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了大秦,成了中华,秦始皇的失败又几何?

倒春寒 2024-03-19 09:52:27

大秦,成也始皇,败也始皇,他没有想象那么牛逼!

为什么这么说,不是要全盘否定他的功劳和能力。毕竟在那个时代,那个位置取得了国家一统,建立了两千年封建架构,做了那么多有利于后来形成民族统一的事,作为领导者,收获所有功勋是自然的。但凭心而论,假如放在同一个时代,他还真算不上千古第一,过度神话就没必要了。

第一, 治国方略失败:成也始皇,败也始皇。关键在于法家治国,而未改弦更张。非法家全有错。秦国建国一百多年来一直以法家治国,得以强大。这适用于打江山的秦国,然国家一统后,面对完全不一样治国习惯的各国人民。事实上仅靠法家已适应不了治理需要,但始皇和李斯没有采取儒家理念产,或吃透法家思想,未及时怀柔,修养生自息。反而采取了更为极端的霸道治国,以高压之势统治,故不得民心,在反抗声浪中应声而倒,终二世而亡,尽管秦完成了先祖的宏图伟业,但也只用了十四年就葬送了秦国563年基业。此秦始皇总体方略失败,而此后的朝代莫不吸取教训,才有了儒家统治两千年的传统。

第二, 得罪天下读书人:不论坑儒是否真实,但受李斯唆使焚书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是文化犯罪,也是为了独裁而压制言论,导致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百家争鸣灯熄人静。为此喜提暴君一枚,并不冤枉。

第三, 心胸不够博大:姑且不论吕不伟之于秦国打下的基础和对两代秦王的扶助,吕不伟交权已数年,始皇仍听信王翦而下杀手。就这一点,秦皇远非唐太宗和齐恒公可比。事实上在整个长河中也鲜见其展示出宽阔的胸怀。

第四, 有急功近利之嫌:事实上吕不伟采取相对温和的政策,对内招民建水利,大修内功,对外小战不断,保持战力才是正道。没有那十几年的积累,哪有一举攻破六国的资本呢。在这一点上,秦皇稍显急燥,尽管功成名就,国家也耗损一空,根本经不起后来的折腾。在这一点上他是不及汉武和唐宗的隐忍的。

第五, 承蒙先祖荫德太多,统一国家中的个人战略能力并非顶级。统一六国实际上是多代秦王共同的心愿。但这一愿望却耗费了百国的积累,这对以后的任何一次统一过程都是没法想像的。别说与白手起家的刘邦,刘秀、朱无璋相比,即使和力战定江山的李世民,刘裕相比,个人成就实际上并不多么的耀眼。毕竟秦国世代耕耘,实力早远超诸国,就好比当下美国统一美国一般。尽管如此,王翦面对赵国李牧仍无可奈何,不得不借战国第一名将之手除去,这算是一个佐证。可以说秦王及王翦的军事才能在后世的曹操、孔明、周瑜面前也没法骄傲得起几分。

在统一这一块,秦始皇的一统六国为什么显得那么突出,实际上很大的原因是春秋战国拖太久了,太乱了。而后的每次统一从地域来说都更大更广,却从不与从相提并论,因为统一来得太快了,特别是新中国的三年解放战争。无论从战略战术,还是解放区域其实都不是统一六国可比的。无非是占了个第一次而已。

第六, 治国的个人能力并非最顶级,秦始皇前有吕氏打基础,后有李斯主管文字、度量衡等统一工作,事实上出自个人的手笔并不多。而此后的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这些人在个人治国能力上都无不出其右。

第七, 用人水平谈不上高妙。用吕不伟与其无关,用李斯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至于蒙氏则是老秦王一脉传下来的。真正用到点子上的唯有王翦,但王翦急流勇退,坐视秦朝由盛走弱,可谓虎头蛇尾。但有一个人用得到位,即赵高,足以抹煞所有用人上的亮点。

第八,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主要功劳在汉朝,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工作本是为了方便集权统治的手段而已,实际与民族并不无关系,事实上秦在对待六国,对待其他民族上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始皇帝只是无意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统一奠上了石头。有功但不必神话。国家一统在秦,而民族一统在汉。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秦始皇身边人的结局。

秦始皇:一代雄主,客死旅途,长子被害,次子被宦官杀,大秦帝国二世而亡。

扶苏:终为亲兄弟算计,赐死。

胡亥: 杀兄夺位,终为奸人所杀。

李斯:一代名相,害韩非,伙同赵高出卖扶苏,诛杀蒙氏兄弟。后为赵高腰斩。

王翦:一代名将,出谋赐死吕不伟,反间李牧,灭项燕,其孙终死于项羽手中。

吕不伟:一代名相,为秦沤心沥血,终被赐死。

蒙恬:一代名将,逐匈奴,筑长城,终为奸人所害。

赵高:千古奸贼,终为子婴杀。

子婴:末代秦王,死于项羽剑下。

果然,无论好人歹人,难有善终。这无法佐证始皇帝之伟大。

但中国最终出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毛主席。这才是想不神话都自带光环的超级伟人。

0 阅读:31
倒春寒

倒春寒

说应该说的话,当个负责的国民!