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威海一小区3到5层的阳台齐刷刷坠落,整栋楼轰隆作响,住户都以为“地震了”!好在这几层没人住,可阳台为啥会突然塌掉呢?
威海小区多层阳台坠落
傍晚6点多,威海环翠区“滨海花园小区”3号楼那儿突然传来一声巨响,3层至5层的外置阳台突然整个儿掉下来了!混凝土块、金属护栏噼里啪啦砸在地面上,激起好大一片灰尘。住在2楼的刘女士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我正在厨房做饭呢,突然就感觉楼在晃,跑出去一看,阳台没了,可把我吓坏了!”
经过现场查看,发现坠落的阳台是3到5层的外置结构,巧的是,事发时这三层房子都空着,所以没伤着人。不过有住户透漏,这小区是2015年建的,这几年已经有业主说“阳台护栏生锈、墙体裂缝”,可物业一直都说“定期检查了,没问题”。事件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类似案例是如何处理的呢?
案例一:重庆阳台垮塌致1死2伤
在2018年5月的重庆江北区,老旧小区6楼的阳台突然垮塌了,当时有个王大爷正在楼下乘凉,就这么被砸中了,最后没抢救过来,还有2个人也受伤了。其实事发前一周,6楼住户就跟物业说了“阳台角落有裂缝”,物业呢,就派人用水泥简单补了补,根本没深入检查承重结构。
后来一调查才发现,这阳台是1998年建的,这么多年雨水渗透,钢筋都锈蚀了,混凝土也酥松了,承重能力早就不行了。物业为了省钱,这么多年都没做过结构性检测,结果就酿成了这场悲剧。
2019年经过法院审理,认为物业公司因为“没尽到管理维护的义务”,得承担70%的责任,赔偿死者家属80万;开发商因为“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内有质量缺陷”,承担30%责任。物业经理和工程部负责人还因为“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了有期徒刑1年。
你看,重庆这事儿和威海的是不是很像,都是小问题拖着拖着变成了大事故。阳台裂缝、护栏生锈,看着好像不打紧,实际上那都是建筑安全给咱发的“预警信号”啊。物业和开发商可不能光做表面功夫,咱们住户自己也得留个心眼儿,发现不对劲赶紧报修,别等出了事才后悔。这也提醒咱,住房安全可不是“别人的事儿”,得定期自己检查检查,监督物业好好干活儿,才能防患于未然。
案例二:上海外墙脱落砸中母女
还有在2019年3月的上海浦东新区,小区外墙瓷砖突然脱落,正好砸中了正在楼下散步的李女士和她5岁的女儿。结果女儿因为颅脑损伤,不幸去世了,李女士也受了重伤。说起来更气人,事发的时候,小区刚做完“外立面翻新工程”还不到半年呢。施工方为了赶工期,那些松动的瓷砖都没清理,直接就刷漆盖上了。
一调查,发现这小区外墙维修项目存在“层层转包”的问题,监理公司收了钱,却根本没履行监督的职责,最后“翻新”变成了“夺命”。
2020年5月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施工方、监理公司还有物业三方一起承担赔偿责任,共赔260万。相关责任人因为“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被判处3-5年有期徒刑,住建部对涉事企业处以100万元罚款,还吊销了资质。
上海这案子,可比威海那事儿更让人痛心。本来是个提升居住环境的翻新工程,结果因为监管缺失,变成了“杀人凶手”。跟阳台坠落不一样,外墙脱落更没准儿,走在路上的人根本没法防备。这就给咱们提了个醒,建筑安全涉及好多方面的责任,从开发商到施工方、物业,哪一环“偷懒”,都可能出人命。咱们居民呢,要是遇到小区有装修、维修工程,可得多盯着点施工质量,发现问题,赶紧向主管部门投诉。
住房安全隐患有多普遍?
1. 阳台/外墙事故频发,老旧小区成“重灾区”:住建部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发生的“建筑物部件坠落”事故里头,阳台、外墙脱落占了45%,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占比超过70%。在北京、上海、重庆这些城市的老旧小区里,30%都存在“阳台护栏锈蚀”“墙体开裂”的问题,可只有12%的业主主动申请过安全检测。
2. 责任认定难,维权周期长: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2018-2024年全国“建筑物脱落致人损害”的案件里,只有40%能确定责任主体,像物业、开发商、施工方这些。而且平均维权周期长达11个月。更糟糕的是,有25%的案件,因为“过了保修期”“缺乏维护记录”,最后业主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3. 日常维护意识薄弱是主因:《中国住房安全白皮书》指出,60%的阳台、外墙事故都是因为“长期缺乏维护”,像防水层失效、钢筋锈蚀、瓷砖胶老化这些问题。但调查又显示,80%的住户觉得“维护是物业的事儿”,自己从来都不检查;50%的物业为了节省成本,把“定期检查”变成了“拍照打卡”,根本不做结构性检测。你看,两边都不上心,这住房安全隐患能不越来越大嘛!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就威海小区阳台坠落这事儿,您觉得主要责任在开发商、物业呢?要是您遇到物业拖延维修,该怎么办?关注我小编会一直追踪威海事件的调查进展,也会分享“住房安全自查指南”和“维权法律知识”,让大家住得安心。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