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南海对峙事件,通常指的是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之后的紧张局势。这一事件发生在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并由一个临时组建的国际仲裁庭作出裁决之后。该仲裁庭于2016年7月12日公布了对中国不利的裁决结果。然而,中国明确表示不接受、不承认该仲裁结果,并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
在此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加大了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试图施压中国接受仲裁结果。然而,“美军怂了”的说法并不准确,以下几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局势没有进一步升级:
中国的坚定立场:中国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准备和决心,包括展示其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如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等,这些都给美国航母战斗群带来了实质性的威胁。
战略考量:对于美国而言,直接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不符合其国家利益。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且任何军事对抗都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影响全球稳定。
国际舆论:尽管美国支持菲律宾的立场,但许多国家并未公开支持仲裁结果。部分国家认为应尊重国际法的同时也强调和平解决争议的重要性。
风险评估:战争的成本极高,尤其是大国间的冲突。即使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忽视与另一个核大国开战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综上所述,2016年的南海危机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美军似乎“退缩”,但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军事实力以及国际环境所做的谨慎决策,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这并不是简单的“怂”,而是复杂国际关系中的权衡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