由政府出资喂养,所以孩子们都姓“政”。
在这群姓“政”的孩子当中,有一个名叫“政志”的孩子,与吕先生同名,且信息一致。黄警官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吕先生,吕先生十分高兴、感动。高兴在自己的身世终于有了进一步的线索,感动在即使过了50年,当初的户籍档案还被保存得十分完好。
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派出所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线索。但是吕先生并没有放弃,他又找到了上海市宝山区档案馆,想要找到当初舅舅办理的领养手续,看看有没有其他的线索。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对吕先生寻亲找到档案馆一事感到十分新奇,他们也想为吕先生的寻亲之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们一遍遍地翻找着厚厚的资料,但是,任凭他们将相关资料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政志”的名字。
于是,细心的工作人员换了一个方向,终于发现了一个名叫“政自”的男孩的信息,与吕先生大致相符。这个名叫“政自”的男孩,会是现在的吕先生吗?
很快,工作人员又发现了一个新线索。在“政自”的档案里,赫然放着当初舅舅领养时带来的介绍信。介绍信的出现,证实了这个名叫“政自”的男孩,就是如今的吕先生。
吕先生大喜过望,但是工作人员告诉吕先生,“政自”是育婴堂的工作人员给吕先生取的名字,关于吕先生来到育婴堂之前的经历,档案里并没有记录。
见吕先生十分失望,工作人员告诉了吕先生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消息。根据档案记录,当初吕先生来到育婴堂时,还没有断奶,于是政府就出资给没有断奶的孩子们征集了代养奶妈,当时负责吕先生的奶妈姓吴,是上海本地人。
得知这个消息的吕先生十分激动,在吕先生看来,每一个养育自己的人,都对自己有恩,如果不是他们,在当时那个饥荒的年代,自己根本不可能活下来,他想要感谢每一个养育自己的人。
于是,吕先生将代养奶妈的资料交给了黄警官,希望她能帮助自己找到当年的那位吴女士。
在常人看来,寻找奶妈并不会给吕先生提供什么有用的线索,而且只是喂养过几日的奶妈,也必要浪费经历寻找。但是吕先生不同,吕先生十分迫切地想要找到当初喂养过自己的奶妈。虽然只有几天的“母子”情谊,但是吕先生还是想要当面感谢吴女士对自己的喂养之恩。
吕先生的赤诚感动了黄警官,他们再一次翻阅了繁重的资料,对照着资料上显示的罗店姓吴的女士,一个一个地拨打电话。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在罗店,在那个年代符合年龄的姓吴的女士有几十名,并且现在都已年事已高,警察的电话,一般都是他们的子女接起。有谁又愿意自己的母亲被问年轻时是否做过奶妈呢?
黄警官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黄警官并没有放弃。都说“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在黄警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当年喂养过吕先生的吴女士。
在征得吴女士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吕先生终于得以见到当初喂养过自己的奶娘。见面过程中,吕先生也询问了奶娘当时的具体情况,遗憾的是,当初奶娘只是喂养了“政自”三个月,三个月后边归还给了政府,并不知道关于“政自”的其他消息。
吕先生有些遗憾,但是对于找到了奶娘,还是十分地欣慰。这次见面过后,吕先生回到了北京,生活回到了从前。吕先生想着,找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没有关系,大不了他以奶娘为家,毕竟是抚养过他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但是吕先生知道,对于这个结果,他并不甘心,他,还是想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于是,吕先生决定借用网络的力量,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视频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知情人看到他,能够与他联系。
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先生的寻亲小视频,虽然没有让他找到自己的亲人,却让他多了很多特殊的“兄弟姐妹”。
吕先生的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其中,就吸引了一群和吕先生有着共同经历的人们。他们都是在当初的大饥荒中被父母送走的孩子们,都说“落叶归根”,如今的他们有能力,也有精力,都想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找到自己的“根”。
关注吕先生的人越来越多,来找吕先生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吕先生的帮助下,他们都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寻亲启事”。在网络的帮助下,一位幸运的胡女士,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吕先生高兴极了,在高兴之余,一股惋惜与无奈也在心中升起。他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呢?
幸运的是,吕先生并非是孤军奋战,在了解到吕先生将之前在罗店育婴堂的孩子们都聚集起来,一起寻找亲人以后,以黄警官为首的罗店派出所民警们,也将寻亲,当做了自己的责任。
在他们看来,虽然寻亲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但是哪怕抓住了一点点线索,都有可能帮助曾经在育婴堂居住过孩子找到自己的家。每当他们出警遇上送出过孩子的人家,都会仔细的问上几句,总是希望渺茫,但是也不能阻止他们寻找希望。只要坚持,万一哪一天,就真的找到吕先生的亲人了呢?
吕先生的寻亲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寻亲的热潮,寻亲的声音不断出现,于是2021年5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团圆行动”,专门为寻亲人员寻找家人。消息一出,吕先生的心里再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行,那要是依靠国家的力量呢?于是,吕先生再一次长途跋涉,前往浙江台州,在那里,登记了自己的血液样本。
在一望无际地失望绝地,只要坚持,总是会发现盛开着的希望之花。吕先生登记不久,浙江警方就联系上了上海警方。
原来,就在吕先生登记血样的几天里, 通过吕先生的血样,浙江警方找到了一位与吕先生具有血缘关系的年轻男性。浙江警方连忙找到了这位男性,他姓赵,是上海人,目前在台州定居。
在与这位赵先生的谈话过程中,浙江警方发现他对家里是否送出过孩子一事并不知晓,于是他们向赵先生询问是否有可能知情的人员,赵先生就将自己的父亲与奶奶的住址,交给了浙江警方。
当黄警官拿到那个住址时,内心充满感慨。让吕先生寻找了多年未果的,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就住在罗店!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寻亲之路,可真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随后,罗店派出所的民警赶到了赵先生提供的住址,果然找到了赵先生的父亲以及九十六岁高龄的奶奶。
民警拿出了吕先生的照片,已经九十六岁的老太太和赵先生一看,便十分激动,这样的脸庞,一看就是他们的家人。
随后,为了进一步确认关系,民警带来的医生对老太太进行了采样。针管扎破了手指,医生一下又一下地捏着老太太的手。都说“十指连心”,可是老太太此时心里的疼痛,却远远超过了手上的疼痛。老太太一遍遍说着对不起,对于当年将吕先生送走,她充满了愧疚。
带走了老太太的血样,罗店警方将有可能找到亲人的消息,告诉了远在北京的吕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吕先生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高兴,而是委屈而又心酸,泪水夺眶而出,找到亲人的消息,让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的男人,再一次哭得像是个孩子。
虽然DNA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吕先生和赵先生两家不约而同地安排起了认亲的事宜。等待总是那么难熬,一切准备完成后,终于,检测结果出来了,吕先生就是被赵老太太送出去的那个孩子!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原本呆愣地摄影师,在听完故事后受到周围环境感染,也止不住留下了泪水。千百年来,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最打动人心的,还得是这舐犊情深的一幕。
结语
认亲结束后,吕先生在母亲身边尽了一个月的孝便回到了北京。在这一个月里,老太太给吕先生起了一个名字,叫“赵春龙”,此后的吕先生,既是吕政志,又是赵春龙。
他在赡养着两个母亲的同时,与自己的兄弟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苦难与磨练都已经过去,接下来迎接吕赵两家的,只会是幸福美满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