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据行情走势图显示,今天,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低开低走”,继续下跌,截至收盘,每吨玉米价格跌了19元,触及2185元/吨,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今天,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之所以“续跌”,每吨跌了19元,触及2185元/吨,极有可能还是因为供给没有被淡化导致的。
据报道,截至12月12日,华北多数地区粮源水分依旧在18%或者20%以上。
在当前的温度条件下,水分偏高的玉米存储时间有限,贸易商多随收随走,市场粮源供应持续偏宽松。
也就是说,气温偏高,除使得玉米水分下降速度放慢以外,还使得部分地区玉米霉变明显升高,毒素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销售途径。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为29%,较去年同期快5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售粮进度为28%,较去年同期快7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这两年,由于玉米价格较为“疲软”,即便玉米下游企业的盈利较好,也不敢加大力度去建库存。
其原因是害怕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升高”,这样不但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
总的来说,现如今,在玉米价格还未见底的背景之下,玉米下游企业采用“按需采购”的方式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也就是说,在玉米价格未见底的情况之下,玉米下游企业是难以扩大玉米采购量的。
因此,小编觉得,今天,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之所以“续跌”,每吨跌了19元,触及2185元/吨,极有可能因为玉米的供给没有被弱化,需求难以大幅提振导致的。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是否意味着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难以守住2120元/吨?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今天,尽管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续跌”,每吨跌了19元,触及2185元/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玉米2501主力合约的价格会跌破2120元/吨。
其一,今年,中储粮不但在玉米产区增加了“收储点”,还在东北三省建立了大豆储备库,并且对新季国产大豆蛋白的含量没有过高要求。
据报道,按市场化原则,随行就市开秤收购,仅要求国标三级、水分为13%。同时,还要求入库大豆为过4.0筛的净粮,入库价格在3700元/吨左右。
对此,有人表示,由于国储库收购新季大豆不分蛋白等级,这非常适合农民出售低蛋白大豆,更重要的是为大豆市场价格“托底”。
大家都知道,用大豆生产豆油的副产品是豆粕,而国储加大大豆的收储力度,这可能会使得国内的豆油、豆粕供给“减少”,从而限制豆粕、豆油的价格下跌,最终增强玉米的替代性,阻止玉米价格大幅下跌。
其二,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我国谷物进口数量约为219万吨,相较于2023年10月份的谷物进口数量减少了232万吨。
其中,玉米的进口数量约为25万吨,高粱的进口数量约为78万吨,大麦的进口数量约为94万吨,小麦的进口数量约为22万吨。
而2023年10月份,我国的谷物进口数量约为451万吨。其中,玉米的进口数量约为204万吨,高粱的进口数量约为62万吨,大麦的进口数量约为122万吨,小麦的进口数量约为63万吨。
综上所述,2024年10月份,我国的谷物进口数量同比“减半”,这在一定程度上利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