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师子女就能提前进?寒风里300个娃挤在校门口冻得直跺脚!

明星私房菜秘籍 2025-04-10 21:11:10

近日,早7点20分的廊坊某小学校门口,已经挤了300多个孩子。他们羽绒服拉链拉得老高,脸蛋冻得通红,只能隔着铁栅栏眼巴巴望着校内操场。家长王女士举着手机录像时,手都忍不住发抖:“每天提前半小时送孩子来,就为了赶去上班,更气人的是,老师刚才带着女儿进去了,凭啥教师子女就能随便进”?

河北廊坊某小学“铁闸门”引发家长抗议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某小学的家长们实在坐不住了。早上7点刚过,校门外就聚满了背着书包的小学生,送孩子的电动车、自行车把机动车道堵得水泄不通。保安和老师站在门口维持秩序,却始终没打开校门。家长表示“规定7点40分才能进校,刮风下雨都得等着,教师子女却能跟着家长提前进去!”

学校规定早读的时间是8点10分,校门统一7点40分开放。工作人员解释说:“全校2000多名学生,要是提前放进来乱跑,楼梯、操场到处都是安全隐患。”但对于“教师子女特殊对待”的质疑,对方坦言:“老师要上班,顺路带孩子进来,肯定得帮忙看着,总不能让孩子在校外等着吧?”那么这类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案例一:河南某小学“校门紧闭”致学生受伤案

在2019年11月的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当时该小学规定7点50分开门,6年级学生小李每天由奶奶送到校门口。11月20日早上突降大雨,奶奶怕孩子淋湿,便让他在校门口的屋檐下等。没想到小李为了捡掉在地上的作业本,跑到马路上,结果被路过的电动车撞伤,造成左臂骨折。

事发后,家长将学校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学校明知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弱,且校门口紧邻主干道,却未在恶劣天气提前开门或安排教师在校外引导,存在管理疏漏。最终判决学校承担30%的赔偿责任,共计8万元。

小编认为学校管理中“安全”与“责任”的平衡很难。校方担心校内安全固然没错,但把孩子“拒之门外”后,是否该对校门外的安全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就像法官在判决中认为:“安全管理不能只做‘缩头乌龟’,堵住校门容易,堵住家长的心难。”

案例二:上海某小学灵活管理获点赞“分段进校”

还有在2018年的上海市徐汇区,向某小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法。当时该校发现,每天7点到7点40分之间,陆续有学生到校,最早的甚至7点就来了。校方没有“一关了之”,而是推出了“晨间护导岗”:7点开放1楼阅览室和走廊休息区,安排值班老师轮流看管;7点30分开放操场,由体育老师组织早到的孩子做简单的晨练。

更贴心的是,学校制作了“弹性到校时间表”,建议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到校时段,避免扎堆。这一做法实施后,校门口的拥堵明显减少,家长们纷纷在家长群里点赞:“终于不用掐着点赶路了,孩子也不用在外面喝西北风。”后来教育局还将这种模式在全区推广,成为校园管理的典型案例。

对比廊坊和郑州的事件,上海这所小学的做法为啥能赢得口碑?关键在于“管理不是一刀切,而是想办法”。当学校愿意多走一步,用灵活的制度代替冰冷的铁门,矛盾自然迎刃而解。这也提醒所有教育工作者:安全管理需要智慧,更需要温度。

超六成家长遭遇过“校门时间差”

中国家庭教育协会2023年的调查显示,全国73%的小学设有固定开门时间,其中62%的学校开门时间在早读前30分钟内。看似“规范管理”的背后,却藏着不少隐患:

-安全事故率:近五年因校门开放时间导致的校外安全事件中,60%发生在早到校学生身上,包括交通事故、拥挤踩踏、被陌生人搭讪等;

-家长满意度:仅28%的家长对学校的早到管理表示满意,超半数家长希望“根据天气、年级灵活调整开门时间”;

-法律风险:2018-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校园外安全责任纠纷”中,23%涉及学校未合理处理学生早到问题,部分案例中校方因“消极管理”被判担责。

这些数据如同警钟敲响:当学校把“不让提前进校”当作“免责金牌”,反而可能陷入更大的法律和信任危机。真正的安全管理,应该是“校内校外一起管,制度温度两手抓”。

那么,您家孩子遇到过“校门时间差”吗?您觉得学校该如何平衡管理和人性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和建议。如果您也认同“教育需要温度”,请点赞转发,让更多学校听见我们的声音!关注我,一起讨论更多校园里的那些事儿!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阅读:0
明星私房菜秘籍

明星私房菜秘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